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課:約伯記1:1,2:1-10;希伯來書1:1-4,2:5-12;馬可福音10:2-16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前言
今天的經課引領我們去思想一些有關信仰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面對著尊榮與羞辱、順利與危險、祝福與苦樂,我們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指向我們是怎樣的人?我們的與上主的關係如何? 單純如稚子
今天福音書的經課一開始就提到耶穌的一個故事,這些人來到耶穌面前試探他,問他一個問題:到底離婚可不可以?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充滿著詭計的問題。羅馬的法律在當時是允許離婚的;依據猶太人的法律,摩西許人寫了休書也是可以離婚的;但是聖經又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所以到底離婚可不可以?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這不只是個教義的問題,因為當時有個情景,大家可能還記得前幾個月的經課,談到施洗約翰因為批評希律王娶了他弟弟腓力的太太為妻,所以施洗約翰後來被斬頭了(馬太福音14:1-12),希律王的弟弟和他太太離婚,就是根據羅馬的法律,然後希律娶了他弟弟的太太是合乎法律的,但是我們卻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事情。所以在當時,誰會批評離婚呢?因為當時法律是無限上綱,大家都可以做,也帶來危險。耶穌很簡單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就是:到底上帝設立婚姻最原初的意思是什麼?我們不要去看那些可不可以離婚的問題,可不可以是倫理層次的問題,常常要放在不同的處境下去面對。但是耶穌告訴他們,至少讓他們了解上帝最初設立婚姻的最單純的目的,二人結為一體,即然是一體,就不可分開,如果刻意去分開的話,就毀了設立婚姻時所立的約,那麼人就犯了姦淫。耶穌講到這裡的時候,正好也發生一些事情,就是有人要帶著小孩來到耶穌面前,門徒就阻止他,耶穌就趁著這個機會,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教育,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我要為他們祝福。於是耶穌就讓小孩到祂身邊來,祂又講一了句話,說在 神國的,正是像小孩子一般單純的人,又說,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到上帝的面前,這麼單純、順服,斷不能進天國,於是耶穌就為那個小孩祝福。 前面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耶穌幫助他們回想到一個最基礎的問題,有時候聖經可以清楚的推敲出上主的旨意,這並不需要太複雜的過程,有時候上帝的旨意是非常的明顯,對錯也藏在我們的心裡面,如果能夠帶著單純的心去接近上帝,順服地來到主的面前,立志遵守主的話,那麼上主的福份自然就臨到我們身上。 大家可能都看過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書中裡有一段故事,描寫虛竹和尚有一次遇到一個挑戰——面對一盤棋局,能夠解得了那盤棋的人就是天下最厲害的人,很多年來這盤棋局都沒辦法解開,在場有很多的高手,都是非常會攻於心計的人,例如:慕容家的公子;他們坐在那裡盤算又盤算這個棋局,久久無法下子。 反而,虛竹和尚是個從小在少林寺長大的小和尚,武功不怎麼樣,從小到大的經驗只有在廟裡成長的經歷,也沒見過什麼世面,就是會玩耍,他看到這一盤棋局的時候,走過去,拿起棋子,一下子整個局就破掉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是最單純的,他不像那些人攻於心計,小孩子玩的時候就只是為了要嬴棋,金庸形容說,這個棋局一下子就破了。 有時候我們想事情想得太過複雜,反而蒙蔽了上主最清楚不過的立意,有時候我們刻意模糊了許多的焦點,但是往往我們很單純的來到上主的面前,看看祂對我們的命令最基礎的用意是什麼,就很容易找到方向。 但是我這麼說會有個危險,這危險就是返本主義fundamentalism,這樣的話我就很容易把所有的事情用到了另一個極端,什麼都簡單化了,不必去了解聖經的背景了,其實聖經字義就已經講的明明白白,不用特別去察考,只要照著聖經上的字面上的話,去遵守就好了;也不要作神學或處境、信仰反省嘛,這些反省只會把事情弄得複雜,這絶對心地單純的意思。 我們要明白的是雖然人生充滿複雜性,但往往在這複雜的環境當中,必有指引,我們需要認真反省,又有保持心地單純,立志只體貼上主的心意。 多變的人生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是說到有一個人很聰明,他聽說遠方有一個國家沒有蕃茄,於是他推著一個大車子10多箱的蕃茄,到那個國家去;他想盡辦法要接近國王,跟國王說:「我這蕃茄多好、多好吃…」國王沒看過,直說這什麼東西啊?