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8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六主日崇拜--在行動中的信仰

 
  
 

經課:以斯帖記7:1-6,9-10;9:20-22;雅各書5:13-20;馬可福音9:38-50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

今天我們要一同來思考我們是如何能對信仰有不斷更新的認識!當我們說我們是信仰中人,或者我們說我們是信奉上帝的人,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來了解,以及認識我們的信仰呢?好多年前曾經發生過一個事件,就是有一個女演員被公司控告,理由就是她代理了一個品牌的洗髮精,當時這個廣告很講究,因為這位女演員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以她作代言人,廣告效果很不錯。但是後來這位女演員卻在一次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其實我根本不用那個品牌的洗髮精,不過是因為當工作所以當的緣故所以當代言人。」當記者就把她說的話報導出來了,洗髮精製造商非常生氣,於是就控告她,理由是雖然妳不用這個品牌,但是妳在公眾場合這樣講,使得就變成很矛盾了,拿了拍廣告的錢,又對外說不用這品牌,根本就沒有職業倫理,等於是告訴消費者這是假的。

這個例子其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當我們個人宣稱我們是信仰上帝的人時,代表什麼意思呢?我們只是一個廣告、只是一個為薪資的代言人嗎?記得我以前看到一個描寫中國大陸天津地方,有一些有悠久歷史的天主教的村落,在義和團事件之前就已經存在了,他們北方人跟人表達信仰身分時,都是這麼說的:「俺(我)是奉教的。」意即我們是信奉上帝的,所以那篇報導的題目就是「俺是奉教的」。在當時報導這個村落的時候,已經過了庚子事件、文革及好幾次的教難事件,這些人還是詳盡的表達出他們信仰,到現在他們和人在一起的時候,還是會向人說:「俺是奉教的。」所以,讓人感覺到這一群人的信仰一定有所特殊之處,不然他們不會經歷過這麼多的苦難,還能夠屹立不倒。

信仰的呈現不在乎言語
今天的經課引導我們去思想我們個人或者我們的群體應該怎樣來表達:我們是信奉上帝的人呢?向人說:「俺是奉教的。」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事實,儘管信仰有知識的層面,但我們的信仰不只是知識而已,因為我們對信仰一定要有所了解,我們常喜歡用言語、用討論或論述去表達什麼是信仰?我們常常坐下來,把屬靈的四律--最濃縮的信仰告訴人,或在慕道班,我們有系統的把聖經的內容告訴人,我們喜歡用告訴人的方式,我們喜歡用言語去表達,但是,信仰不只是在這方面,因為你所表達的字句看起來很合理,但是信仰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是人所不能明白的。奧古斯汀說:「就是因為它荒謬,所以我相信。」意思就是說,如果信仰所有的意義都可以在我們言談之中很合理地表達出來,完全沒有悖謬,那這個信仰可能只是塞在我們理性的架構裡面,信仰當中一定有很多不合理的成份,這些不合理的成份為什麼不合理,還能夠讓人相信呢?除非我們用行動才能把信仰精髄之處給表達出來。

