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課:箴言31:10-31;雅各書3:13-4:3,7-8馬可福音9:30-37
證道:陳啟峰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
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經課中心是馬可福音第九章,我們要從馬可福音第九章來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偉大與榮耀?第九章講到耶穌預言他要受難,我們一起來讀30節,他們離開那地方,經過加利利,耶穌不願意人知道,於是教訓門徒說: 『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我們為了了解這是第三次的預言,所以我們來看九章12節,耶穌在登山變像以後所說的話,耶穌說:「以利亞固然先來,復興萬事。經上不是指著人子說、他要受許多的苦、被人輕慢呢。」我們再看八章31節,那是第一次的預言,是在彼得宣告耶穌是基督的時候,八章31節「從此他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絶、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我們剛才一連讀了三處的經文,都同樣一個主題:就是在耶穌基督的聲望最巔峰,他的門徒一直在尋尋覓覓,到底誰是彌賽亞的時候?「彌賽亞」是希伯來文,他的希臘文是基督,我們的中文翻譯是受膏者,被聖香油膏抺在頭上的人,當耶穌基督被宣告是基督的時候,他馬上把彌賽亞的秘密揭開,在馬可福音好幾處,耶穌基督都說:你不可以告訴人,那是個彌賽亞的秘密。那「彌賽亞」的秘密是什麼?「就是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文士棄絶,然後被殺,第三天要復活。」這就是「彌賽亞」的秘密。結果彼得聽到以後,是憤怒,然後阻止耶穌基督,然後耶穌說:「撒旦退我後面去吧。」這是第一次的預言;第兩次的預言就是耶穌登山變像的時候,彼得說:「拉比,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三座棚…」然後沒想到一下山來的時候,耶穌又重複他的預言,一次是對12個門徒,一次是對他最親密的門徒,可是這兩次預言,他的門徒都聽不懂。耶穌離開那個地方到了加利利,第三次又講,我們來看第三次和前面兩次講的有二處不一樣,第一處是耶穌基督很清楚的親自揭發說:人子不是被文士、長老、祭司長棄絕而已,而是要被交在人手裡,就是你們12個門徒當中的有一位要把我賣了,我要被出賣,然後後面才有一連串的受難歷程。第二處不一樣的地方是耶穌這一次的預言是耶穌基督更深的貼近那個苦難的邊緣,然後他講的更具體,是交在人的手裡,但是耶穌還有一次的不一樣 他親自離開他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加利利,由離開北方的安全地帶朝向耶路撒冷進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那裡就有祭司長、文士等著他,為什麼要走到那裡去?原來耶穌基督是刻意的,他說:「人子必須!」我們就發現了耶穌基督不是一個政客,畫了一個很大的藍圖,然後隱藏背後那個藍圖所需要得到的代價,耶穌基督也不是一個革命者,流別人的血,一將功成萬骨枯,耶穌不是!他是準備流自己的血,然後讓所有的門徒踏著他的血跡,跟隨他的腳踪行。耶穌不是一個講得天花亂墜而言不顧行的人,耶穌再次講這句話的時候,他就定意往耶路撒冷走,換句話說,耶穌基督是用他的生命來證實、實踐他所說的道。 奧古斯丁說有兩種人可以講道,一種是聽了主的道又遵行的人,這種人有資格講道,我想如果依此標準,大部份的傳道人都沒有資格講道;第二種有資格講道的人是他聽了主的道,發現自己做不到,然後又認罪、懺悔的人,這個人有資格講道,我通常是後面這種人。所以講道的壓力是非常的大,非常的痛苦,耶穌基督他不是只有講道而已,他是自己付出行動,他不是只有預告而已,他是促成那個行動產生,但是他在產生這個行動以前,他給猶大最後一次機會,呼籲他悔改,猶大不但聽不懂、裝蒜,他的門徒也不想懂。