他就當場做了蕃茄炒蛋,結果國王一吃,果然真是山珍海味,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於是就叫人重重的賞他,給了他5箱禮物,讓他推回去。他回去打開一看,是5箱鑽石。他想用10箱蕃茄換來了5箱的鑽石,真是太好了。結果這個消息傳出去,另外一個人也很聰明,聴說這個國家不但沒有蕃茄,也沒有大蒜,於是他又買了10箱的大蒜,然後探聽前一個人怎麼走的,也想盡辦法見到了國王。國王就問他:「你帶了什麼好東西來?」他說是大蒜。然後他當場露了一手用大蒜做的料理,結果國王一吃,果然也是太棒了,於是也送他五箱珍貴的禮物,他帶回去後打開一看,居然是五箱蕃茄。因為國王覺得蕃茄比鑽石還要好,就送給他五箱蕃茄做為重禮,國王是一番好意,結果卻帶給人不同的命運。 這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做同樣的事,卻是有不同的結果,這就說明人生是複雜的。同樣在教會裡面坐在一起,同樣是做禮拜、同樣有人熱心,同樣有人冷淡,際遇卻是不一樣,這個複雜性就顯露在約伯記的經課裡面,約伯記好像一齣舞台劇一樣,在開場白的時候,是在一個非常高超的地方,上帝在那裡面對著祂的眾子們;這是在古代近東大家都熟悉的場景,上帝和他的天使及幕僚們在談論著治理天下的事情,結果撒旦突然來了,就控告約伯。約伯是一個非常正直、完全正直的人,他有很多的財產,有許多子女,他一切都非常的順利,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的話,一般人所說的福祿壽喜他應該都得到了,這麼好的人、這麼好的家庭,突然間發生了災難,約伯記提醒我們人生順境不是必然的,苦難也不必然是對義人的懲罰。 我們不要以為信主的人就可以凡事順利,生病了就馬上好,事業馬上成功,其實不必然。但是信主的人有平安,信主的人在終極時可以到主的面前,享受那永恆的福樂,這是我們有把握的;但是在人生的路上,這種複雜性卻不會因為你信主、你的信仰而有所改變。我這樣講並不是說大家坐在這裡好像得不到好處,其實不盡然,當我們仔細想一想,人生充滿著各種不確定,都是上帝所允許的,而且上帝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透過經歷苦難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 苦難的意義
人生為什麼有苦難?《約伯記》想回答這個問題,卻講得不清楚。剛開始約伯記提到撒旦來到上帝的面前提出對人的控訴,上帝允許撒旦的作為臨到約伯。然而,為什麼人生有苦難?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約伯的提問,我相信在各位的心裡、在每次的慕道班裡、在許多面對人生真實記憶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出這個問題,不僅是自己面對苦難,當面對苦難的人時,我們還是會想這些人為什麼要嚐受這些苦難呢?為什麼有苦難? 自古以來哲學家常問為什麼有苦難?早期在希臘時期,伊比鳩魯學派的哲學家們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也引發了在往後好多個世紀裡面,無論是西方的哲學家、神學家都嘗試要回答的,如果苦難的是來自上帝,那表示上帝不善,因為祂允許苦難來到;如果苦難不是來自上帝的,那表示上帝無能,因為祂不能阻止苦難;所以,苦難所顯出的上帝,不是不善,就是不能?!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歷世歷代多少人,集中了好多的頭腦去面對這個問題。其實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有答案嗎? 其實我們都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在其他的宗教裡面就有很理性的答案,一個人無緣無故受苦、一生可憐、走路都撞到牆,就是因為他前世不修,或他前世有冤孽,這是一個很理性的答案,所以今生好好的積陰德,下一世無論你怎麼做都順利,因為他前世有福,這是很理性的答案,因果關係清晰明白。 但是對於基督教的信仰,相信所有的神學家、思想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都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我們的信仰有一個特色:要了解苦難,了解整個苦難的結構;要掌握苦難的層層因果結構,就像約伯記一樣,到最後我們只能看到上帝,除非你有和上帝一樣平等的高度,你能夠全盤了解祂創造的世界、祂掌握各種事情為何發生的前因後果,以及祂影響歷世歷代的因果互相糾結的關係,那麼你才能了解苦難。所以你要有上帝的高度,你才能了解苦難。然而我們所信的上帝恰恰是一個奧秘,我們是不能完全了解祂(誰能作他的謀士呢?)因為我們不能完全了解祂,所以我們也沒辦法掌握每一個苦難細節。