2002.03.24

棕樹主日--以上主的榜樣面對自毀的力量

作者:郭曜郎
 
  
 

以上主的榜樣面對自毀的力量

經文:太 21:1-11;詩 118:1-2;19-29;賽 50:4-9;腓 2:5-11

  基督在世的最後一週是在耶路撒冷度過,經文就記載在馬太福音21章。祂進城的那天是七日的第一日,百姓以棕樹枝鋪地上歡迎耶穌,高聲稱頌神,歡呼奉主名來的基督是當稱頌的王!以後這個主日就稱為棕樹主日。接下來的一週叫聖週或受難週。

  在這一週,我們要再一次地來重複這個故事,所有願意跟隨耶穌的信徒,我們的心靈與靈魂的深處要像被釘過一樣,與耶穌一起,把榮耀與名譽歸給上主,把我們內心當中種種難以言喻的掙扎、盼望、疑問像血一樣的交出來:流血的傷口讓我們痛苦,但也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真的活著,我們將在受難的故事中與耶穌一同死去,經過墳墓,進入水與聖靈所孕育的新生命。在這一週,上主的話與十字架的力量,要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份,在聖靈的澆灌下長成新的生命。

  主耶穌進城時,表面上的氣氛是歡樂的。百姓以棕樹枝鋪地上歡迎祂,大家帶著期待來迎接他,認出他就是那大衛的苗裔,是那位要來作王的彌賽亞,許多人期待耶穌進城後能揭竿起義,號召一群人成為新的權力中心,期待這天過後,他們的政治與社會身份有所轉變,民族自尊心可以抬起頭來對抗羅馬皇室;這個巴勒斯坦的小國,強烈地渴望獨立,恢復大衛王朝的文治武功,他們期待彌賽亞,這位彌賽亞,若根據舊約出埃及的解放傳統,他會為人們帶來更多自由,而自由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政治上。人們帶著笑臉期待耶穌,並且期待得著滿足。這很容易理解,但以後的故事告訴我們,耶穌並沒有按著人們一般的期待行事。

耶穌解放的並非政治上的枷鎖,耶穌解放的是人內心深處更可怕的捆綁,用他的肉身吸納人性的邪惡。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寫過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有一百萬?』不曉得現在的國小或國中老師還出不出這樣題目給學生發揮,以前我們都寫過,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就要買....給家人因為他很愛我,如果我有一百萬,我就要捐助多少錢給.....社福機構,這樣社會會更好。或者另一種題目:如果我是行政院長或總統,我就要怎麼樣實踐理想。

  我們會浪漫的以為自己英雄式的行逕可以解救蒼生,假設自己的付出就能帶給別人幸福(婚後對這一點有深切的體悟,人生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太有把握,特別是當我們覺得自己是出於善意,我們就更有把握了。

  讓我們放下事後諸葛的知識去回想,當年拿著棕樹枝呼喊的色列人,他們渴望建國有什麼不對?回到他們的處境,羅馬兵丁強逼我們走一哩路又一哩路,高壓的統治、加上苛刻的賦稅,誰會認為他們追求獨立……錯了?

看起來沒什麼不對。但危險的是,為了實現一種理想的國家,為了確保這個烏托邦的幻景不受動搖,這種幻景就便成了神。誰敢反抗誰就該死,誰讓我們失望,誰就不值得存在。美麗的烏托邦、一個燦爛的遠景可以轉眼間成為暴力的溫床。

  第一天是熱切地大聲喊著: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耶穌,過幾天便瘋狂地咆哮: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釘死他。那個砍下棕樹枝高喊主啊主啊的手,也是指著十字架,高喊釘死祂釘死他的手。這就是人性,高貴又卑劣,矛盾、並且充滿自毀力量的受造。如果回到兩千年前,不知道你會不會跟著喊?

  我們來看看門徒的反應。那個說:「主啊!我總不離開你」的彼得,在群眾壓力下也是妥協了,他說:「這人是誰,我不認識他」。所有跟隨耶穌的人,在他最需要安慰與同情的時候全跑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人的內心究竟藏了些什麼?會讓人有這樣可怕的反應?

