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07

聖靈降臨節後第二十三主日--配得生命的冠冕

 
  
 

聖靈降臨節後第二十三主日

證道主題:配得生命的冠冕

哈該書1:15~2:9;
帖撒羅尼迦後書2:1~5、13~17;
路加福音20:27~38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楊秀惠姊妹

前言
    今天的主日距離將臨節還有三個禮拜,也就是再過三個禮拜,教會的年曆即將有一個新的開始。通常在經課安排上面,年曆的最後三個禮拜的經文都指向一個主題─「未來的事」,在整個常年期內,我們思考了信徒生活的種種,如何跟隨基督,如何背起十架跟隨主等等,接下來這幾個禮拜,我們將一起來思考有關未來的事情。

有關復活的假設性問題
    今天在福音書的經課裡面,耶穌遇到了撒都該人,他們向耶穌問了一個看似非常難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路加福音這段經文的背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城後,遭到一群來自不同的人及不同背景的角度的詰難(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都有類似的記載)。如希律黨人(最有政治傾向的人)問祂說:「我們要不要納稅給凱撒?」,這給了耶穌兩難的困惑。法利賽人問祂:「彌賽亞到底怎樣才算是大衛之子(或大衛的後裔Son of David)?如果彌賽亞是大衛的後裔,但大衛卻又稱祂為主?」

    在猶太人的派別裡面撒都該人是不相信復活的,撒都該人只接受摩西五經,也就是舊約聖經裡前五卷書。撒都該人提出了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按照摩西律法,兄長死了沒有後代接續他的產業,弟弟要有責任幫他的哥哥生子立後,使他的哥哥仍然存有他的名字及產業。如果有七個兄弟,第一個兄弟無子就過世,第二個、第三個….. 仍都沒有後代,而皆過世,直到第七個兄弟都是娶這女子為妻。他說如果有一天復活的話,這女子算是誰的妻子?這問題的確有現實上的困難,如果真有復活這會是一種困境麼?

    通常我們遇到人發問題時,需要留意發問者其實有不同的態度。在個人協談或是個人談道時,常遇到的是突然間被問到教義性的問題,如「什麼是復活?」、「什麼是三位一體?」、「什麼是永生?」或是「什麼是救贖?」、「孔子有沒有得救?」......當被問到這些抽象性問題時,要如何處理?多半我們無法立即回答這些問題。因為信仰關乎到人類與世界的命運,人與上帝的種種,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要用一般語言是很難在很短時間內說清楚的,而且每一個教義與其他教義之間都有相互的關係。

    但是,通常我們都會觀察發問的人所提問題的態度。有一種態度是,提出事不關已假設性問題,「假如這個人如何如何,困難出來了要如何解決?」,另一種態度是所提的問題是與發問者的生存息息相關,所以要從發問者所實際經歷的難處著手。前者,假設性的問題可以一直問下去,而不會有結果,因為發問的人往往已經選定了立場。後者,發問的人是真誠的想探索他經歷的難處,如能針對他真正的難處,可以對人生有更深的啟發。

    所以當我們在遇到事不關己的問題態度時,可以有技巧的將問題拉到與他的生活背景。有人說「我不相信復活」,此時你要解釋「復活的教義」,肯定是會遇到詞窮的困難。我們可以跟進這個問題:「這樣的信念會給你帶來什麼難處?會給你生活造成什麼困擾?」。有人可能會說「我活得很苦了,但沒有勇氣自殺,只想趕快離開人間,談到復活對我而言不是件令人快樂的事」。由這段話可聽出,此人的問題不是復活教義,而是當下所面對的困境,所以你就可以依你的生活經驗去跟他交談、去接觸,嘗試去了解他在生存上或是生活上的困境,而不是去跟他解說抽象的教義。

    聰明的政客往往是不回答假設性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要嘗試將這問題轉到與他的生命、生存、生活有關的事上。通常認真提出問題的人,一定是他的生命現實裡產生某種困難,對於認真提出問題的人,即使沒有答案(通常不見得每一件事都有答案),也要真誠去面對;又當你接觸到一個人,即使有答案,但不是他的問題,說了也沒有用,他也不會因為你的答案,而對信仰有更多敬佩或是願意接受。耶穌同樣常常不回答那些很抽象的問題,門徒問耶穌說「這些人受難,或這人眼瞎了(在苦難當中),是他的罪?父母的罪?還是他祖先的罪?」耶穌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耶穌說趁著白日趕快工作,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心靈上是痛苦的,在真實的苦難中,我們不要把這問題抽象化,在這教義中討論苦難問題,盡量去接近受難的人。

復活所帶來極端的變化
    今天耶穌也沒有直接去回答撒都該人所提出假設的性問題,卻對復活提出祂的看法,耶穌首先提到復活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所以耶穌說:「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惟有算為配得那世界,與從死裡復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他的社會關係、婚姻關係、性別都有可能發生很大轉變,而這種轉變不是我們經驗所能理解的,就好像耶穌復活的時候,聖經記載祂能夠進出門徒當中,毫無攔阻,照樣吃喝,也不是幽靈。到底是怎樣的情況,我們無從了解,但耶穌說復活是有其他轉變,要用信心接受。就好像毛毛蟲,在樹上不斷往上爬,最後找到一樹葉,開始做繭,終於有一天化成蝴蝶;可是,從另一角度來看,毛毛蟲在不斷往上爬的過程當中,不見得能體會到蝴蝶的生活,也無從體會,只是隨著大自然生物的本能,照著做而已。如果我們是毛毛蟲,也沒有辦法體會經過黑暗所孵化出來的生命是如何的。但是耶穌告訴我們,生命不只是如此,生命不只是現在,生命是指向將來,生命是一個非常令我們難以想像的發展,我們將成為和天使一般,我們是上帝的兒女。

