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5

復活節期第六主日--彼此相愛

 
  
 

彼此相愛

使徒行傳10:44-48;約翰一書5:1-6;約翰福音15:9-17

證道:龐君華牧師;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

      這週到了復活節期的尾聲,下個禮拜就是主耶穌升天的紀念主日,之後就是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日子,聖靈降臨節紀念的重點就是教會的誕生。因此在復活節期,透過很多信息,我們應該一起來思考,為一個完美的教會的誕生做好準備。教會的生活不是我們所有生活中各不相干的一部份,例如:我們只把星期日做禮拜當作生活的一部份,然後我們可能有自己其他部分的生活,卻和教會生活毫不相干。實際情況絕非如此,因為教會的生活和我們其他各個環節的生活,不但是息息相關的,更是我們生活中很關鍵的一部份。由教會生活所培養出來的信心和愛心是可以延展到你的家庭、延展到你的社交生活、延展到你的工作及你整個的社會責任。所以今天我們一同來思考一個教會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彼此相愛。


愛要有對象

      今天的經文都是談到彼此相愛。這個題目看似老生常談,但是每次都覺得雖然是我們熟悉的教訓,卻未必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真正能夠行得好的。使徒約翰,在傳說中他是所有使徒中活得最老的使徒,因為其他的使徒都已經殉道了,上帝給約翰特別的恩典,讓他活得很老,聽說他上百歲了,身體還是很健壯,所以常常請他去講道,因為他年紀大,講道不能講太久,教會歷史上記載他總是這樣講:「小子們呀!你們要彼此相愛!」這句話出自他的嘴裡,大家感到格外的慎重,所以約翰一書、二書、三書一直反覆的說:你們要彼此相愛。不只是使徒約翰,我們看保羅寫信給提摩太,他教導後進,一開頭(提摩太前書)就說: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所以從這二位使徒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只是會友平常的生活,以及怎麼做一個牧者,無論是平信徒、或是牧者,互相交織成的教會生活就是要愛,要彼此相愛。

      所以今天要思考「愛」的幾個方向,第一、為什麼要講彼此相愛?因為愛要有對象。我們不可能說,我這個人很愛人,但是我從來不和別人交往,這是不可能的事;或者,我很有母愛,但是我沒有小孩或者我從來不和別的小孩來往,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愛一定要有分享的對象,所以教會的生活一定要包含團契的生活。對於「團契」這個字,我們都會想到這是一個組織的代名詞,但是把「團契」當做是一個動詞或者狀態的時候,它是形容一種「生活的狀態」,是一種彼此分享、彼此交接的狀態,所以「團契」這個字常常是用來形容教會的生活,從組織上我們有青年團契、有長青團契等等不同的團契,但是「團契」這個生活狀態應該是瀰漫在整個教會之內的。

      從年初開始,我一直強調我們的教友一定要有一個團契的生活,因為我們整個大的教會就是一個「團契」,我們在愛宴的時候,彼此分享、彼此付出,然而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還不夠。因為大家只停留在閒談、寒喧,這是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說出自己最深層的軟弱,無法呈現出我們的某些需要,或者是能夠很快、很深入的關懷他人。所以「團契」的生活應再縮小一個範圍,所以我們有衛斯理青年團,衛家團契、長青團契、姊妹會、弟兄會,我們希望多一點團契的生活,讓我們可以彼此多了解弟兄姐妹的背景,了解每個人他現在所面對的處境如何,知道如何來關愛一個人。

      所以愛一定要有對象,我們一定要在一個團體中長期地、深入地生活在一起,我們才會真正地彼此分享。就整個大的教會而言,一個健全的教會中是有不同的年齡層,是由來自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生活狀態、不同的性別的成員所組成的一個團體,在這個團體中如果能夠彼此相愛,這個教會就能讓人看出她的是屬於主的,也可以看出這個教會裡的人是成熟的。許多獨生的子女,他們最大的功課是要學會分享,因為如果他和其他的同學吵架了,各自回家後,他不用去處理這個事情,等過二天之後,大家也都忘記了,可是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就不同了,吵完架還是要一起吃飯、一起生活,所以往往他們比較會在彼此分享上有多一點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自己教育獨生子女的時候,要常常警惕的事。

      從愛要有對象,我們引申到一個事實,上帝在愛中創造這個世界,因為上帝也要分享祂的愛,祂要分享祂的愛也要有對象,所以上帝創造的這個世界不是個實驗,也不是一項多此一舉的工作,既然上帝是愛,那麼愛中就有分享,所以上帝在愛中創造這個世界。儘管現在的世界充滿了各種矛盾,各種問題和各種的不和諧,令人感到懼怕,但是這個世界是在上帝的愛中被創造的,這點就讓我們可以放心,無論在怎麼樣的環境中,上帝都不會撇棄這個世界,祂愛就愛到底,所以第二個方面,我們就想到愛是要付出的。


