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1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八主日-純真的信心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八主日

主後二OO六年十月八日

證道主題:純真的信心

經課:約伯記 1:1、2:1~13;希伯來書 1:1~4、2:5~12、

馬可福音10:2~16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楊秀惠姊妹


前言

  今天經課的意涵非常地豐富,每個題目都很大。經文講到人受苦的觀念,有豐富的榮耀基督論;也講到對婚姻的態度,及對律法的看法。今天我們嘗試從家庭的角度來看今天的經課。

  記得我要回台灣時,知道自己將要到衛理公會牧會,於是在香港就先讀了些衛理宗的作品,了解一下從小到大所在教會的宗派信仰。回到台灣後,也與一些同事共同談論怎樣了解約翰衛斯理等等。在討論時,不外乎有幾個方面,一是約翰衛斯理的班會,一是他在五旬節聖靈降臨節前在愛德門街感到心裡火熱(這是衛理宗的一個重要的運動基礎);另外,也談論到約翰衛斯理有個不愉快的家庭。約翰衛斯理思想的重點與特色,幾乎不容易被人記得,反而是不愉快的家庭大家卻記得很清楚。

  曾經在一個宣教大會裡面,有人講到我們要感謝約翰衛斯理的太太,因為她而讓約翰衛斯理能夠專心地傳道,開創了衛理宗的宣教運動,以致於世界各地都成了他的牧區。約翰衛斯理在外傳道,不常回家,他的太太過世了好幾年,他才得知這消息。循道運動的成功因素很多,但是衛斯理不愉快的婚姻,並不包含在內。
婚姻:上帝設立的制度  在今天的福音書中耶穌來到一個地方,祂一連串的講道已經到了一個關鍵。 法利賽人一直就律法的問題來問耶穌:「人可不可以休妻?」福音書很多章節內,都有記載耶穌如何回答這些有陷阱的問題。其實他們不是問一些倫理的問題,只是要試探耶穌。怎麼試探呢?有人說,在當時猶太教裡面,對於律法的解釋,有兩個很大的態度。有一派解釋寬鬆,認為原則上只要夫妻雙方認為可以就好;另外一派,則規範較多,要在某些情況下才可休妻。大家都知道猶太人經書不只是舊約,還有很多的教規條。在這些教規條裡面提及,如果妻子一餐沒煮好,丈夫就可以到房間內拿出紙筆寫下休書。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所以,法利賽人想知道:耶穌你是拉比,你要站在哪一邊?

  也有人說這是政治陰謀,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希律王娶了他弟弟的太太,當時他弟弟還活著。這件事情受到施洗約翰的批評,所以他把施洗約翰抓進監獄裡。在當時希律王管轄的地方,他不希望大家談論這件事情。所以,當法利賽人問到有關希律王的這些問題時,雖然完全沒提到希律的名字,但如被他抓到話柄,則可無限上綱,影射一下,然後賜下一罪。
    法利賽人最重視律法,律法的傳達者是摩西。在這樣的情況下,耶穌怎麼回答呢?耶穌先問他們,摩西是怎麼看呢?他們就說:「摩西許人寫了休書,就可以把妻子休掉」。因為摩西是引據《申命記》第四章1到4節,所以是可以的。摩西這樣的回答,是有他的用意,他允許婚姻可以隨隨便便的離異;根據耶穌的看法,那不見得是上帝的心意。所以《申命記》裡面或是律法裡面,很多的條例是根據當時的實際生活所訂立的,內容有潔淨的禮儀、雙方發生衝突時要如何地仲裁等等。因為不能離婚可能會因而彼此吵鬧;或者是為了某種原因,做出殺妻或更嚴重的事情,所以摩西為了給他們有個退路,寧可可以休妻,免得釀成其它的悲劇。

  耶穌與摩西不同,不用傳統的方式跟他們討論。耶穌提到更高的層次,祂從創造的角度來看,上帝創造大地,也造人。在創造亞當之後,看到亞當獨居孤單,在花園裡面一直為動物取名字,認為不好,也蠻無聊。上帝認為不只是簡單地取個名字,還需要將所創造的大地,交給一個有上帝形象的人類來管理,亞當就是一個重要的象徵。單獨一個人是不完全的,於是上帝從亞當肋旁取出一根肋骨,為他造了一個女人,成為他的配偶。當亞當一覺醒來看到上帝為他所創造的伴侶時,他說:「這真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表示這個女人幾乎是跟他的生命息息相關,兩個人成為一體,且由上帝親自來配合。