復活是有關上帝屬性的教義
    其次,耶穌說到復活時,祂說復活不是一種人的教義(doctrine of human being),不是講人的問題,而是講上帝本性的教育(doctrine of God’s nature),怎麼說呢?復活不是說人的生命可以延長,永垂不朽而已。復活是因為上帝,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因為上帝是永恆的上帝,當摩西看到火中的荊棘時,他知道上帝在那裡,他問到說,上帝你是誰,上帝說我的名字叫「我是(I am╱I am who I am╱I will be that I will be)」,名字常相對於接受你名字的人所發出來的。相對於你們,上帝永遠是「我是」,過去「我是」,現在「我是」,將來我也是,所以當耶穌說上帝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時,也就是說現在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過去是,未來也是。上帝是我們永遠的上帝,因為祂是永恆的上帝,是我們的生命的源頭,所以我們的生命絕對不是僅此現在而已,如果上帝是永恆的上帝,那我們的生命也要永恆地面對祂,這會是一個極不一樣的改變。

與永恆的上主立約
    耶穌回答有關復活的詰難時,祂的主要內容是,復活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改變,而這個改變不是我們能夠完全體會的,我們要憑信心去接受;再者,復活的主題不是說到人,復活說的是上帝,而這上帝是與人立約而發生關係的上帝,因為這永恆的上帝與人立約了,所以人就永遠與祂有關係;祂是從這角度來講永恆,講復活,講一個不朽的生命,耶穌也進一步講到什麼樣的人能承受復活呢?是那個「配得那個世界的人」,什麼是「配得那個世界的人」,其意思是說復活不是過去式,像哈該書所說,現在的榮耀要比過去的榮耀要大很多,不是活到過去榮耀裡,很多人一輩子只做一件光榮的事,永遠只能回憶那件事,整個生活都被那光榮所支撐著。

    然而過去不能僅是將來的空談,我們現在復活不是等到某一天會得到什麼樣的生命,復活不只是這樣的,因為哈該說你們要剛強做工,做什麼工呢?今天把這經課放在一起有特別的用意,那群人是巴比倫從異鄉回到故鄉的人,他們是有任務的,當第一批人回到故鄉時,城牆倒了,聖殿也沒了,一片荒蕪,很多居民不見得認識上帝,這地方曾經是他們的聖地,可是現在卻一片荒蕪,所以他們剛強做工,重新把城牆建造起來,重新把聖殿建造起來,如同他們活的任務就是建造將來他們還不見得可看得到的榮耀,這豈不也是我們每一時代人的寫照嗎!

    過去我們曾經有很輝煌歷史,有非常細緻的時刻,但我們對生命的要求,不是活在過去,也不是活在一個空想的將來,坐在這等著,我已經信耶穌了!已經受洗了!等著將來進天堂得永生了!不是的,在當下生命就已開始變化了。蝴蝶的生命不是從繭裡出來的那一刻開始,而是從毛毛蟲時就已經開始發展了,所以我們在世生活裡,配得那個世界的人,在現在當下就認清到必須要剛強的做工。我們有我們的使命,這使命是整個世界大使命的重要一環,我們盡我們這一代、這一生所要盡的責任,好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代代都一樣,上帝都是他們的上帝,都是有使命給他們的,都是有經歷讓他們去經歷的,都是有任務給他們,要他們去完成的,而這任務現在未必看得到,卻在長遠永恆的生命裡面充滿著力量,如果你是這樣的角度去看你現在的人生,你就會產生很多的力量。

結語
    在網路上有一個叫「袖子」的網站,這是一個個人網站,版主名字余秀芷,網站就是取其諧音「袖子」。袖子曾經是個模特兒,但是她得了一種怪病後,下半身癱瘓,只能坐輪椅,需要靠長期復健,此女子過去曾經有輝煌的夢想,希望走在伸展台上是令人羨慕的人,突然間下半身癱瘓,要如何活下去呢?一想到過去又看到現在,豈不是非常痛苦嗎?要關在家裡等死嗎?求得死亡,才是最大的解脫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

    醫生告訴這位版主,她的身體狀況,百分之八十是不可能恢復的,在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時期後,她決定要為了剩下的百分之廿全力以赴。於是她在網站上將她的復健經驗寫出來,與正在復健中或受傷的朋友上網分享她的文章及心聲,且她也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鼓勵他們,她告訴他們坐在輪椅上如何單獨生活,她還出了一本書《堅持機會看見希望》。

    她的受傷,看起來好像失去生命的價值,但她又找回了價值,找到意義,繼續幫助別人,讓別人從生命中振奮起來,這個例子是個很好的寫照,我們不是活在過去光榮傳統的理念中,我們也不是等時間到了所有問題就解決了的人,而是要積極在任何生命情況下找到出路,去建造剛強做工,在整個宇宙與歷史的聖殿中,盡我們該盡的責任,在這永恆的聖殿中,有我們的份,我們就有恆。

    「配得那個世界」也是意味著我們配得生命的冠冕,好像前幾次所講的,當跑的路,跑盡時,好像奧運冠冕為我們存留。配得生命冠冕的人有些特質,他真誠知道自己是與上帝有約,與上帝有實質關係的,不是一個空談,也不是一個只是聽道而已的人,他堅持信心裡面是有希望的,沒有希望就沒有動力,有希望才能像今天書信經課中所講的「能夠站得穩」,活著的生命才能站得起來,站得穩是展現依靠主而得的生命力。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