愛要付出

      愛可能講起來很浪漫、很偉大,的確愛會使人偉大;有些弟兄姊妹告訴我:「牧師,我談戀愛了。」我說:「從你的臉上就可以看出來,從你外觀的容光煥發就可得知。」但不要忘記了,愛使人偉大,卻也會使人憔悴,俗話說:「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說愛的付出即使是天也會因此憔悴。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像楊過和小龍女一樣,等了16年,樣子還不變,依然青春美麗,16年分別之後,從此還繼續相愛的生活,沒有的!你想想看,苦等16年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從現實生活而言,愛是要付出的,愛雖然會使人容光煥發,但卻也會使人憔悴,使人因為付出而有所變化。

      這件事提醒我們,在一個正常的團契中,尤其是青年的團契,因為交往的密度比較大,一定會有高低起伏的,一定會有因團契狀態好壞、情緒反應等而影響整個團契的氣氛的。但是若我們輕言放棄而離開或者是一有低潮,我們就灰心、沒有希望,抱怨教會太小;或者是稍微一順利的時候,我們就得意忘形,這都是不正常的。「愛」就是一個經歷,就是有起起伏伏、有高高低低,有時候容光煥發、有時候神形憔悴,這是上帝給人的禮物,愛使人偉大,也要求人必須要付出;因為愛能啟迪人的善良,但也引發人的私慾;愛裡使人有自由。

      我們今天的經課裡面講到耶穌稱呼他們為「朋友」,耶穌稱呼這些人是「朋友」就是他不在乎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愛是一種尊重,每一個人在你面前,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是一樣有靈魂的人。華人的老師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我比你還了解你,我教你這麼做,你就這麼做。我叫你這樣做,你就不要做別的。常常會有這樣的獨斷。可是西方文化的情況是:他會尊重你,他會問你真的是這樣想嗎?你真的要這樣做嗎?你再想想看…這表示他把你看作是一個會獨立思考的人。

      愛使人有自由、使人能夠尊重。但是愛又有另外一面,看起來是愛,可是是一種操縱;我們常常看電視劇上的劇中人物說:「我年輕時為了你,我放棄了一切,現在你卻什麼都為你太太想….」這是一種典型的婆媳問題。愛有時候會成為一種操縱,例如:「你再不回來吃飯,我就去死給你看。」這是小事情,但是有時候無意中,我們的愛和付出會操縱對方、期待回報,我們會說:「你看我已經給你這麼多了,你怎麼不還我一點?」愛有時候會成為一種操縱,這個就違背了愛的真諦。表面上這是一種愛,但是實際上並沒有把對方當作是朋友、當作是平輩、當作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當做是一個有靈魂、有自己獨立意志的人,所以這也是一門要學習的功課。


愛要接納

      「愛」是一種接納,愛能夠使人打破藩籬,今天的使徒行傳,講到彼得接納外邦人,這是一個教會史上非常大的創舉。我們都知道耶穌的門徒中,保羅是外邦使徒,有人會問:「保羅己經是外邦使徒了,那上帝幹嘛要彼得經歷看到異象這一段呢?」上帝要讓這些傳統的猶太人了解到:外邦人也是上帝所愛的。因為過去上帝揀選選民,讓他們經歷上帝,可給世人一些啟迪,成為世人之光。可是久而久之這些選民就以為他們比別人好,外邦人都是不好的;猶太人和中國人很像,他們都稱外邦人為犬、蠻夷、戎狄等等,這些犬字旁的字都是指非漢人族類的,很自然的這些外邦人要和這些人一起吃飯都是很難的事情,可是上帝讓彼得經歷這一段,看見聖靈在外邦人身上,這是第一次讓彼得看到有這麼偉大的工作,彼得就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幫他施洗呢?所以彼得就幫哥尼流施洗。教會從此走出了猶太人傳統的藩籬,開始和外邦人接觸,所以後來彼得在外面宣教時和外邦人在一起,大家也不覺得奇怪。我們以為這樣的藩籬就只是那一次而已,其實不是。

      在美國衛理聯合公會有一個年議會,是非裔美人衛理公會,為什麼叫非裔美人衛理公會?因為以前有一些教會是不讓有色人種來聚會的。教會有時不是那麼偉大的,教會有時也活在舊文化當中,那段時間美國教會排斥那些有色人種,所以那些人就自己成立一個非裔美人的衛理公會,到現在這個組織還是存在,雖然現在教會不會再排斥有色人種,但是這個歷史所遺留下來的教會讓我們有一個反省,我們有些時候往往會不自覺的排斥外面的人,愛應該要打破這樣的藩籬。

