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3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主日-馨香的祭物,芬芳的生命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主日

講題:馨香的祭物,芬芳的生命

經課:撒母耳記下18:5~9、15、31~33;以弗所書4:25~5:2;約翰福音 6:35、41~51

講員: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

  在這充滿陽光及音樂的日子裡面,我們一同來繼續思考、反省,在這常年期間,如何從信仰的生活上,抓到信仰的意義。

  對一個現代人、尤其是城市人來說,今天信仰的主題是較陌生的,這主題就是「飢餓」。大家想一想你上次肚子餓是什麼時候?住在城市裡的人,我們常常不容易感到飢餓,因為只要有一點饑餓的感覺,隨時都可在冰箱裡面找到我們想要的食物;甚至很多的家庭,冰箱裡面堆放著許多過剩的食物,還來不及吃,食物就腐壞了。即使冰箱來不及準備食物,來不及去買,在你飢餓時,不論多深夜,或外面刮風下雨,隨時都可去便利商店找到你要吃的東西。我們不容易感到飢餓,即使有,很少人是因沒有食物而挨餓,或者是找不到食物的情況下,過著飢餓的日子。這在我們的周圍,尤其在城市裡是很不容易看到的。可是事實卻不是如此,目前在世界各地,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在剛好溫飽的情況下,還有大多數的人,甚至兒童是每天吃不飽的,他們不是不想吃,是真的找不到食物。世界展望會在這個月推行「飢餓30」運動,教會有部份人去參加,但參加的人數不夠多,希望明年能好好的推動,讓大家能真正地去感受到「什麼是飢餓」。


從人的基本需求到安全感的需求

  飢餓就需要食物,這是人生理上最基本的需求。從這需求上得到飽足之後,才能進一步達到生命的需求。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說:「食物、情慾等等是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再進一步的滿足則是我們所需要的安全感、歸屬感,被愛、被尊重」,這些眾多的需要都奠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上面。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為生活而辛苦,「辛苦」就好像聖經裡所說的,大多數的人是為食物而勞力。從創世記裡可看到,亞當與夏娃被趕出伊甸園,所受到上帝的懲罰其中之一是「你們要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得吃的」,也就是要為食物而勞力。

  雖然我們在溫飽的情況之下,但還是不斷地去賺錢,不斷地拓展我們的生活,為的不是希望有一天不會挨餓,而是希望有一天在退休,或者到某一個階段的時候,可以放下工作,從此不再需要靠勞力而獲得生活上各樣的需求。

  現今愈來愈多的人夢想著,如果前半生拼命工作,甚至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認為可換取四十歲或者五十歲以後就可提早退休。以後每天可以無憂無慮的過日子。仔細的分析,其實說到底很多人為生活奔波,是希望往後的日子免於匱乏,生活永遠不要淪落到為最基本的食物而擔憂。

  整個人類的文明的發展,都與害怕飢餓有關。當我們考察一個地區的文明時,發現當地的飲食文化與其文明有密切的關係。從食物的精緻可看出這個地方的文明已發展到哪一個層次。飢餓不只是能夠激發人類的各種創意來吃東西及保存食物的方式;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飢餓到某一程度也激發了人類的生活創造的力量。

  從今天舊約撒母耳記下的經文來看,雖然大衛與押沙龍父子相爭是為了某種程度最基本的人類需求。他們需要一個權勢保障他們的地位,有了地位,整個家族可以得到一些生活的保障,甚至得到尊重,就好像我們生理上的需求,不斷往上發展所需要的各種東西。所以這父子的相爭,就是為了某種基本的需求,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虛榮。

  現今我們看到以色列與黎巴嫩的衝突,他們也是為了某種的安全感。以色列向來不尊重別人的國界,他們總是覺得只要飛彈打得到地方,就是不安全。所以常常要求別人的子民及軍隊撤到飛彈以外的地方,也就是他們所稱的「安全國界」。別國定的國界不算數,要以色列認定對自己安全的國界才算。今天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南部發動戰爭,持續攻擊,要的就是一種安全感。這個戰爭在他們的國家是有說服力的,為了要免於擔憂。沒有安全感引發的戰爭,無法保住各種基本需求,且活在生活水平線下。為了獲得從基本的需求到安全感、到虛榮及被尊重的感覺等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周圍有多少有形無形的鬥爭、競爭,或者為了這些有時還犧牲了不少的時間,甚至尊嚴。

生命的飢餓

  在讀今天的約翰福音時,首先要了解,約翰福音的寫作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常常是從具體講到抽象,從人的肉體講到靈性,從人吃的食物講到生命的糧食。他說有種糧食不是餵養我們有形的肚子,而是靈性的需要。約翰福音常把一個具體的東西推到一個抽象的地步。耶穌面對著祂餵飽的一群人、跟從祂的人說,有一種飢餓,這飢餓是有形的,是肚子需要的,要滿足腸胃基本的飽足。

