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3.24

棕树主日--以上主的榜样面对自毁的力量

作者:郭曜郎
 
  
 

以上主的榜样面对自毁的力量

经文:太 21:1-11;诗 118:1-2;19-29;赛 50:4-9;腓 2:5-11

  基督在世的最后一周是在耶路撒冷度过,经文就记载在马太福音21章。他进城的那天是七日的第一日,百姓以棕树枝铺地上欢迎耶稣,高声称颂神,欢呼奉主名来的基督是当称颂的王!以后这个主日就称为棕树主日。接下来的一周叫圣周或受难周。

  在这一周,我们要再一次地来重复这个故事,所有愿意跟随耶稣的信徒,我们的心灵与灵魂的深处要像被钉过一样,与耶稣一起,把荣耀与名誉归给上主,把我们内心当中种种难以言喻的挣扎、盼望、疑问像血一样的交出来:流血的伤口让我们痛苦,但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真的活著,我们将在受难的故事中与耶稣一同死去,经过坟墓,进入水与圣灵所孕育的新生命。在这一周,上主的话与十字架的力量,要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份,在圣灵的浇灌下长成新的生命。

  主耶稣进城时,表面上的气氛是欢乐的。百姓以棕树枝铺地上欢迎他,大家带著期待来迎接他,认出他就是那大卫的苗裔,是那位要来作王的弥赛亚,许多人期待耶稣进城后能揭竿起义,号召一群人成为新的权力中心,期待这天过后,他们的政治与社会身份有所转变,民族自尊心可以抬起头来对抗罗马皇室;这个巴勒斯坦的小国,强烈地渴望独立,恢复大卫王朝的文治武功,他们期待弥赛亚,这位弥赛亚,若根据旧约出埃及的解放传统,他会为人们带来更多自由,而自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政治上。人们带著笑脸期待耶稣,并且期待得著满足。这很容易理解,但以后的故事告诉我们,耶稣并没有按著人们一般的期待行事。

耶稣解放的并非政治上的枷锁,耶稣解放的是人内心深处更可怕的捆绑,用他的肉身吸纳人性的邪恶。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写过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有一百万?』不晓得现在的国小或国中老师还出不出这样题目给学生发挥,以前我们都写过,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要买....给家人因为他很爱我,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要捐助多少钱给.....社福机构,这样社会会更好。或者另一种题目:如果我是行政院长或总统,我就要怎么样实践理想。

  我们会浪漫的以为自己英雄式的行迳可以解救苍生,假设自己的付出就能带给别人幸福(婚后对这一点有深切的体悟,人生不是这么简单),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太有把握,特别是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出于善意,我们就更有把握了。

  让我们放下事后诸葛的知识去回想,当年拿著棕树枝呼喊的色列人,他们渴望建国有什么不对?回到他们的处境,罗马兵丁强逼我们走一哩路又一哩路,高压的统治、加上苛刻的赋税,谁会认为他们追求独立……错了?

看起来没什么不对。但危险的是,为了实现一种理想的国家,为了确保这个乌托邦的幻景不受动摇,这种幻景就便成了神。谁敢反抗谁就该死,谁让我们失望,谁就不值得存在。美丽的乌托邦、一个灿烂的远景可以转眼间成为暴力的温床。

  第一天是热切地大声喊著:耶稣、耶稣、耶稣、耶稣、耶稣、耶稣、耶稣、耶稣,过几天便疯狂地咆哮:钉死他、钉死他、钉死他、钉死他、钉死他、钉死他。那个砍下棕树枝高喊主啊主啊的手,也是指著十字架,高喊钉死他钉死他的手。这就是人性,高贵又卑劣,矛盾、并且充满自毁力量的受造。如果回到两千年前,不知道你会不会跟著喊?

  我们来看看门徒的反应。那个说:「主啊!我总不离开你」的彼得,在群众压力下也是妥协了,他说:「这人是谁,我不认识他」。所有跟随耶稣的人,在他最需要安慰与同情的时候全跑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人的内心究竟藏了些什么?会让人有这样可怕的反应?

