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上主的恩言

作者:郭曜郎



經課:耶 31:27-34; 詩 119:97-104; 提後 3:14-4:5; 路 18:1-8

前言︰

  大約在主後一百年的時候,有個叫馬吉安的人,他是黑海一帶的富裕商人,主後一百四十年時他到了羅馬,送一筆錢給教會,後來教會也按立他當執事。

  馬吉安的人認為舊約的上帝跟新約的上帝是兩個不同的神,他認為,舊約的神比報復心太重,只關心猶太人,為了猶太民族的好處,不惜犧牲掉其他民族,新約的上帝比較慈愛,因此他自己編撰了他認為是比較合理的聖經作正典(canon),把舊約全部拿掉,另外,新約裡面有偏愛猶太人成份的福音書,例如《馬太福音》、《馬可福音》、《使徒行傳》與《希伯來書》也拿掉,他也刪除了與他看法不同的書信,如《提摩太後書》和《提多書》。 起初他要強迫教會接受他的經典觀,在教會內引起一陣騷動,後來他乾脆自己在外面建立他自己的教會,與大公教會對立。

  兩千年也過去了,現在還是有許多人以為舊約的神好像跟新約記載的神不一樣,還是偶而會聽到有人說:「舊約比較律法,新約比較多恩典。」 讓我們來看看上面列的經課怎麼說。

安慰人的上主

  按照經課的週期,耶利米書至此已經快接近尾聲,進入整部書的高潮,耶31:27-30 引用以西結書十八章二節(你們在以色列地怎麼用這俗語說、父親喫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呢,這段經文是當時希伯來人很熟悉的箴言,父親吃了酸葡萄,竟然讓兒子的牙酸倒了,意思有點像是中國人說的父債子還,過去的錯誤,由未來來承擔,但先知說,後代不再需要承擔祖先的罪過,每個人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31:29-30)。


   接著,耶利米拉出一個更廣大的遠景,宣佈上主要與百姓另訂新約,由上主與百姓要訂下「心的契約」;出埃及傳統的西乃之約,這個「石版上的約定」已經被以色列人破壞了,因此新的約將由內至外,要刻在心板而不是石板,那時候所有人都認識上主。

  在耶利米之前一百五十年前的先知阿摩斯,當它提到「主的日子」,都是帶著一種神要審判的意象(摩5:18-20),但在耶利米書裡頭,這種負面的意象已經轉化成為正面的感受,上主的行動不只是審判,而是超越審判的重建,光明與榮耀的時刻將要臨到神的子民,過去被拆毀的,在未來將要重建,荒蕪的土地將要栽滿植物,並且這塊土地上牛羊成群,充滿生命力。

  因此,耶利米書30 與31章又稱為安慰之書,在這兩章中有許多安慰與鼓舞人心的信息。舊約不只有審判與嚴厲的規條,他也有安慰,與帶給人盼望的信息。

  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這段經文成為建造新約教會的藍圖與經典根據,如林前11:25 耶穌說:「...這杯是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林後3:6 說 :「他叫我們能承當這新約的執事,不是憑著字句,乃是憑著聖靈;因為那字句是叫人死,聖靈是叫人活。;來9:15 耶穌做了新約的中保」。

  使徒建立的教會,讓這段經文更具體,更往前邁進一步,但這樣的期盼並未因教會建立就停止,每一代的信徒仍要發揮創意與想像力,更新變化對上主的認識,這樣的努力要一直到基督再來之時,到那日,從老到小都認識上主。

上主的話語


   提摩太後書 3:16節提到,「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這句話的「聖經都是」的意思可能是,一句話、一卷書、或整部聖經。這段經文不在替聖經的權威性背書,經文的重點不在討論聖經的本質(Ontology),不在於護教,證明聖經有權威,而在強調聖經對信徒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意義,如從小明白聖經的提摩太以及所有屬於神的人,聖經是為了讓我們認識神,學習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經文說,不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道。不論得時或不得時是什麼意思呢?當時的希臘哲人,他們的授課講學都有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的早上或下午,時間到了,學生就聚在一處聽課,並且每年這些哲人可能要出外雲遊幾個月,這段期間是不講課的!保羅這裡跳脫希臘哲人的習慣,勸勉不論什麼時候,都需要宣講福音,「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因為我們是教會,不是學院(Academy)。

  保羅勸勉提摩太說:「不論得時不得時,都要傳道。」因為末時有人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不愛良善、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 ,有各樣的情況臨到,就算面對這樣的環境,願意認真面對信仰的人少得可憐! 也一樣要傳道,一切關於上帝的道理都是在傳揚的過程中被顯明,一本有意義的經典,如果不透過宣講與解釋,這部經典本身並沒有一點影響力,文字本身並沒有任何法力。