大家仔細想一想這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我們完全了解的,那麼我們對祂的每個細節、每個步驟都能夠推演出來,那就不是我們所信靠的那個「上帝」了。 連耶穌的門徒都問耶穌苦難是從那裡來的?那生來瞎眼的罪是從他父母來的呢?還是他們自己有罪?耶穌不回答他們,耶穌告訴他們當趁著白日趕快做工。 在聖經裡所形成我的信仰的傳統,沒有細節地告訴我們苦難的緣由,因為我們無法用語言說清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上帝透過耶穌表達對世人的關愛,上帝不是保持遠遠的距離來處理苦難的問題,相反的是上帝進入這個苦難的世界,來到受苦的民眾當中(光來到了黑暗的世界)。 耶穌被釘十字架就恰恰的說明上帝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這是人類到了近代才慢慢反省出來的信息。在二次大戰前,大家還不會談到這個問題,面對苦難的時候都還在想透過哲學、神學所提出的種種神義論來想辦法平衡上帝與苦難的矛盾。但是沒有自圓其說成功的。二次大戰時人類面臨了非常大的苦難,在一個基督教非常高文明的地區,有上百萬的人被屠殺,大家都在問:面對這些堆積如山的屍骨,上帝在那裡?為什麼有苦難?所有的神學家都愣住了,當時流行一句話:奧斯維滋之後還能有神學嗎?就是在奧斯維滋大屠殺之後,誰還能挺身而出大聲的說:上帝存在!可是戰後大家經歷一次大的反省,雖然我們不能解釋苦難的來源,雖然我們不能掌握苦難的因果關係,但是我們在這時代還是有信仰、還是可以前進,因為我們知道透過耶穌基督r的見證,上帝與受苦的人在一起,這比什麼都值得安慰我們。 當你在苦難的時候、當你無端遭遇不順利的時候、當你面對著人生前景不確定的時候,你不是去解釋這因果就能得到安慰,而是你有個把握:從前風聞有祢,但如今我可以親眼見祢。《約伯記》這卷為探討苦難而作的劇本,也無法說清楚苦難的來源,只是上帝和撒旦在對話,然後災禍就臨到一個義人,但是發展下去會讓我們看到初期的約伯給我們看到一個榜樣,他並不問那些支支節節的事情,他保持著最基本、最原始的信心:上帝絶對不會害我的。 人的尊貴
所以講到人生境遇,就如同今天希伯來書所引的經文,上帝為什麼要讓我們面臨到苦難和試探呢?難道上帝不試驗我們,就不知道我們的信心是怎樣的嗎?其實不然,上帝早就了解經歷試煉的結果與好處,經歷試煉之後,就知道自己的信仰狀態,你才知道你是處在一個怎樣的信仰景況中,經過受試煉、受苦,得好處的是我們,並不是上帝,上帝帶著痛苦的心與我們一同受苦,然後讓我們看到:原來我們是可以經歷試煉的,我們在鍛鍊中可以成長的。 人生就是這麼複雜,希伯來書引用詩篇說:「祂叫我們比天使微小一點,卻賜給我們榮耀尊貴為冠冕」,這也說明人在上帝的眼中,地位是非常高的。上帝因為信得過我們,賜給人有這麼高超的地位,所以祂就允許這些試探臨到我們,而且經歷過試探的人最後才是更成熟的人。如果一個無知的小孩,非常無辜、非常天真就像樂園裡面的亞當夏娃,完全沒有經過試探之前,他還不能算是個最成熟的人,他只是一個很快樂、很無邪的人,可是要管理整個上帝所造的大地,這樣的人是不夠的,所以上帝允許給人各樣的鍛鍊。因為上主對人尊重,祂不完全阻止各樣的苦難與不幸,但是同時祂也與我們一同受苦,最後人能夠從單純、無邪中成長為成熟的人。 結語:複雜後回歸單純
禪宗有一詩句說: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個階段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回到原來的境界又是: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可是最後的那個「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和第一個起步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是不一樣的境界。那個離開父親去流浪的浪子,當他再回來時,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浪子了,雖然他和以前一樣仍在田園裡生活、和父親一起工作,可是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人了,他更能夠接受父親的產業,更能夠善用父親給他的資源去經營那個地方。 所以各位弟兄姐妹,今天的經課看起來好像主題很分散,它可以討論離婚的問題、它可以討論小孩的問題、它可以討論各樣的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抓緊一個核心,就是要我們了解、回答:我們是誰?我們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境界裡面?而我們又會面對種種的不確定性,但同時上帝與我們同在。在這過程當中,又回到一個最簡單的基礎上,上帝藉著耶穌說:來,到我面前來,祂會為我們賜福,我們只能單純的接受。在天國裡都正是這樣單純依靠上帝的人。讓我們一起以今天的詩歌135首擁戴我主為王來回應上帝,也讓我們的生命就以上帝做為我們生命的基礎,去面對著所有的不確定性,我們仍然能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