被遺忘的邪惡

  我們往往忘了人性中的邪惡,以為牠只存在於電影驚悚片中的情節,透過變態殺手來表現,誤以為牠離我們很遙遠,與我無關,我是個穩定聚會的信徒,我奉獻也做好事,也很有愛心,工作認真,對朋友慷慨,所以我應該與邪惡免疫,是吧!

  錯了。邪惡是一種自滿,目中無人的自戀,是一種詭詐的情感,好發於各種年齡與階層,可以表現出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的模樣,當然也可以表現出姦淫、邪蕩、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與嫉妒。是不容易透過外表診斷的,也沒必要詳實診斷或分析牠,因為牠不是我們追求的對象。我們只需要知道他的存在,提醒自己,在我們的生命中還有許多無法掌握的奧祕,因此我們需要謙卑,要給信仰多一點空間,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了。

  以為自己什麼都足夠了的自滿,適足以成為邪惡的溫床,結果是帶來自我毀滅。這種毀滅的趨勢,不需多加解釋,看看我們的生態環境,想想我們經驗中的人際關係,看看我們的立法院,不正時時刻刻在經歷破壞性的威脅?那些喊著釘死他釘死他,釋放巴拉巴巴拉巴的,身上留著亞伯拉罕的血,是正統的猶太人,跟所有信徒一樣在廟堂中敬拜上主。人類最荒謬與真實的事件,正是這些人釘死他們所敬拜的那一位上帝。以上帝之名處死上帝。人類最荒謬與真實的事件,就是我們以上帝之名處死上帝。我們以上主之名,把別人的生命當兒戲,心安理得的隨意處置或毀壞,混淆目的與手段的差別。

  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前早已知道他的命運,他也告知門徒將受到的逼迫,但門徒的母親在知道這個消息後,有趣的是,同他兩個兒子上前來拜耶穌,求耶穌,他們說:願你叫我這兩個兒子在你國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太20:20-21)。他們知道不久將會有大事發生,他們想像中以為耶穌做王的日子到了後,榮祿富貴的生活就跟著來,所以趁要早卡位,這就是人性,這就是我們的眼界。透過上主的典範對抗邪惡

  但耶穌從來就不跟著群眾的幻想走,他順服上主的呼召,以天父的事為念,他說:「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的一生,如同腓立比書2:5-11的記載,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眾人的僕人,卑微自己,傾到他自己的生命甘心順服,直到死亡,最後羞辱地死在十字架上。這是人性無法理解,並且令人厭惡的拯救,任何有知識的人都不會指望那個掛在木頭上的瘦弱男子,但祂卻是上主使用的器皿。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詩篇118篇提到被放棄的石頭,指的就是耶穌基督。

  以賽亞書50:4-9的經文也讓我們看到同樣的典範,好像看到耶穌的影子似的,上主差派一個到處挨揍的先知傳福音: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頰的鬍鬚,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並不掩面;縱使被誤解,也要用手扶助疲乏的人,他提出新的遠景,以僕人而非霸王的身份點燃生命的希望。

  這是上主處理邪惡的方式,透過愛與忍耐,用最卑微軟弱的方式,擁抱人類的軟弱,消融邪惡的力量。耶穌的一生都在做這樣的工作,當我們閱讀基督的苦難史,盼望我們的心會被激動,感受到人性的限制與邪惡,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衷心接納福音。才能在困頓中對上帝發出讚美。

結語

  在這一週,當我們聆聽耶穌的故事時,讓我們想想,我們是否覺得需要上帝?我們能享受與他同在的甘甜嗎?這從我們是否渴望禱告可見一斑。

  面對人性中自毀的力量,可能是嗑藥、自負、怨恨、放蕩或暴力等,要學習謙卑自己,用愛與接納去化解,在祈禱中交出我們的忿怒,以耶穌的榜樣處理邪惡,因為邪惡只會滋生邪惡。面對人性的限制,我們只有虛心地尋求上帝,而非烏托邦,才可以得著真正的安息。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