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6.01

復活節期第七主日[主耶穌升天主日]--新的開始

 
  
 

新的開始

經課:使徒行傳1:15-17;21-26;約翰一書5:9-13;約翰福音17:6-19

證道:龐君華牧師;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

      今天復活節期的最後一個主日。傳統上這主日也就是紀念耶穌升天的主日,到了下個禮拜,就是聖靈降臨節,也是教會的誕生。所以,在這個節期時,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教會原初的使命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教會?我們應該如何過教會的生活?

      記得有些朋友到北美去,不管是移民或是讀書,都會打聽要去的那個地方有沒有華人教會?我們有機會也會幫忙寫信到那裡跟當地教會說,我們有朋友要到北美,希望對方接待一下,通常去的人反應都很好,都回信來說:「謝謝你介紹我到那裡去,人生地不熟,還好有教會的查經班來照顧我,讓我有一個好的社交生活。」因為這是他除了讀書和工作以外,可能是他唯一和華人相交的地方,所以他認為去教會是不錯的事。在台灣時我們怎麼勸,他都不肯去教會,可是去到北美,他就覺得聽聽道也很好,心靈可以得到安靜。而且他們會認為教會也是勸人為善的地方,何樂而不為。久而久之他們就留在教會裡面,就必須慢慢地對教會的生活要有更深的了解,因為教會不只是上教堂聽聖樂、聽聽講道和談談做人的道理而已。


聖靈引導的新階段

      耶穌升天的主日代表著一個階段,就是耶穌在地上的工作或者說在時空之下的工作要告一個段落了。他降世為人並為人捨上自己的生命,最後上主肯定他的工作,讓他從死裡復活,這是我們復活節期所紀念的一個重點;耶穌升天是上帝給他的最高榮耀,就像腓立比書所講的,他降世為人原本是降到最卑微,最後上帝把他升到最高。耶穌升天了,使徒們聚在一起,開始一個新的階段;他們要繼續工作,耶穌雖然不在歷史或時空之中與他們同在,但是耶穌應許:聖靈要繼續帶領他們步入下一個階段。今天使徒行傳的經課講到一百二十個門徒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是耶穌剛離開之後,他們開始學習怎樣靠著聖靈繼續往前走,所以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補選一個使徒。耶穌本來有12個使徒,其中有一個失落了,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猶大。11這個數字對他們來說並不完整,耶穌既然揀選了12個人,那麼就應該是12個門徒為耶穌做見證,所以他們聚在一起抽籤補選出一個。為什麼用抽籤的方式呢?現在教會可不可以用抽籤方式來處理事情、選執事呢?因為當時剛剛開始一個新的階段,對門徒而言,他們才剛開始熟悉聖靈的帶領,所以他們慎重地選出一個人補齊12個使徒,一同開始迎接一個新的階段。


聖靈帶領下的再出發

      使徒行傳剛開始時說:我們這些人平常出入都和耶穌在一起,我們要為耶穌的復活做見證。這裡有幾個重點,教會在通往勝利的過程當中,耶穌被提升天,也意味著如同耶穌所說:「我要從那裡再來,而且要把大家帶到榮耀裡面。」教會將來有一天也會面對這樣榮耀的時刻;可是在那個終極榮耀來臨之前,教會有很多的步伐並不是那麼樣的順利、那麼樣的坦蕩,12個門徒中失落了猶大,在日後的教會歷史中,教會也是跌跌撞撞的,很多時候教會遇到逼迫時,有人離開教會;教會太順利時,會遇到腐化的問題。在中世紀時,有位教宗在清算教會的財產時,他嘆一口氣說:「聖經使徒行傳裡面寫的金和銀我都沒有,現在教會已經不是這樣的光景了;現在教會已經是金和銀都有了。」旁邊的一位教父就對他說:「可是下面這句話你沒有--就是奉耶穌的名叫人得醫治的這種能力,你已經沒有了。」可見教會有時在順利的時候也會被腐化,有時候會失去教會的使命,但是不管教會遇到怎麼樣的情況、面臨怎麼樣的變化,我們在歷史中看到:聖靈總是有機會就重整教會,讓教會重新起步,來面對教會真正的使命。教會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看到教會內部其實都有很多的問題,不管是個人的或是教會方向的問題,有人離棄了、放棄了榮耀的身份,但總是在歷史中,有人繼之而起,繼續完成教會的使命。