  幾年前曾經幫教會的一個朋友買一本書[註1],這是一本教人如何使用聖經的工具書,我很好奇順便翻了一下,赫然發現,真是一本天書,我舉幾個例子:

腸胃不適請讀:

箴言3:7-8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合華,遠離惡事,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 ^^^^


腎病時請讀:

詩篇69:15 求你不容大水漫過我,不容淵谷吞滅我,不容坑坎在我以上合口。


小孩尿床請讀:

詩篇32:6b 大水泛濫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裡。


牙痛時請讀:

阿摩斯書4:6 我使你們在一切城中牙齒乾淨。


   這種對文字有魔力般的解釋,普遍存在所有的文化中,以前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四樓是行政單位沒有病床,出國旅遊也發現,十三樓都是安排給亞洲來的旅客,或有色人種。小時候母親要我陪她讀大悲咒,讀一遍,就畫一個圓圈,等把一整面密密麻麻的圈圈都填滿後,就能獲得消災解厄的力量。聖經的經文本身並沒有神力,基督信仰是一種不斷尋求理解的過程,尋求與上主有真實的體驗。

  最後保羅提醒提摩太他身為福音使者的職分,要警醒面對挑戰,如同保羅自己的經驗,用百般的忍耐以及各樣的教訓勸勉人,聖經需要詮釋,才能讓人明白,經文自己不會說話,所以,那些貼在電線桿上的經句叫作無聊,破壞環境整潔,不假思索地死記經文只是鸚鵡學話罷了。

話語的寶貴

  猶太人聖殿被毀後,對整個民族的宗教生活起來巨大的影響,祭祀敬天的地方都沒了,接下來怎麼辦?神跟人的關係要如何處理?信仰要如何繼續維繫下去?這些問題都是在他們亡國後努力思考議題!!

  剛開始,這些流亡的猶太人自然聚在一起討論律法,猶太會堂的雛型這個時候才開始興起,漸漸成為猶太群體社會及宗教生活中心,充作學房、禱告、聚會處和公審堂,後來在會堂中教學成為一 種崇拜的舉動,猶太人在會堂中將傳統崇拜獻祭為主軸的活動轉化成以教導為中心,猶太教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一個看重經典的信仰。

  詩篇第一篇說:「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在詩篇一一九篇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篇若被稱為“尊榮上主向以色列人顯現的文學巨著“一點也不為過,尊崇上主透過律法,也就是他的聖言,向他的百姓說話。

  一一九篇是希伯來字母順序寫作的字母詩,每首詩的開頭為一個字母,使用八個律法的同義詞,八小節反覆一次構成一個小單元。希伯來二十二個字母乘上八節就等於一百七十六小節,也就是詩篇一一九篇的總共有的小節,一口氣讀完這個詩篇是作者的意圖,強調上主的律法,上主的話語是非常珍貴的。

  這裡描寫的詩人,很容易想起新約的耶穌。

  路加福音2:46-47 「 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

  馬太福音5:17-20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耶穌高舉上主的聖言,但他並沒有被某個條款約束住,因為我們也看到耶穌常常打擊法利賽人的律法主義(12:1-8),(15:1-20)必且對傳統的律法(Torah)擴大解釋,(太5:21-48),我們不要忘了,耶穌當代的人所讀的經典是希伯來聖經,也就是我們讀的舊約。

  耶穌不是死守字句規調的律法主義者,詩篇一一九篇的作者也不是律法主義,他們都向上主的引導敞開,不論是透過書面的文字、或者教會傳統,以及人類對上主的體驗,經過吸收消化後再解釋成為每個時代的福音。

  被科學洗禮之後的現代社會,對「知識」的看法十分強調“客觀性“,「真知識」似乎非得透過孤立的系統研究才能掌握,但詩人在一一九篇提醒我們的是另一種知識,他是一種熱情,一種對上主的引導充滿信任與情緒,是一種與上主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動態的,是在信仰中不斷地不斷地尋求更進一步的了解與體驗,我們相信 - 是為了要更近一步瞭解--信仰尋求了解。

結論

   舊約有安慰,也有令人盼望的信息,不只是一位憤怒的上帝,新約也不只是講愛與恩典,他也有規範與要求,舊約的信息跟語言是新約的基礎,耶穌就是那位舊約應許的彌賽亞,他提出一個更宏觀的洞見,更貼近人心需要的詮釋,這樣的精神與實踐是每個時代的信徒的典範。盼望我們不把聖經當成魔法書,而是從前人的生命經驗中提煉出滋養我們自己與這個時代的養份。

-------註1. 任炎林譯,屬天生活的聖經鑰句,大光文字團契出版,1984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