  所以第一對的婚禮,是由上帝所舉行的,因而設立了婚姻的制度。上帝所配合的是不可分離的,這就意味著,人在婚姻之上不能掉以輕心。婚姻並不是另起爐灶,另外去找去一個原料或者另外去創造一個人,而是兩個不同的素質或者源頭結合一起。兩個人結合在一起,會使生命更豐富、更圓滿,而不是加在一起多了個累贅。上帝說人要離開父母,才能成家。離開父母意思不是把父母捨棄,是離而不棄。不是長大後不管父母,只顧自己現在的家庭,最重要的是要除去對父母的依賴。


婚姻:兩個個體的結合

  有次在團契裡面,談到「交友婚姻」,我曾經提到,擇偶是要肯負責任。假如一個人永遠沒有自己的主見,也不能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常藉口說「這是我媽媽說的」、「這是我母親的意思」等等,這種人是不能跟別人結合,組成為一個新的家庭。離開父母,無論居住、經濟上皆需獨立,最重要的是要除去對父母的依賴,開始慢慢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

  有小孩的父母都知道,當期待孩子一天天地長大時,就開始漸漸地不再依靠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一直纏著你,當你一回到家,他吵著要跟你玩。可是長大後,孩子覺得最大的賞賜是父母最好都不在家,自己則可做些自己的事情。

  其實孩子不是不想跟父母在一起,而是開始與父母有距離了。人一開始有距離後,就會慢慢地照著自己的方式去成長。所以做父母親的也要預備,孩子有一天會要離開你。離開的意思就是要獨立,不再是小孩子了。你要開始把他當作大人來看,把他當作一個獨立思考,能夠為自己的決定而負責的人來看。在國外有些家庭的孩子,到某個年齡的時候,與父母親講話的口氣就很平等,父母也常常看不到小孩。  
  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永遠是長不大,永遠需要他的。但是孩子永遠依靠父母的話,將來總是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在孩子誕生的那一刻,心理就要預備好,孩子一天天的成長,會愈來愈有主見,也會漸漸地與父母疏遠。疏遠不代表感情疏遠,有些人住得很遠,可是關係、感情還是維持得很好。

  成家的第一步是人格上能漸漸的獨立。婚姻是由二個獨立的個體,變成為一體。真正的婚姻,不是另一方完全沒有主體性,沒有自己的主見,以另外一個人的生活為自己的想像。人家說我們廣東人的女人是蠻辛苦的,為什麼?廣東人的早餐喜歡吃粥,主婦很早就要起床熬粥,好不容易吃完這一餐,又要趕快去買菜,下午又開始煲湯,一煲就要三、四個鐘頭,因為晚上又要喝湯。所以我們算了一下,香港主婦在廚房的時間非常的多—熬粥、買菜、煲湯、接送小孩。這樣不是不好,因她們活得很幸福,知道為誰辛苦、為誰忙,生命就是如此。 
   兩個人同為一體,如果各持己見,就很困難地成為一體。要成為一體是兩個人有獨立性,有自己的理想,有反省的能力,有高度的配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自己要委身什麼,且互相融合於生活中。這是一個非常高的生活藝術,需要有成熟的人格才能夠實現。所以家庭生活或是婚姻生活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操練。兩個人成為一體,最重要的不是兩個人就消失,而是兩個人一起共同面對生活,帶來正面的成長。
禍福同源

  經文《約伯記》一章1~10節講到約伯的故事。約伯原是擁有很豐富的產業,他人很正直,敬畏上帝,突然間一無所有,面對非常大的苦難。可是他即使在受苦中,都不發怨言。故事後來發展到討論受苦的各種問題。他的朋友出現後,也出現很多的對話。今天我們不是去討論苦難的來源,約伯記明顯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古代近東的表達方式,講到人的命運在上帝的手中。上帝與其眾子在山上開會決定人的命運,撒旦不像今天所講的撒旦。撒旦是會議中的重要者,專門在主席面前到處控告人,上帝就為那些人答辯,有些就允許撒旦去試探、去試驗,約伯因而在這種情況下受了很多的苦。

