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11

復活節期第四主日--活生生的愛

 
  
 

活生生的愛

使徒行傳4:5—12;約翰一書3:16--24;約翰福音10:11—18

龐君華牧師證道、郭秀齡姊妹整理


前言

      今天是復活節期的第四個主日,同時也是母親節,這是一個雙重主題的主日。復活節期的第四個主日通常紀念的一個主題是「主為善牧」─主是好牧人。所以今天的經課裡有好幾處都提到牧人,不但上主是好牧人,主耶穌也說他自己是好牧人。

      此外,母親節讓我們想到「愛」,因為人間唯一能與上帝的愛相比擬的,最無私的愛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所以今天我們將這兩個主題放在一起來思考的。

獻上自己的決心

      復活節前的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基督的受難,受難時期,我們所紀念的著重點是一種「決心」,這是基督為人獻出祂自己的一種決心;一個人把自己獻出來,這是不容易的事。我們可以送人各樣的禮物,如果禮物是別人送的,我們轉送這樣的禮給人家一點也不會心疼;但是有時候我們送禮物時,也會有心疼的時候,因為可能那個禮物是自己很喜歡的,但是為了表達對受禮者的心意,還是送了出去,所以會感到心疼;當我們想到一個人把自己獻出來,這是更不容易了。

      其實,許多父母就是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他們的小孩,有時候我們會嫌老人家囉唆,每次老人家老是提過去的事,話題總是過去為兒女付出了多少…。如果我們想到過去做母親的一生關注的焦點就是兒女,就只有家庭,我們就不會嫌她囉唆了。有些母親甚至不會(也沒有機會)培養自己的興趣,所以她們年老了,兒女成長了,她們記憶裡總是她們為兒女、為家庭所付出的經驗。

      有人說上一代的香港女人就很辛苦,因為廣東人嘴挑,早上起來要煲粥,要熬好久,然後就外出買菜預備煲晚餐的湯,早上煲粥,下午煲老火湯,她們就這樣過一輩子。甚至有種流行的觀念,要藉著靚湯挽回全家人的心,所以香港婦女運動人士就說,女人大部分的時間都被綁在廚房裡,就盼望著先生和孩子回來喝那一口湯,將她們的一生奉獻給別人,這是不容易的。復活節前我們所要紀念的就是這種付出的決心及付出的程度。

      而復活節期我們所紀念的是這種付出是帶來「能力」的。如果我們的態度是正確的,這種付出會帶來一種生命的改變,付出的人會很高尚,享受到付出的人,他會感受到他裡面有變化。

愛與能力

      在今天使徒行傳的經課裡,官長問使徒說:「你是用什麼能力?你是奉誰的名來做這個事情呢?」他指的是讓這個有殘疾的人得到醫治的事,彼得就回答說:「是奉上主叫他從死裡復活的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意思就是說拿撒勒人耶穌代表著死而復活,付出自己;付出自己之後又復活帶著能力,使這個殘疾的乞丐得到醫治。這個例子非常重要,在人的經驗中有時候有愛不見得有能力,如:父母愛兒女,很想把最好的給他,很想讓他享受最好的,可是受限於我們的能力有限,我只能在我們有限的能力下最好的給他。有些人有能力但沒有愛,雖然有能力但不見得願意給出去。愛使人有決心付出,但他必須要有能力,有所給出。

      從使徒行傳的經文看到復活的耶穌有愛也有能力,不是普通的能力,透過這個復活節後所顯的第一個神蹟,使殘疾者得到醫治,來說明在十字架上有經歷復活的耶穌有一種能力使生命從裡到外完全的健康。

愛的突破

      母親節是一個帶有愛與能力的日子,母親總是盡她最大的力量及決心來愛她的子女,為她的子女付出。有位知名的黑人鋼琴家John D. Moore在其回憶錄裡講到,他小時候是單親家庭,家境非常窮困,全靠母親打零工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到店裡看人彈鋼琴,心中非常羨慕與喜樂,於是便私下在學校裡偷偷的學習,由於他學得很有心得,便天天跑到鋼琴店裡詢問鋼琴價格,渴望家中也能擁有一架鋼琴,無奈家境不許可,連三餐都不繼,更何況買鋼琴,於是他又跑到鋼琴店裡與老闆商量,老闆受到他的真誠與渴望感動,便將鋼琴以35元美金且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賣給他,當母親一回到家看到他買了架鋼琴時,原本生氣得想責備這個孩子,但一看到這小孩彈琴時專注的神情,母親覺得再苦都可以撐下來,並且為了孩子,願意再辛苦些多接一份工作,好替孩子償還鋼琴的貸款,後來這位黑人果真成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一念之間,使得原本能力已到極限的母親因著對子女的愛,願意再多付出一些好實現孩子的願望;愛能使人突破能力的極限。

      不但如此,愛也能產生莫大的寬容,有部悲情電影「秋風秋雨」內容敘述一位黑人白人的混血兒,成名後深怕別人得知她的母親是黑人,故不讓她的母親出現在各種場合。罹患重病的母親不知女兒的心態,有一天前來找她,不料女兒卻當眾說:「這位是我家傭人」,和母親說了幾句話便打發她走,母親回去後不久便病逝了。當她出席母親的喪禮時,意外發現母親的喪禮非常風光,因為身為基督徒的母親在教會裡擔任唱詩班已三、四十年,天性樂於助人,與姊妹會在當地幫助了許多人,所以市長還特地頒佈榮譽給過逝的母親,整個教會亦為她舉辦盛大的追思禮拜,原先不願認母的女兒,在天性使然的趨動下,於喪禮的最後一刻衝上裝有母親靈柩的馬車,懊悔痛哭。此時母親的好友上前安慰她,告知母親早已原諒她了,並且還擔心她會因此而內疚,特別要朋友轉達女兒,母親能體諒她的心境。誰能承受如此大的委屈呢?惟有親生的父母才有能力在愛裡承擔一切有更大的寬容。