為復活作見證的群體

      教會的使命是什麼呢?就是使徒所說的:「我們這些常和耶穌在一起的人,我們要為耶穌的復活做見證,這就是教會最早成立的目的。」這些使徒要聚在一起,而且要繼續號召其他使徒聚在一起。到下禮拜聖靈降臨節的時候,會有更多的人聚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他們要為復活的耶穌做見證。做見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做見證不僅僅是言語上的見證;教會向來在所謂做見證的時候,不只是用講的。無論是作見證,或是宣教,又或是傳福音等,其內容並不只是用嘴巴講講而已的,而是要活出來,要把耶穌復活的生命(生活)向世人彰顯出來的。

      耶穌的復活代表著上帝的慈愛、上帝的能力。耶穌用的方式都和世界所服膺的價值觀不同,祂怎麼能把自己交給一群不信的人,但最後上帝肯定耶穌這樣的工作,並且透過復活將上帝在耶穌身上的能力給彰顯出來,我們要怎樣才能夠見證耶穌不是壯志未酬身先死,而是耶穌為我們捨命並且為我們復活?復活代表的是只要教會存在,教會就一直不斷地繼續為耶穌做見證。這些見證都不是用嘴巴講講而已,因為講很容易,三、兩句話就可講完了,我們是要講一年52個禮拜,我們見到人也要講。


見證永生的生命

      到底應該怎麼樣做見證呢?做見證就是像今天書信經課所講的,是一種生命,要叫我們知道:信耶穌的人有永生。有「永生」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一種生命,我們用這個生命來呈現復活的生命是在持續的、繼續的發展,這個生命是基督生命的一個延續,這個生命是愛的生命,也是對上帝有所回應的一個生命。我們已經活著,在英文中生命和生活不分開來的,都以life表達。可是在中文的翻譯裡,生命和生活有時候是分開來的。其實要做的見證就是活出一種對上帝的呼召有所回應的生活方式,與上帝有美好的關係,而且能夠從上帝的角度去看世界,去看世人;看到那些需要憐憫的人,有時候我們看不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辦法從上帝的角度去看事情。有時候我們視若無睹,表示我們的靈性還不夠,看不到、聽不到上帝所聽到這些人的需要的聲音。

      「永生」不只是講一段生命的長短,它是指一種生命的狀態。因為信耶穌就會得到一種生命,這種生命是活過來的,生命中的很多機能都是活的,可以對人產生關愛,可以和自己教會的弟兄姐妹彼此相愛,可以成為一個愛的主體,遇到有這種生命的人都能夠感受到愛,這也是耶穌所帶給我們的一個見證。教會不只一個人在那裡講愛,教會是要一群人活出一個集體的愛來,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群人一起的服務、一起的見證大過一個人的見證,而且不只是我們這一代的基督徒,而是整個教會歷史接續下去,前仆後繼的,這群人持續不斷的要活出愛的生命,活出和上主有來往的生命。所以耶穌在為這些使徒禱告的時候,其實也是為後來的教會禱告。


在世而不屬世:一種貫穿歷史與未來的眼光

      我們稱約翰福音第17章是大祭司的禱告,是把教會獻給上帝,禱告中希望這群人是在世而不屬於世,這怎麼解讀呢?過去有些簡單的比喻說,這就好像我們到外地讀書,如果你準備要回來了,那麼你不會在那裡買地,買很大的東西再帶回來,你總是知道總有一天我會回家的,我不會買這麼大的東西帶回來找自己的麻煩,這個比喻的重點在於提醒我們,不單是為現在活著,而是有更美的家鄉等待我們,然而這也會帶給我們一些的副作用,就是將生活的重心擺在「彼世」。

      然而另外一個在世而不屬世的更深一層的意義,乃是告訴我們要有一種不為現在所迷惑的眼光。意即我們不是只看現在教會的興衰,不是只看現在的局勢,也不是只看現在大家所喜好的是什麼,也不是看現在教會的人數有多少。我們應該有一種既有歷史亦有未來的眼光,我們是承續教會從起初開始所承接的使命;我們在這個世上卻不受這世上所謂的潮流所衝擊、所影響,我們要有所堅持,要知道我們教會必須要堅持的使命,當我們面對外面各種不同的聲音的時候,我們很清楚自己要怎麼生活。所以耶穌說:「我已經將我的道給了你們,上帝的道就是真理。」


在真理中成聖的教會

      真理要使教會成聖。教會也有另一個重要的任務,在見證主復活的過程當中,除了要活出愛之外,還要有真理,有道來做節制。愛不是完全沒有節制的、完全盲目的、完全一面倒、很浮濫的一種愛。教會是要有愛心,但是教會也要繼續的成長,什麼是使教會繼續成長的因素呢?就是真理!什麼是真理呢?就是上帝的道!上帝的道除了上帝說的話之外,還有上帝在歷代中所做的見證。