      在教會史上,教會在當時的帝國制度裡面,最大的挑戰就是主人和奴隸一起領聖餐,在當時的帝國制度裡;主人和奴隸是不能一起吃飯的,是不能坐在一起的,不能平行的走在一起的,階級分得非常清楚,奴隸就是主人的財產。可是當時早期的教會,大家不要分開而要全部坐在一起,大家一起領聖餐,大家享受在主愛裡。有些事情要突破看起來雖然容易,但其實是非常的難。例如:我們現在說要接受有色人種,我們說要接納不一樣文化的人,其實我們真正接觸到幾個與我們不同文化的人呢?其實我們也沒有真正的接觸過和我們不同背景、不同經驗的人。

      如果今天突然間教會來了一個人,他講話很俗氣,或是滿口粗話,剛好今天經過這裡就進來參加聚會,你會不會覺得很不自在嗎?有一次有個餐會,這個餐會目的就是為一些流浪漢籌款救濟,這個餐會請了許多很有錢、很高尚的人來吃飯,並且參加義賣,為這些流浪漢籌款幫助他們。結果有一個人惡作劇,就找了一個流浪漢,故意告訴他說,那邊有聚會是給你們吃的,你們趕快去,結果那流浪漢一進到餐會會場,全場的人都覺得很不自在,因為大家都西裝筆挺,大家都是說話很文雅,為這些流浪漢在籌款、在義賣,結果來了一個流浪漢,大家都不敢和他說話,還有人建議服務生把他請出去,這不是很反諷嗎?事實上我們心理有很多的藩籬,來到教會就是要實踐讓愛把我們心中的藩籬衝破,讓我們都能夠彼此接納,真正的彼此接納才能讓人看出我們是有主的愛在我們身上,所以彼此相愛是教會的一個指標。


愛要彼此關懷

      我們基督徒怎麼做見證呢?不是用嘴巴說說而已,上帝愛我們,我們要彼此接納,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團契生活,我們要彼此關懷。昨天衛家團契聚會,我也是這樣勉勵及期許衛家團契,我們當中有很多的夫婦,從剛結婚就彼此認識,大家一直在團契中生活,希望未來有一天,他們的子女也能夠彼此熟悉,一直到他們長大成人,我覺得這是個很美的見證。教會應該這樣活出彼此相愛的最基本的見證,人家看到了才知道我們所講的福音的內容是什麼。


愛要等候

      愛要等候,這點是我們常常忘記的。我們看到彼得接納哥尼流,這是一個多麼久的事情,這從創世到現在,上帝的救恩是一步一步的在進行,從曠野預備這些選民到進入迦南地,他們幾次背逆、幾次不聽話,上帝一直容忍到耶穌來、到保羅去傳福音,到整個教會一直的發展,上帝總是耐心的一步一步的把祂的愛顯現給世人。「愛要等候」是我們要常常記得的重要事情,在雅歌裡面詩人這麼寫:「不要吵醒我的良人,我們要耐心的等候。」現在年輕人談戀愛常常是迫不及待的,今天有衝動就去表白,今天有感動就約出去吃飯;今天感覺消失了,就說,對不起,我感動消失了,說不出理由的,愛來得快、去得也快。

      「愛要等候」,我們欣賞一個人,但是我們要想想是不是能夠配得上去承受這樣的一段感情,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帶給別人幸福呢?我們是不是能夠承擔另外一個人的問題呢?我們自己也要成長,我們自己要給自己時間學習去愛,我們要等候。

      教會也是要等候,我們希望把上帝的愛給別人,把福音傳給人,但是,我們不是一看見人,就捉住他說:「耶穌愛你」,我們要等候好的機會,我們要準備好,我們要能夠讓人家進到教會來時,我們都已經準備得好好的,讓人一進到教會就能夠享受到什麼叫「團契生活」?

      我們牧區在這二年中,比較著重優先把團契建立好,讓我們先學會彼此相愛,讓我們先能夠有團契生活。邀請人來教會不難,現在傳播的技術那麼好,我們只要做一些小小的傳播,我相信很多人會來,然而那些人來到教會,卻看不到團契,教會沒有愛,人家不會留下來的。讓我們先學習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有一天當我們邀請這些人來教會時,讓人家感受到愛,當人家感受到愛的時候,我們對他們講福音,他們就知道福音是什麼?

      過去我們在宣教上強調「去」,「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新約聖經的另一個典範是「等」,就像在福音書的浪子的比喻中的慈父,他在等候,等他的兒子有了經歷,明白了然後回來,在這過程中,慈父的心一定不好受,但是當他遠遠地看見小兒子回來是何等的喜樂,然而期間在愛裡的等候是極不容易的。


結語

      愛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甚至教會生活最高的典範,這個最高的典範是來自耶穌為愛而受苦、來自耶穌的復活。也唯有在這典範中才能呈現出基督與上主之愛。今天我們談到愛必須要分享、付出、接納,還有突破藩籬,也就是在紀念教會的生日前幫助我們去思考一個完美的教會應該怎樣發展和進行。

      別忘了老約翰的話:小子們阿!你們要彼此相愛!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