約的關係

      舊約裡常描述上帝與我們是牧人與羊的關係。在以西結書裡,先知以西結曾對以色列百姓說,受傷的羊我必要纏裹牠。他責備當時的領袖沒有好好照顧他的羊,詩篇23篇亦說到牧人帶領羊群到可安歇的水旁,四面雖然有仇敵,但他卻能平靜安穩的休息。在新約裡,主耶穌更進一步說到牧人不是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的雇工。Henri J. M. Nouwen如此說:牧職的工作與社工輔導員有些相似,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關顧、協談、幫助他人,但不同的是社工、輔導員、諮商員與當事人的關係是種「契約」contract關係;在特定的時候提出特定的協助。但是牧者與受眾的關係則是比照耶穌和祂的羊、上主跟人的關係,是一種「盟約」covenant的關係。

      整本新舊約聖經就是論及上帝與人的立約,上主與人立約是救贖的開始。並且盟約是一旦雙方委身於這個約後,即使有一方悔約,另一方還是得繼續遵守這約,所以立約這是很大膽、冒險的行動。上帝和人立約的關係就是這種關係,人即使悖逆、離棄上帝、違背所立的約,但上帝的愛使祂無法放棄這約,祂要繼續遵守到底,最後將背約的人挽回,這就是一種盟約的關係。

      所以Nouwen鼓勵牧者或教會的同工、擔任服事者,都要有這種盟約關係的心志,不因受眾會友對我們的態度、關係而改變牧者的心志。只要大家還是在這個關係中,就要繼續實行上帝所託付給我們牧養群羊的任務。

      在新約裡進一步提到耶穌與我們是牧者與羊的關係,強調主對屬他的羊是絕不放棄的。這個例子類比到教會中有時只強調牧者需要付出、儆醒以及照顧群羊。有時華人教會,會把重點放錯,把會友當作羊,羊是所有動物中智商最低的,有時有人會說:「你不要拉我的羊。」可是他們忽略了會友是人,人是有主觀意志,會思考、具獨力判斷能力,是活生生的人。當華人教會的牧者說「不要拉我的羊」時,好像是說這是我的勢力範圍,這是我的傳銷關係,請不要來侵犯,別的牧者不要來搶飯碗;但我們有不該如此的心態,因為會友是人、是有靈魂,有其主體及自由意志的,我們應盡我們能牧養他的時候牧養他們,時候到了,也接納主為他們預備其他的牧者,至於牧者本身,永遠都有會受到上主的差遣,行使牧職的工作。

牧人認識自己的羊

      所以我們不該只強調牧者,而認為羊就只能聽話。約翰壹書裡提到,好牧人認識他的羊,「認識」,在聖經裡「認識」尤其在舊約裡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其象徵的不只是:我知道你哪些背景、習慣而已,這「認識」代表我與你之間有親密的關係,父母親是最容易認識孩子的,尤其是母親永遠能夠看出在孩子身上有別人看不出來的長處,例如:母親能看出孩子的頑皮裡帶有創意,所以愛會使我們對人的認識更深入。前面提到的學者Henri J. M. Nouwen原本在大學裡教書,後來他將後半生都花在方舟團契裡照顧智障者;他在所著的「喝下這杯」一書中寫道,他在方舟團契裡是如何照顧這些智障者,他一一的描述這些人,如:約翰有何長處,他遇到某事時反應如何,而彼得又是何等人,每到什麼時候他又會做什麼事,即使這些智障者看似被人遺棄,他們卻被方舟團契所收留。這種認識沒什麼技巧,不需要學過諮商的各種訓練,只需要用心;當你用心照顧他們,用心、用愛、用本能集中在這群智障者身上時,無須具備心理諮商訓練,你就會看見他們不是一群只會伸手要東西的人,不是不會思考的人,他們乃是有其個別屬性,是與眾不同的,有上帝的形像在他們裡頭;即使他們是智障的,他們都是特別的,有其特別的長處、表達方式與喜好。

      真實的「認識」他人除了需要有愛之外,「想像力」亦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認識別人,或外在的事物,往往是透過我們自己的背景。如果我們看事情是是負面的, 被我們看他人也是負面的,如:有孩子晚回家,我們會認為他一定是跑出去玩了。當他解釋時,負面的人就會認定他一定在說謊。我們可以想像這種關係一定不會和諧。「想像力」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我們背景的限制,我們可以嘗試了解跟我們不一樣生活經歷的人。「想像力」是人與人之間豐富的潤滑劑,當我們在付出時,花點心思往好的方面想,我們便能真正的彼此認識,彼此認識與彼此相愛常常是同義詞,教會裡的人,我們大部分都認識嗎?我們仔細想想這個問題,便知我們實踐團契生活有多少?這個認識不只是拿個卡片來認識你的血型、喜好、習慣而已,這個認識必須是認出人表面之外,真正可愛之處何在?若能如此,我們才能說我們是真正的彼此相愛。

結語

      好牧人認識他的羊,他的羊也認識他。在今天我們紀念主是好牧人,也是紀念母親的日子;讓我們從經文裡思考,復活後,主的愛向我們顯明,這愛不是突然的,而是帶有能力的,能突破我們能力的極限,能突破我們寬容的能難,能突破我們對周遭的冷漠與麻木。縱然沒有金和銀,但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將時我們復甦起來。在慶祝復活節我們是否有這樣的能力去愛我們周圍的人呢?見證復活的群體─教會是否帶出這樣的能力?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