被遗忘的邪恶

  我们往往忘了人性中的邪恶,以为它只存在于电影惊悚片中的情节,透过变态杀手来表现,误以为它离我们很遥远,与我无关,我是个稳定聚会的信徒,我奉献也做好事,也很有爱心,工作认真,对朋友慷慨,所以我应该与邪恶免疫,是吧!

  错了。邪恶是一种自满,目中无人的自恋,是一种诡诈的情感,好发于各种年龄与阶层,可以表现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的模样,当然也可以表现出奸淫、邪荡、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与嫉妒。是不容易透过外表诊断的,也没必要详实诊断或分析它,因为它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我们只需要知道他的存在,提醒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还有许多无法掌握的奥秘,因此我们需要谦卑,要给信仰多一点空间,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以为自己什么都足够了的自满,适足以成为邪恶的温床,结果是带来自我毁灭。这种毁灭的趋势,不需多加解释,看看我们的生态环境,想想我们经验中的人际关系,看看我们的立法院,不正时时刻刻在经历破坏性的威胁?那些喊著钉死他钉死他,释放巴拉巴巴拉巴的,身上留著亚伯拉罕的血,是正统的犹太人,跟所有信徒一样在庙堂中敬拜上主。人类最荒谬与真实的事件,正是这些人钉死他们所敬拜的那一位上帝。以上帝之名处死上帝。人类最荒谬与真实的事件,就是我们以上帝之名处死上帝。我们以上主之名,把别人的生命当儿戏,心安理得的随意处置或毁坏,混淆目的与手段的差别。

  耶稣在进入耶路撒冷前早已知道他的命运,他也告知门徒将受到的逼迫,但门徒的母亲在知道这个消息后,有趣的是,同他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耶稣,他们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太20:20-21)。他们知道不久将会有大事发生,他们想像中以为耶稣做王的日子到了后,荣禄富贵的生活就跟著来,所以趁要早卡位,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我们的眼界。透过上主的典范对抗邪恶

  但耶稣从来就不跟著群众的幻想走,他顺服上主的呼召,以天父的事为念,他说:「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耶稣的一生,如同腓立比书2:5-11的记载,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众人的仆人,卑微自己,倾到他自己的生命甘心顺服,直到死亡,最后羞辱地死在十字架上。这是人性无法理解,并且令人厌恶的拯救,任何有知识的人都不会指望那个挂在木头上的瘦弱男子,但他却是上主使用的器皿。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诗篇118篇提到被放弃的石头,指的就是耶稣基督。

  以赛亚书50:4-9的经文也让我们看到同样的典范,好像看到耶稣的影子似的,上主差派一个到处挨揍的先知传福音: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拔我腮颊的胡须,我由他拔;人辱我,吐我,我并不掩面;纵使被误解,也要用手扶助疲乏的人,他提出新的远景,以仆人而非霸王的身份点燃生命的希望。

  这是上主处理邪恶的方式,透过爱与忍耐,用最卑微软弱的方式,拥抱人类的软弱,消融邪恶的力量。耶稣的一生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当我们阅读基督的苦难史,盼望我们的心会被激动,感受到人性的限制与邪恶,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衷心接纳福音。才能在困顿中对上帝发出赞美。

结语

  在这一周,当我们聆听耶稣的故事时,让我们想想,我们是否觉得需要上帝?我们能享受与他同在的甘甜吗?这从我们是否渴望祷告可见一斑。

  面对人性中自毁的力量,可能是嗑药、自负、怨恨、放荡或暴力等,要学习谦卑自己,用爱与接纳去化解,在祈祷中交出我们的忿怒,以耶稣的榜样处理邪恶,因为邪恶只会滋生邪恶。面对人性的限制,我们只有虚心地寻求上帝,而非乌托邦,才可以得著真正的安息。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