  但真正的饑餓是一種抽象的。這生命的缺乏就好像今天的以弗所書所列出來的一些標準,這標準是講一個真的生命應該與律法(torah五經)是一致的。也就是人不要貪心,不要竊奪別人,在言語上能夠尊重別人,內心不要充滿苦毒,不要充滿惱恨,不要充滿忿怒,不要有各種競爭,不要有各種的毀謗,應該饒恕別人,能夠接納別人,對人充滿憐憫之心。以弗所書所寫的這一切,是好的素質,也是人應當做的。上帝所創造的一個真正的生命,原來應該是這種標準,可是在生命缺乏了某些東西時,即會落入下列情況,就是人會競爭,會貪心,會充滿了苦毒,會在言語上或在各種情況之下去傷害別人,這就是整個人類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生命必須回到生命的源頭支取力量,才能完整的把生命呈現出來。我們雖然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並未真正地將人性完全的活出來。就好比有人去當兵,談到入伍情況,受到許多人的歡送;到了部隊裡,馬上理頭髮,換上制服。當換上軍裝時,在理論上就已是軍人了,可是班長不是這樣的認為,他認為這些新兵還是老百姓,因為軍服沒穿整齊,帽子沒戴正,站也沒站好,聽不懂口令。當這些新兵經過一兩個月的時間操練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站有站相,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整整齊齊的。

  有一個弟兄當兵時寫信給我,信中提及抽到一個很忙碌的軍種,不知道自己是好運還是壞運。他認為有些人或許得到教會的禱告,而抽到較悠閒的軍種,可上下班,離家近;但他抽到的部隊常常要操練、要演習、要常常移防,類似野戰部隊。可是他退伍回來時完全不一樣了,肌肉結實,講話有力,像個戰士。從穿制服的那一刻,就已是軍人了,就以軍人來看待。從那天開始做任何事,需要自己負責,如果做錯事,就須以軍法來審判。然而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是要經過各種閱歷,長期的操練等,才能符合真正軍隊所要求的素質。事實上即使那位弟兄受過嚴格的操練,坦白講還不算是一位真正的軍人,因為他根本沒有在前線作戰的經驗。

  這個例子是告訴各位,雖然我們得到生命,被稱為人,被稱為在萬物之靈,我們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造,可是事實上我們距離這標準還很遙遠。不可否認的,不論是在哪個文化、哪個信仰裡面,對人都有很高超的理想,但是同樣的是我們面對這理想時,都感覺到有很大的距離,這距離就是生命的匱乏。

約翰福音記載,從一個具體的食物講到從天上來的食物,好像以前以色列人的嗎哪,上帝在曠野中降下來的嗎哪,嗎哪一直吃還是覺得會餓。所以耶穌對那些肚子餓的人,以為從祂那裡可以吃飽的人,說,祂來是要給比這更進一步的,祂賜下的糧食不是滿足人的肚子,而是要使人的生命真正能夠茁壯,能夠成長,能夠進入到上帝創造生命所要給人的標準,使你朝那個標準去邁進。請問各位是否羨慕這種食物?會不會覺得你也需要這種食物呢?

  生命的轉變與成長,以弗所書告訴我們一個起點:要開始學習效法上帝。什麼是效法上帝呢?就是以上帝的素質——上帝怎麼表現愛做為你生命的典範。上帝不是很抽象,怎麼看得見,如何把上帝做典範,從抽象回到具體呢?基督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典範,約翰福音從具體講到抽象,又從抽象講回到具體,也就是道成肉身,耶穌就是那個有形有體的榜樣。今天聖經也提到唯獨從上帝來的才能真正的見過父。在福音書別處也講到,門徒腓利對耶穌說:「請你把父先給我看」,耶穌說:「難道你看到我,不就是看見父了嗎?」

  耶穌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在歷史的時空中,真正的活在人類生活當中,提出一個生命的典範,所以耶穌說「我就是那個生命的糧,我的肉是可以吃的」,其意思不是要你們去咬祂,最重要的是要告訴你們,要從祂這裡得到生命的力量,使你們能夠開始朝向效法上帝,使你們能夠距離上帝的標準愈來愈接近。我們活的與上帝愈接近,這才是一個有生命基督徒的見證。你今天表現的如何?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隨著你的歲月跟上帝愈來愈接近,你的標準與上帝是否愈來愈接近?

結語:基督是生命的糧

  上帝賜下聖靈給我們。今天許多教會講到聖靈,會強調聖靈有很多的特性,聖靈可以讓人一下子進入很高的境界。感謝主,我們有這樣的境界感到高興,但是事實上,生命的規律有的時候是一步一步來的。就好像我們教會隔壁蓋房子時,被砍掉了一棵樹,現在要補回一棵,當時我們要求能否找一棵大樹時,建商說不要急,一棵樹總是要看它一步一步地成長。生命的規律亦是如此,我們個人肉體的生命要一步步成長。靈性的生命也需要在聖靈的領導下成長。我的體會及對聖經的了解,聖靈大多數都是在我們內心裡面不佔據我們的人格,保證人格獨立性,但同時聖靈用說不出的嘆息為我們禱告。用各種方式領導我們,使我們感受到聖靈的引導又不失去自我。這是上帝對人的一種格外的尊重,讓生命感受到聖靈且是一步一步的成長。所以耶穌說「我的話是生命的糧」,祂在別的地方也說「我去了,我要賜下聖靈給你們」。

  講到靈命的時候,絕對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你自己可量度,可往你的內心去探究,你與上帝是愈來愈遠還是愈來愈近?你感覺與上帝的標準與日不斷縮短距離嗎?這就是我們在思考一個基督徒生命的重要向度。

  耶穌說祂的工作是在上帝面前的一個馨香的祭物,要把這樣的生命帶給我們。所以祂成為馨香的祭物,而使我們可以得到芬芳的生命。這就是今天經文提醒我們的重點,祂要我們從具體想到抽象,又從抽象回到具體,實實在在的生活在裡面。

  上禮拜才領受聖餐,當我們每次在領受聖餐時,都要思考從上帝那裡領受到的力量。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