行動中的信仰
今天在我們所讀的經課裡面,首先來看以斯帖記的情景,以斯帖記在聖經裡,是記載波斯時期,猶太民族的經歷。以斯帖記不是寫給那個波斯時代的讀者,是寫給後來希臘統治巴勒斯坦時期、正遇到苦難的一些讀者,這裡看到以色列人非常悲慘的命運,在波斯時期他們是被擄到這個帝國,隨時都有危險,這個危險就好像經歷希特勒時期的大屠殺一樣,因為那時候猶太人可能得罪當時當權的人,當權的人就醞釀對付猶太人的法令,甚至來個大屠殺。猶太民族往往要面臨一個非常重大的摧殘,在這種危機之中,到底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如何?以斯帖記描寫當時在波斯的故事,寫給在希臘時期也正遇見苦難的一些讀者,讓他們去思想在危機當中其實也是一個轉機,信仰在危急之中才能顯出信仰的力量;在黑暗之中,蠟蠋才能顯出光亮;以斯帖她是一個弱女子, 她隱瞞了她是猶太人的身份,嫁到皇宮裡面去,她的養父末底改告訴她:先不要告訴別人,妳是猶太人的身份,因為末底改了解 神在這個危機來臨之前,神必有祂的預備,必有祂的做法。所以我們在危機之中的時候先不要慌張、先不要馬上認為沒有希望,認為危機會讓我們徹底被毀滅,或者認為我們這次一定會過不了,或者我們感到焦慮、感到痛苦、慌了手腳,往往在危急的時候,我覺得才應該停下來先讓我們想一想,先讓我們安靜下來,看看 神在危機之中為我們預備了些什麼?到底上主在危機之中,早已預備了那些出路?而且上主所預備的出路是讓我們去經歷的,是讓我們再一次經歷我們知識上所認識的上帝,原來是活在我們的生活裡面的,活生生的上帝。回想一下在你的生命歷程當中是不是常常有這樣的經歴?如果沒有的話,很可能你的信仰只是停留在知識方面,只知道上帝是個很偉大的上帝,上帝是應該幫助人的,但是從來沒有體認到我信的上帝就是這樣幫助過我的上帝!所以當你遇到不順利、危機或是在你生命中意外的事件時,好像不應該臨到你的,但卻臨到你,以致於亂了方寸。在這個時候先不要急燥、先不要馬上感到挫折、先不要一開始就只問為什麼?而應該坐下來想想上帝為我預備了什麼?!我在這時候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妳得了今天的位份豈不是為了現今的機會嗎?冥冥之中,妳被選上當皇后豈不是上帝在這個時機要妳發揮作用嗎?以斯帖是個非常有勇氣的人,她接受了末底改的勸告和提醒,所以她在當下就發揮了作用,使得猶太人逃過了一次非常大的劫難,在當時的帝國裡,如果皇帝下詔說,那天可以任意殺猶太人,那一定是不得了的事件,其實在歷史中,猶太人好幾次遇到很多不同的災難,希特勒那次大屠殺只是其中最嚴重的一次。以斯帖表現了她的勇氣,表現了她在危難之中,不只是思想到自己--好在沒有告訴別人自己的身份,感謝主,神給我一個提醒沒有把我的身份曝露出來,不然我也受難了。以斯帖不是從個人角度去思維,而是想到底自己在這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自己能夠在這個危機、在這個群體和所在的社會一同來經歷上帝的拯救。當猶太人在經歷上帝的拯救時,就反應在今天的詩篇啟應文裡,他們在危機中經歷了上帝早已經預備好的拯救,因此,以後如果再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感覺到不必再恐懼了,也不必再為潛存的危機時時地在擔憂、害怕。

禱告與依靠
我們的信仰是帶給我們一種篤定和喜樂,我們要去思想,在信仰中,上帝到底託付給我們什麼責任?今天的雅各書經課提醒我們,我們個人應該去想,到底我們這一群人所扮想的角色為何?我們在這個不完全的時代,教會應該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應該怎麼樣去表現在世的生活?我們如何以教會團體來表現我們在信仰中的行動,或者我們在行動中的信仰?!

首先以雅各書中提醒我們「禱告」是最重要的,在雅各書中所講的整個信心的重點,有好幾個部份都是與「禱告」有關,在受苦中我們要禱告,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一個信仰的實踐,不只這樣,在喜樂中,我們也要讚美上帝,所以也是禱告,是一種讚美的禱告,受苦是一種依靠的禱告,是一種尋求出路的禱告,「禱告」是最基本的信仰態度。在我們個人的信仰當中,讓我們想想我們的禱告是怎麼樣的?我們有沒有在我們一天中的生活作息當中,撥出一個分別為聖的時間去禱告?「禱告」就是一種與上帝的關係,禱告讓我們安靜下來,和上帝發生一種關係,無論苦與樂,我有沒有都在禱告中向上帝交待呢?還是只有在危難中我才禱告,只有在吃飯前我才禱告,還是我們在平常中已經養成一種每一日與神親近的禱告習慣?!