      這個月在全世界的衛理宗教會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在各地已經開始慶祝約翰衛斯理300週年的誕辰,除了台灣以外,大部份的衛斯理教會都有盛大的慶祝。衛理公會的教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教會呢?剛剛所說的是普世的教會都有一個復活的使命,在衛理公會的教會中更進一步講到:我們是一群立約的子民。我們常常會講,請有會籍的教友要做些什麼、做些什麼,為什麼呢?當你加入會籍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有著立約的精神、有一個委身的精神。我們數算教會的人數不是在算有多少人來崇拜,我們是算有多少人是有立約的精神,在這教會裡面以實踐為復活的主做見證為他首要的目標的;當這些人夠多的時候,這教會才會有基礎,這教會才會有所長進,教會的各環各節才會有發展,所以教會是一個立約的子民所組成的團體。

      我們面對一個新的開始,重溫我們的使命,首先應該了解到我們是加入教會,不是「上上教堂而已」,加入教會是要有著立約的精神。第二、衛理公會所講的教會是一個動態活潑的靈性,意即是要活出活生生的信仰或將真理活潑潑的表現出來。我們不是離群索居,與社會隔絕的,在世上只為了等待來世,或坐在方舟上看著沈溺大水中的世界,而沾沾自喜;我們一方面講求靈性的火熱,一方面也講求對世界的責任,衛理公會從一開始創會就有教育、有社會服務關懷;是要在社會中活出上帝的關愛,用這種方式把上帝的憐憫伸展到世界,來見證復活的主。

      教會也強調我們這些立約的子民除了有一個平衡的靈性狀態之外,還要有一個活潑的、愛的生命。就是上禮拜所講的,我們要透過彼此相愛做為教會的標誌。團契的生活除了要彼此關愛之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今天所要強調的:我們要彼此的監督。「彼此督責」,這不是大家互相監督有沒有做壞事,而是互相提醒。團契生活除了「彼此相愛」之外,還有「彼此督促」。要作到如此我們的團契生活的品質,契友煎藥有相當的關係,才能做到彼此督促。

      所以平常在團契生活裡面,就要除了營造出契友間深入的關係,表現出彼此相愛的一面,同時也要養成「群體的紀律」,這樣才能表現出彼此督促的一面。總之,從衛理公會的發軔,就是培養出一種紀律的生活,就是我們的信仰不要只停留在口頭上的宣講,或者是一些理念、概念而已,希望我們要實踐出來,而且不是偶而實踐一下,三不五時做做好事,心情好的時候就對人好一點。不是的,應是透過教會的生活來培養出一種生命的紀律。所以早期約翰衛斯理在讀書的時候,他與弟弟就成立了 Holly Club,後來他也陸續的成立了許多的班會、會社等團體。他們就是要讓一個一個的團體在立約的精神之下可以彼此督促、彼此相愛,好讓這些群體能夠培養出一種生命的戒律,維持一個高素質的生命狀態等,唯有當我們裡面的紀律培養出來的時候,才能影響外面社會的規律,才不會被外界的潮流沖散。


結語:定睛仰望升天的主

      我們教會的生活是要帶出一個復活的見證,這復活的見證是要以一種特別的生命、一種特別力量要改變這個世界。要成為有見證能力的群體,其中的成員必須先要有一個委身的精神,先準備好參加教會的各種活動和各種團契的生活,在教會的各種造就之下培養出生命的紀律,進而使人加入我們的時候、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或者我們與外界接觸、服務的時候,可以把這種紀律帶給世界,也能影響世界,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當耶穌升天的時候,教會就會靠著聖靈的引導繼續的往前行,為這復活做見證,不只是為那時代的人做見證,也為往後歷世歷代、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做見證。我們牧區已經成立了接近二年,各種的團契也建立起來了,剛剛所講的立約的精神,動態的、平衡的靈性的觀念,各種彼此相愛、互相督促的團契也要開始慢慢的發揮作用。我們開始要讓這個教會能夠在聖靈降臨節之後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應該繼續把生命的規律,一種永生的生命素質帶給我們周圍的人。今天又是聖餐主日,當我們領受聖餐時,再次重溫教會的使命,也回憶我們過去所立的約,也讓我們更定睛仰望我們榮耀升天的主耶穌,繼續教會的腳步。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