我們常會選擇性的聆聽,然後加上選擇性的詮釋,然後再加上選擇性的說出來,最近報紙常刊登這種遊戲。猶大他為什麼會墮落?我想他和約拿這二個人都是逃避的人,但約拿在狂風暴雨的時候,他說那個人就是我。可是猶大從來沒有說過那個人就是我,甚至於到了客西馬尼之前,設立聖餐的時候,猶大仍說:那是我嗎?耶穌已經和他明講了,他還裝蒜,到客西馬尼園的時候,耶穌說,你用親嘴來出賣人子嗎?你認為猶大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不要以為猶大很有功勞,如果沒有猶大把耶穌釘死,我們這些人沒有辦法得救,有很多人這樣講,猶大出賣耶穌以後,我們這些人才有辦法得救,所以猶大很有功勞。錯了!如果耶穌沒有從天上道成肉身下來,猶大可以爬上去嗎?耶穌如果沒有定意往耶路撒冷去,耶穌如果沒有定意給他機會的話,那些事都是不可能。我們在這裡要做一個反省,什麼叫「偉大」?「偉大」不是沒有犯錯,彼得犯了三次錯,而且一次比一次錯得更離譜,但是彼得和猶大的結局不一樣,什麼是「偉大」?「偉大」是看到自己的錯誤趕快認罪,而猶大是死不認錯,而且錯到底,他有錯到底的勇氣,卻沒有悔改的勇氣,我想猶大這個人是典型的後悔者,不是悔改者,天堂是充滿了悔改的罪人,地獄是充滿了後悔的罪人,猶大就是代表。一個偉大者是一個偉大的悔改者,一個願意告白信仰,承認我不足、我不配、我不能,我需要主的救恩。所以我很驚訝,今天教會為什麼沒有認罪的禮儀?聖功會、衛理公會、天主教、還有東正教一定有認罪的禮儀,長老會、浸信會沒有認罪的禮儀,衛理公會為什麼要有認罪禮儀?是強調我們每一個禮拜都需要在神的面前更新,基本上我們有三方面需要神的憐憫:一是我們的罪性,另一是我們的罪行,最後是我們的軟弱,都需要主的憐憫,這是一個給我們反省的機會。 我們發現耶穌基督講到救恩的這個大計畫,就是他要受苦難的時候,結果他的門徒在做什麼?非常令人傷心,他的門徒和耶穌所做的是一個很尖銳的對比,耶穌前進耶路撒冷目的是要受死,他們也前進耶路撒冷,目的是要拱耶穌基督登基,然後他們準備接首相、財務部長,這整個方向完全相反,耶穌要接受一個非常慘烈的死亡、羞辱,他們要的卻是彌賽亞的尊貴、體面。結果耶穌就把他們12個叫來對他們說,這樣的詞句、格式在耶穌揀選12使徒、差派他們兩個兩個出去的時候也用過,是個非常慎重的格式和態度,起初耶穌先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如果我們基督徒做一些事情是不希望被傳道人或執事,甚至是耶穌基督看到的,我們就是不應該做。耶穌就對他的門徒提出兩個教訓,顯出什麼是真正的偉大?第一個真正的偉大者,是一個敢抗衡主流文化、流行風潮的人。我們如果要抗衡文化真的是很痛苦,我女兒剛上大一,上學回來後,她很想休學不讀了,起初我以為她在逃避和退縮,後來她說了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就是:為什麼迎新一定要去整晚跳舞?為什麼不去,學長就會恐嚇?為什麼系學會要玩這個遊戲?抗衡文化和抗衡流行的價值觀是非常的辛苦的,那要甘犯眾怒,很多人都說:沒辦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為什麼不能說: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台灣人也是很注重流行文化,台灣人說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講的東西都是要和人家一樣,我們看過西遊記,其中裡面有一位豬八戒,豬八戒照鏡子叫裡外不是人,你知道豬八戒為什麼叫豬八戒呢?他本來叫天蓬元帥要投胎成為人,可是他發現成為人的路很小,願意做人的很少,願意像豬的一堆,他不好意思做人,他就走過去選多人的地方,結果一掉下去就變成豬,當我們想討好人的時候,結果往往裡外不是人,這是吳承恩講的中國人的人性,我們不願意做人,我們喜歡做豬,跟著人家一樣,耶穌基督的第一個教訓就是說:什麼是真正的「偉大」?敢抗衡!馬丁路德說:這就是我的立場。