雅各書的經課裡也提醒我們,不只是喜樂與受苦要禱告,生病了也要禱告。我們研究早期的教會文獻,提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教會也幫別人治病,為病人禱告。因為當時的醫學知識認為抹油是一種醫治,所以教會也為他們舉行一種抹油的禮拜,可是事實上醫學越來越多的知識,讓我們知道抹油不見得就是一種藥、就是一種真的醫治,但是這種抹油的禮拜一直存留在教會群體當中,這意義是什麼呢?就表示這些人生病的時候,帶著病痛,他們來到上帝的面前,教會的長老、牧師為他們抹油禱告,加添他們的勇氣,再次提醒他們知道上帝是一個醫治他們的上帝,不只是身體上的醫治,也是心靈上的醫治。我們每天生活中有許多的挫折與創傷,都可以透過教會的功能,透過教會的機制,來到上主的面前,透過我們的禱告會,透過我們的彼此擔當,讓我們即使在生病中、在痛苦裡、在不方便、在不如意的時候,在所有的傷害、在心靈受到莫名的衝撃時,感覺到沈重擔當的時候,教會弟兄姐妹幫助我們彼此之間能夠互相的代禱,這是非常的重要且基本的。所以在我們週報的禱告事項裡面,常常提醒各位這個禮拜要為那些重點禱告,是要幫助我們在禱告中提昇自己,如果我們的禱告永遠只停留在為我自己求這求那,那麼我們在禱告中沒有成長。我們常常在介紹歷代一些很優美的禱告詞來禱告,有人會說我們唸這些禱告詞,或者我們參考一些禱告詞,不是阻撓了聖靈的感動嗎?我們禱告豈不是我想到什麼,就禱告什麼嗎?其實不是,在靈修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看一看歷代偉人偉大的禱告,我們的心也會被提升了,當他們在禱告的時候,他們能夠超越自己,而且不但超越自己,也沒有空泛之言,聖法蘭西斯的禱告:願我成為和平之子,在沒有和平的地方,能夠散播和平的種子。多美的禱告!如果你禱告的時候,只說願我成為得到這樣、那樣的人,我們在禱告中沒有成長,所以我們如果參考這些偉人的禱告,我們就能夠感到自己超越自己的層面來看我們r週圍的世界,我們才會提昇以及成長,所以基督徒是在受苦中、在試探裡面,能表現出一種和上帝有特別關係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不但是個人層面,也是團體層面,而且在經歷苦與樂當中,我們透過禱告更多的了解上帝。如果人家要你說你是基督徒,把你的信仰告訴我,你有時候很難講出精髓,因為在那當下,你只能想到一些過去人家教你的,或者非常簡要的屬靈四個定律等等,但是我們發現,當你的信仰有真正經歷上帝的時候,你和別人介紹信仰的時候,就會更加的生動,你不是講一套訓練手冊的指引,你是在告訴對方一個生命的故事,所以經歷上帝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沒有平常的裝備和經歷神的話,教會的宣教和福音運動帶不出一些有力的見證和成果。

包容與分辨
今天的福音書也引導出我們去思考一個教會群體應該有的一種溫柔和包容的態度,信仰上常會有一種排他性,這種排他性常常顯示出教會自信心的缺乏,為什麼呢?因為一直怕面對世界,一直怕面對外面的挑戰,一直怕和別人不一樣,使得我們會有混亂,而訂了好多排他的條款,讓人沒有辦法有包容的態度。所以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

教會的分分裂裂常被人嘲笑,慕道友常問的信仰問題,其中一個就是為什麼基督教那麼多宗派?這麼多不一樣,甚至還互相攻撃,有個嘲笑教會分裂的笑話是這樣說的,有一個人從路上經過,看到另外一個人站在大橋上面正準備要跳下去,這個人看到,覺得非同小可,三兩健步衝上去,這時看到對方胸前掛了一個十架項鍊就問他說:「你先不要跳,你是基督徒還是天主教徒?」那個人就說:「我是基督徒。」結果那個人就說:「感謝主,我也是,你是聖公會的還是浸信會的?」那個人說:「我是浸信會。」「感謝主,我也是;你是美南浸信會的,還是美北浸信會的?」那個人回答說:「我是美南浸信會的。」「感謝主,我也是,那你是改革浸信會的?還是保守浸信會的?」「我是改革浸信會的。」「我也是,那你是1895年的改革派的,還是1915年的改革派?」「我是1915年的改革派。」結果他說,「去死吧,你這個新派、異教徒。」這是很誇張的說法,這麼多相同,卻因為一點不同,就不容他們,基督教常常有這種情形,尤其對天主教的態度。