  在這裡可看到約伯的妻子忍不住了,她感覺到已經一無所有,面臨到這個地步,還需要那麼忠心嗎?她勸約伯放棄信仰。但是約伯說:「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意思是說我們享受福份的時候以及遇到逆境的時候,態度是要一致的。因為這些都是來自上帝的手中,真正的信仰是兩者都能夠接納。所以在遇到苦難、逆境的時候,家庭中不管是先生或太太,兒女或爸媽,總要有一個人成為靈性的支柱,才能夠幫助大家面對艱險及各種的艱難。約伯就是成為他太太的一個靈性支柱,他提醒太太,福與禍都是出於一個源頭;這是信仰一個很重要的心態,我們的態度是要一致的。

婚姻的忠貞     耶穌說在婚姻中,要忠貞不能有二心,因為有的時候貞節不只是行動上,也是心態上的,如果在婚姻中有對不起對方的地方,在上帝眼中是一種姦淫的、負面的。為什麼要強調對婚姻的忠貞呢?無論是忠誠、忠貞、面對困難的忍耐、彼此相愛、獨立、負責等等,這些都是重要的德行,都不是婚姻裡面獨有的。而是在信仰上,為人處事上,必須要有的德行。在家庭生活裡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仰實踐。如果在家庭裡面,不能夠認真實現這些的話,你就不能說,你在外面的實踐是完全的。

  在舉行婚禮的時候,一定會講到「你們今天所立的約是無比的神聖,是所有立約裡最重要的約,因為這好比跟上帝立約一樣」。如果你在這件事上立約而不忠貞的話,那麼你在別的事情上,也不可能有忠誠,特別是跟上帝的關係。所以從這角度來看,我們不是講獲得幸福家庭的秘訣,而是要說家庭生活或婚姻生活是信仰重要的實踐。在信仰中所有重要的德行及要求,如果你在家庭裡都不能完成的話,很難要求你在其他方面完全的實踐。
    在這過程當中,教會不是鼓勵把我們每個人幸福的生活,通通在教會中填滿,而是要我們將很重要的時間,透過教會,在教會、在團契裡面與很多屬靈上的朋友,共同學習信仰上的知識,及操練、事奉、服務他人。更重要的是將這裡所講的德、行、信,都在家庭生活中得以發揮。


婚姻:福澤後代 
  在猶太人的社會階層裡面,小孩是最低層的,再上一層則是父母。今天的經文裡面提到,有個人把小孩子帶到耶穌面前,要耶穌為他按手,有的人認為這是對夫子不禮貌的,可是耶穌很生氣他們這樣的作。生氣的原因,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在別的經文裡面,講到人們帶小孩子、甚至嬰兒到耶穌面前,要耶穌為他們按手。所以這段經文,成為嬰兒洗禮的一個重要聖經依據。

  嬰兒洗跟這經文有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父母要把小孩子帶到耶穌的面前來。因此,在嬰兒受洗的時候,不是問這嬰兒:「你要信耶穌嗎?」最重要的是要問他的父母:「你們是不是願意在真理上、信仰上教導你們的孩子?」這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個見證。等到將來小孩長大了,自己可以獨立思考,有負責任的時候,他就能真正地為自己的信仰做決定。在這裡也講到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教育小孩,教育你的下一代。我們在家庭裡面要孕育我們的下一代,在他的生命、整個人格,各方面還在成長的時候,要照顧他、形塑他。

  現在人的觀念,常說不要太勉強孩子,要給他們宗教上的自由,等將來長大後他們自己去選擇。但是有些看法是,要在宗教信仰上先給他們一個指引,也是幫他們做了一個選擇,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沉浸在宗教的信仰上。耶穌為這小孩祝福時,也同時強調另外一個訊息,要像小孩一樣的單純,才能進到上帝的國,上帝的國都是這樣單純的人。單純不等於幼稚。經歷風霜,最後還是可以單純,且單純的像小孩子一樣。我們遇到一些長者,發現在他的人生經歷某些方面,年紀愈大愈顯得單純,這單純是經過歷練出來的。
  人生常會遇到一些複雜的事情,很難找到很多的方法去解決每一件事情,每一困難都有不同的應對之道,要學習應變之法用說都說不完。但是只要以赤子之心,單純的態度,去面對各種的困難,有的時候反而看到問題所需要的真正力量,在這單純之間可看到上帝所做的工作。

  所以今天的經課領導我們去思念,有家庭的要想到如何讓家庭有更高的品質,如何成為信仰的一個真正實踐的地方。還沒有家庭的也要想到,怎樣在團體裡面去學習,怎樣地獨立思考,過有紀律的生活,面對複雜的社會,仍然保持著單純的一顆心,在這單純當中能夠看到上主做我們的力量。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