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4

立約主日崇拜--新的期待─立約與紀律

 
  
 

證道:龐君華牧師
經文:詩篇147:12-20 耶利米書31:7-14 以弗所書1:3-14 約翰福音 1:1-18

前言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個主日,衛理宗的教會也以這個新年的開始作為「立約主日」。新的一年代表著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透過禮儀再次更新我們所立過的約,回顧我們所作過的委身。雖然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的生命情境,隨時更新我們的信仰與立約的生活。但是信仰的群體一同面對彼此共同生命進程的里程碑時,若我們能一同認真地彼此更新與勉勵,在信仰生活上是極富意義的。再者,年復一年的歲月,我們要如何看待不斷流逝的生命,我們要以何種態度過一個饒富意義的生活?

天留名壤待名人
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的膾炙人口的遊記,西方著名的遊記如《馬可孛羅遊記》,記敘一個威尼斯人Marco Polo (1254-1324C.E.)從威尼斯出發經絲綢之路,千山萬水地來到當時的元朝的中國。根據遊記的記載,他們父子深得元世組忽必烈的賞識。在當時不但遊遍山西、山東、陝西、四川、江蘇、浙江、更遠達雲南、福建等地。更銜忽必烈之命出使緬甸、越南、菲律賓、印尼、爪哇、蘇門答臘等國。一個歐洲人深入亞洲必然會遇到許多新奇的事物,馬可孛羅。就把這新奇的經驗記錄下來成為他的遊記。

中國也有些著名的遊記,如在我們學生課本裡讀過的《老殘遊記》,當然還有著名的《徐霞客遊記》等,徐霞客(1587-1641C.E.)家學淵源,父親以上四代均享有文名,他自有飽讀家中藏書,卻無意仕途,21歲開始出遊,遍遊名山大川,足跡遍及華東、華北、東南沿海及雲貴,共計十六省之多的地區,他旅行期間,每日必將其行程中的觀察記錄下來。他所留下的資料不但修正了古籍《禹貢》的地理資料,更提供來後人豐富的中國地理知識。

無論馬可孛羅或徐霞客他們一生精華的時間都在旅程上,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發現新奇的事物,透過他們的紀錄,我們得以分享他們的發現。其實這些新奇的事物,並不因他們的造訪與否,都已經在那裡發生或存在,他們之所以過人之處,除了有冒險的精神外,還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以及對「新事物」的期待,因此每到之處,總有新的經歷。這就是有謂「天留名壤待名人」的意思。

「新」的期待
其實人生就如同一個旅程,所以每一個年關都是一個里程碑,我們在新的地界稍作休息後又繼續上路。路上有許多新的事物,新的經歷等待我們。我們如果失去了對「新」的期待與嚮往,我們的旅程就會感到枯燥,「每年還不是一樣」,「生活不過就是如此嘛」等,我們會失去上主在我們生命中早已為預備在前方的恩典。

今天舊約耶利米書的經課,就是一個例子,耶利米如其他舊約的先知一樣,提醒當時的子民說,上主要作「新的事」,是他們所想像不到的,在猶太人自以為可以依靠外邦強權勢力時,耶利米告訴他們這些努力是徒然的,因為上主要他們終必淪落外邦。當耶路撒冷被敵人大軍壓境時,他又說「將來錫安要歌唱…他們要由悲哀變為歡喜」,這些新的信息,都與當時的情境不符合,但是先知的工作就是讓他們不失去對前途有「新的期待」。我們面對新的一年也是如此,我們期待在我們前面的歲月,上主有新的作為、新的任務、新的經歷要發生。

失去了什麼?
除了新的期待之外,新的一年開始,我們也要反省過去一年我們失去了什麼?

有些東西是我們必須接受我們已經失去了,好比經歷過我們生理期的高峰我們可能體力不如從前。又好比那個凡事依賴我們的孩子,已經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青年。有些生命的情境是已不復返了,我們要接受一種新的情況,我們必須要在新的景況中走下去。

但有些東西失去了是可惜的,比方對人的愛心,對別人的關懷和憐憫,如果我們失去了,我們就會一年比一年冷漠。

同樣地我們失去了接收他人的愛心與關懷的感受,我們就失去了對生命的熱誠。我們失去了對人的信任,我們就會成為疑神疑鬼的人,我們失去的上主的信心,我們就失去了真正的喜樂。如果我們失去了對責任、壓力的承擔與決心,我們就會輕易挫折。

還有更重要的事,如果我們失去了想像力,我們會失去盼望的能力。因為聖經提到上主的恩典,以及他深遠的計畫時,會運用了許多我們未曾有過的經驗(新的事),我們除了需要信心接受,也需要想像力去明白。今天的書信中提到,上主終有一天要使萬物同歸於一,福音書形容耶穌是參與萬物創造的「道」,是世上的光,這些都是要我們透過想像力,然後在生命的每一段路程中去經歷的。如果失去了想像力,就好像福音書所說的「光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他在世界,世界也是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失去了靈性上的想像力,我們就感受不到旅程中的各樣「新」事。

朝聖之途,紀律的生命
我們人生猶如生命之旅,這趟旅程是一趟「朝聖之旅」,朝聖之旅重點不只在其目的地,更是整個旅程。路途中我們是否日漸培養出生命中新的能力?我們是否活得更有盼望?不斷有新的視野?承擔力更加增?這一切都不是到達目的地時才突然發生的,這些生命的能力都是在路途中日漸產生的。「雖然外體的日漸朽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就是這樣的境界。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在我們的朝聖之旅中,就要有生活的紀律,不放任自己的生活,不放棄任何得著恩典的機會,更不錯過任何「新事」在我們生命中的展現,堅持不讓生命向下沈淪,紀律使我們生命更提升,也更有活力。

今天的立約禮也是要我們在生命的每一個里程碑,再次地重整我們的紀律,不忘記起初的信心、愛心與盼望。持定目標,不再左顧右盼。我們持守所立的約,就是對自我生命的約束,如同上主與人立約,就是他對自己的約束。

結論:朝聖者?趕路者?
如果不是朝聖者,在生命的路程中,就可能成為一個「趕路者」,趕路者匆匆忙忙,即使路上有各樣新奇的美景,也都不在意。趕路者到達目的地時,除了歲月的痕跡,他的生命力、人格、視野都沒有成長,新的一年如過去的一年一樣,只是「到此一遊」而已。

在我們接下來要行立約禮、以及今年的第一個聖餐禮前,先讓我們一同省察,我們生命的態度是「趕路者」或是「朝聖者」?然後我們一同靠上主的恩典一同經歷新的一年。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