大家對天主教的態度常常都誤解了,天主教之前,我們稱教會為大公教會。所有的教會都是一個教會,後來因為不同的歷史因素,大家分開來,但是那不是天主教獨有的傳統, 是大公教會的傳統,所有的宗派都承襲了若干大公教會的傳統,只是有不同的重點而已,所以我們要認真的考察,在經過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也做出了好幾次的大改革和反省,所以我們要了解他們,有些事不是我們可以接受,有些事其實我們是相同的,我們是真正的弟兄和姐妹,教會的合一真是非常的難。

我再說一個例子:普世教協WCC就是一直努力地想化解各教派間因歷史事件之間的分裂,其中今年的10月將紀念1999年梵蒂岡和路德會,信義宗和路德會共同簽署、發表了一個聯合共同聲明,這個聯合聲明叫做「因信稱義」。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馬丁路德改教的時候,就是因為因信稱義的感覺不同和天主教翻臉,結果兩個教派就互相的咒詛。1986年,普世教會有個小組就開始策劃,找雙方的神學家領袖開始一起坐下來談,教會領袖在一起談了10年,1996年那份聲明的初稿才出來,再發給各教會去討論,討論了3年,到了1999年,雙方才簽署放下在16世紀時互相的咒詛,決定了重新開始互相接納對方,才簽署了這份聲明。

合一真的很難、很不容易,但是分裂可以用一點小小的年份差別互相的分開,所以教會與教會,弟兄姐妹之間,我們要努力的促成合一,但合一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只要是大家奉主的名,我們大家就可以一同崇拜嗎?不一定,因為耶穌也講到,我們要小心不能在信仰上絆倒別人,不是大家都用聖經,都用基督徒所講的術語,就是在真理上是可以不經反省互相接納的。

最近發生幾件事情,我覺得可以直接拿來反省,其中一件就是在這一期的論壇報頭條,大家發現某大教會提出澄清:該教會和某某醫生所出版的一本書完全無關,這個醫生他出了一本講保健身體的書,可能是寫的時候有一點誇張,給人感覺好像是有種療效,於是有些人生病了就不吃藥,結果身體反而出了一些問題,有些醫生看了,因為觀點不一樣,就聯名反駁他,最有爭議的地方是他們在教導別人怎麼吃飯、運動時,都用聖經背書。因為他是在一個台北的大教堂所講的,所以大家會覺得和這個教會有關係,這個教會到最後,就每年到處道歉及聲明,今年就和這個醫生劃清界線,如果這個醫生沒有出問題,教會可能會說:這醫生常常教導我們,多有見證…結果出了問題,教會就說這個醫生只是借場地的,教會和他沒有關係。還有一件事就是:現在很流行在教會開研討會,講聖經與管理,這些講的人其實拿的都是管理的概念,他如果只講管理是很好,可是在他講管理的時候,例如:談到我們組織彼此要有好的溝通,就拿幾節聖經出來背書,其實這兩個人都犯了共同的毛病,他們都把聖經當做是理念的工具,即使理念是對的,但是仍不能把聖經當做是自己理念的工具。所以很多人用基督教的話講得天花亂墬,其實他講的只是自己的理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們有時候要想一想,我們對聖經要熟讀,才能知道到底人所講的主耶穌是不是就是真的基督精神,不一定人所講的十字架就是主耶穌所要我們背的那個十字架。

結語
我們要小心不要絆倒我們的弟兄姊妹,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容忍,我們不隨意的批評,我們要去了解別人;一方面我們也要去分辨。耶穌在福音書的這一節裡面,讓我們感受到的,以及一步一步給我們的提示是什麼?就是我們的信仰經歷越深,要再一次經歷、突破自己信仰的時候,常常是很難用言語說明白的,因為經歷常常是你個人和上帝的接觸,而提昇自己常常是在行動中、在實踐裡,所以我們必須分別時間去禱告、去思想此時此刻所遇到的事情的意義,以及上帝所給我們每個人的角色。要認真的去關懷、去包容,認真的去反省和分別 你才能突破、提昇你的信仰,今天的信息再次提醒大家往這方面思考。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