一位天主教神父講道講到馬丁路德為什麼會這麼的偉大?因為他敢抗衡,站在聖經的立場上說:這是我的立場!我很驚訝,天主教自從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以後,整個回轉過來向著聖經,他們發現自己錯了,最近和基督教和解說:說他們錯了,說以前對救恩都傳偏了,說他們現在相信因信稱義,我看到那篇講章說,為什麼馬丁路德敢在那麼多人的壓力,甚至在要被殺的危險之下,他說這就是我的立場!我們基督徒可不可以這樣子?像但以理一樣說:這就是我的立場!但是要很委婉的說,可不可以容我半個月,給我機會和恩典在你眼前蒙恩,我是覺得我們基督徒太缺乏那種抗衡的意志,那個死魚一定是漂流的,活魚才會逆流而上;一個基督徒到底有沒有靈命是在於我們對於整個流行文化、主流的價值觀能不能抗衡?我覺得這是非常的重要。 第二、耶穌基督認為一個人的偉大不是世俗所謂的野心,野心者是很想統治別人,很想控制人、轄制人、掌控人、操縱人,以及算計人;他把人當做工具,不把人當做目的;他所有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為了掌聲、為了理想、為了自己的情慾。一個只活在掌聲中的人,是禁不起寂寞,禁不起孤單,這種人一輩子都在尋找掌聲;一個活在自己理想當中的人是一個一輩子都在追趕的人,一輩子都在自己的情慾中,一輩子都在浮沈;有些人活在父母的期許,一輩子都在還債;有些人活在流行文化裡面,他一輩子都在和人比較;人生在追趕、在比較、在浮沈、在尋找、在還債,都是過得很辛苦。 耶穌基督叫我們把「野心」換成「雄心」,什麼叫「雄心」?雄心不是以統治為目的,是以服事為目的。野心的人是想掌控,成全自己,轄制別人;一個是想掌控人,一個是想尊重人去聆聽;一個是想算計人,一個是想服務人。野心者的動機是為了自己,而有雄心者的動機是為了別人、為了主,他不是尋找掌聲,是尋找榮神益人。我最近研究天主教來到中國的歷史以後,我感觸很深,我沒想到天主教有一個修道會,在歐洲就掌控了異端裁判所,一路逼迫當時的天主教徒,把所有的天主教徒都捉去殺,馬丁路德差一點就被捉去殺死,來到中國的時候,看到耶穌會的宣教工作那麼成功,就嫉妒,然後就搞出禮儀之爭,我想想,好像很恐怖,那時候康熙皇帝本來要信主的,都寫了十架,都流淚,康熙皇帝他很渴慕要慕道、要信主,結果因為那個禮儀之爭而作罷。我覺得人因嫉妒,常常連在服事神的時候要求掌聲,常問我講道好不好?有沒有感動人?阿們和哈利路亞之聲有沒有此起彼落?等等。 耶穌基督很清楚什麼是真正的偉大和榮耀,是把野心轉換成雄心,雄心是屬靈的雄心,野心是自私的、是世俗的野心,然後他就舉個例子,談一個小孩子,我每次看到這個小孩子就非常的感動,因為我們教會的價值觀有時候是扭曲的,聽說台北有八大名牧,我是排列第九,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當名牧,這很荒謬。有一陣子,高雄有一個姐妹死了,我寫了一個反省叫做臨終關懷,我在高雄的時候花了很多的時間做臨終關懷,就是關懷癌症末期的人,我就發現這個社會是個否定死亡的社會,包括教會也否定死亡,一個教會最有名的名牧,是會策劃很多的活動和節目,而且會為很多的精英份子開闢很多訓練課程,我並不是指龐牧師,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只專注在做活動,然後轟轟烈烈,而對那些兒童、老人,尤其是生重病的、臨終病危的、患有精神官能症的這些人卻是不太關心,因為這些弱勢族群是沒有生產力,也沒有奉獻力。可是耶穌明明說:你做在弟兄中最小的一個,就是做在主的身上。而且耶穌說:你接待弟兄不是接待我而已,是接待那差我來的。我們價值觀為什麼會被如此扭曲?有一次我在懷恩堂,聽韓偉院長佈道的時候,突然來一個穿西裝的,那個西裝髒到黑到裡面發臭,喝酒喝得醉醺醺的,然後拿了一個酒瓶衝進來,我一看到他的時候,就知道他來鬧場的,我就走近歡迎接待他,用手環抱著他的肩膀,結果一抱下去,我的白襯衫就變黑了,他身上的酒氣就衝鼻而來,然後我把他帶到前面座位去坐,幫他翻聖經,陪著他,他那天本來是要來鬧場,要把酒瓶敲破要自殺的,結果由於有人接待他、陪著他,以後他就安靜下來。 今天在教會裡面,我們自己要反省,小孩子就像那最卑微,最默默無聞的人,需要我們去接待,教會歷史上有人就考證,到底被耶穌抱著的那個小孩子是誰?經考證過後,發現那個小孩是以後安提阿主教伊格那丟,他後來殉道了,為什麼是伊格那丟呢?因為伊格那丟在他寫的信裡面,他都自稱是被上帝擁抱的人,從這個觀點來講,我們基督徒有像保羅所說的,人以為弱小的卻是不可少的,在教會裡面沒有人可以自卑,沒有人老到說我不能被主用,沒有人弱小到說在神的眼光中,我是不被需要的。這樣就會產生很強烈的自尊,我們基督徒如果用自卑代替謙卑,用埋藏代替隱藏,就像那一千兩銀子的,上帝非常不喜悅,所以一個真正偉大和真正榮耀的人,不是他做了多少,而是他有一千兩銀子,賺一千兩;有二千兩,賺兩千兩;有五千兩,賺五千兩。所以我在安素堂和一個弟兄說,你的孩子真的很傑出,他聽了之後說:你在諷刺我嗎?我說,照你孩子的資質和奮鬥的能力,我覺得他非常傑出,非常令人感動。因為上帝看重的,不是那個絶對值,而是一個人盡自己的能力,是五千兩和五千兩比,一個人的資質一千能夠賺一千,比五千兩能夠賺四千兩還好、還美。我這裡也想到高雄女中,以前有位校長,她不是基督徒,她最喜歡說,我們女生文、史比較好,數理比較差,所以你們數學不好是當然的,校長當年數學很差,可是我也當了校長,結果這個學校裡面,讀自然組的只有三班;後來接著他當校長的是另一位基督徒校長,這位基督徒校長說,不對,女生數學沒有比較差,他說,女生文、史固然不錯,數理也不差,因為男女生都是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都可以管理這個世界,就如箴言第31章所講的,並非女子無才便是德,你們要儘量發揮,結果因為這樣的鼓勵,影響到高雄女中全校自然組比社會組班級多,就讀醫學院的超過了100人了。 所以我們從小被人家教導成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們一生做的抉擇是我們下半輩子要和誰在一起,那是我們的婚姻,可是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抉擇,是我們下一輩子、來生要和誰永遠在一起?那是我們的信仰,這很重要吧,可是我們忘了做一個抉擇:今生要怎麼和自己相處?這滿重要的,就是我們要選擇從神的眼光看我們自己,所以今天我和我的內人為我女兒禱告的時候,我們很難過,禱告完,我們有一個結論,人真的需要從神的眼光來看自己才是自尊,就不需要去討好別人。一個自尊的人才能夠尊敬別人,一個自愛的人才能夠愛別人,一個自信的人才能夠信任別人,一個自我接納的人才能夠接納別人,一個人能自我發展的人才能夠成全別人。而因為我具有神的形象,自己才能產生強烈的自尊,從神的眼光看自己,而不是跟著整個世俗的流行文化走。難怪雅各書就講出那麼美的一副圖畫,做了很強烈的對比:一個人應該從神的眼光去選擇我到底要屬地,還是要屬天?我到底要屬情慾,還是要屬聖靈?屬聖靈簡稱叫屬靈,順從聖靈的引導叫屬靈,或者我是要屬魔鬼,還是屬上帝?我裡面到底是要懷著嫉妒、紛爭、自私,還是為了榮神益人?我們必須在這當中做一個抉擇。真正的偉大的人不是沒有犯錯,而是犯錯了,肯認錯、肯悔改;真正的偉大的人不是順從文化,乃是抗衡文化,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站穩在上帝的道上,並且讓上帝的道能夠實行,我想這種堅忍的力量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學習的。 第三方面,就是從神的眼光來看我自己。整個改變需要脫離跟人的比較和競爭,不然像我,我是活在一個艱難的家庭裡面,我父親是整天損人和貶人的,我見到他時,就是見面十大板,每次吃飯就諷刺,為了要讓父親看得起,我深度自貶活得很辛苦,信主以後,我開始轉變為祝福和接納的態度。我母親每次講話都是負面的,每天都會打電話過來臭罵我,我想這樣下去不行,於是我便主動的先打電話過去噓寒問暖和祝福,之後關係就改變了。所以求主幫助我們,真正的偉大不是外人所說的掌聲、掌控、算計人,這些真的是很卑劣,真正的偉大是尊重人、服事人、成全人,願 神的恩典與我們永遠同在。讓我們一起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