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2

聖靈降臨節後第五主日-擴展生命的恩典

 
  
 

聖靈降臨節後第五主日

講題:擴展生命的恩典

經課:撒下5:1-15、林後12:2-10、可6:1-13

講員:邱泰耀傳道


前言
  恩典是基督教的教義中非常獨特的一個觀念,它的特殊性不只使得基督宗教在諸多宗教中顯得獨樹一幟,更是貫穿了整個基督教的思想。恩典也是充滿在信徒生活的整個層面,包括我們的事奉,以及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與恩典脫離不了關係。我們得著救贖,與上帝關係的恢復是因著恩典;我們遇到生命中的困境,也是因著恩典,使我們能夠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挑戰;我們能夠服事主,也是因著祂的恩典。今天我們再一次一同來思想恩典這個主題,以及它如何來擴展我們的生命。

願為軟弱者
  基督教信仰強調恩典的教義,也因而招來「弱者的宗教」的譏評。某種程度而言,這句話好像道出了基督教信仰的特性,但基督教的信仰為弱者下了一個不同的定義,基督教的信仰者並非是因為不得已而來接受信仰,而是志願成為軟弱者,並且來到上帝的面前來接受恩典。
  許多時候,人們覺得自己是不需要上帝的,認為靠自身的能力便已足夠,為何還需要上帝。人們所誇耀的是自身的能力,以及自己的成就,人們所崇拜的,是有成就的英雄。最近有一部電影-「超人再起」,就是人類夢想的英雄之投射,具有超能力,能夠拯救世人,是強者的代表。現在的社會也是,有錢有勢的人,大家都會予以尊重,反之若是沒錢沒勢則容易會被看輕。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都是看重強者。而基督教的恩典觀,被視為是軟弱者的表現,弱者才需要倚靠上帝,弱者才需要外力的幫助。
  但基督教的信仰明確地指出,並非是一群特別軟弱的人才需要上帝,事實上每一個人都需要上帝的恩典,只是當我們認清自己軟弱的本質時,我們才會覺得自己需要上帝。所以,需要上帝的恩典並非是軟弱的表現,而是謙卑的表現。就好比保羅,他提到在他的身上有一根刺,他雖然沒有明說這根刺是什麼,但有可能是第10節所說的「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受苦使得保羅體會了上帝恩典同在的力量,因為有軟弱,所以使得保羅不以自身的能力及成就來自誇,而是謙卑地來到主面前尋求恩典。
  受苦並非是保羅自身的經驗而已,而是人類的共同經驗。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些事情會令我們感到疼痛,感到欲除去而快之;有些疼痛、有些傷口可能會跟隨我們走一生。保羅說這根剌是上帝放在我們身上,它可能會使魔鬼來攻擊我們;也會讓我們不禁時常問上帝「為什麼?」。面對我們生命中的軟弱,不但會使我們學會謙卑,也使我們的生命能夠更有深度。那麼,基督教的恩典觀如何影響我們對生命的態度呢?

家鄉不在地上
  耶穌在他的傳道生涯當中,因著他所施行的神蹟,以及他的教導所展現過人的智慧,贏得了許多人的愛戴,但當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時,大家卻因著他的出身而對他產生懷疑,說:「這人從哪裡有這些事呢?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從經文的敘述層面看來,人們由於自以為認識耶穌的身世而對祂產生反感。事實上,耶穌家鄉的人們所提出的問題:「他這一切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合理的問題,但是福音書卻沒有提供任何答覆。福音的作者只是摘要性的敘述了耶穌的回應:「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鄉、本族、和本家外,是沒有不受尊敬的。」耶穌的同鄉拒絕接受這個信仰。這種情況和上個主日福音中的管會堂的人,以及患血漏病的婦女形成強烈的對比。因為人們缺乏信仰,因此耶穌在自己的家鄉,除了給少數幾個病人覆手治好了他們以外「不能行什麼奇能」。拿撒勒人的表現,是耶穌在執行其使命時遭遇的消極經驗,耶穌必需經歷這一切並且戰勝這一切。由於祂的家鄉的人們沒有接受祂,因次促成祂繼續到各處宣講施教。
  耶穌在自己的家鄉拿撒勒所有的遭遇,必須放在整部福音所表達的彌賽亞使命中來瞭解。祂的行動幾乎毫無成果,這個是祂自由的選擇接受人性,以及作為人所經歷到的最深度的貧窮。耶穌所執行的派遣非比尋常,祂家鄉中的人們拒絕祂,是自然而且合乎邏輯的反應,一般人在面對超越自己生命經驗或理解能力之事時,往往表現出相同的態度。福音敘述人們如此對待了耶穌,也是提前預告了祂的苦難,祂自由地接受並面對一切苦難,完全不使用暴力,反而是以整個生命、以自己的方式迎向一切,同時勝過一切。耶穌在家鄉不受歡迎,也象徵這並不是正的家鄉,基督徒都知道「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
  耶穌起身回到自己的家鄉,祂的門徒們陪伴著祂,福音書的作者願意表達的是:耶穌在家鄉所有的遭遇,門徒也應該知道,因為門徒們將要經歷的生命道路,基本上和他們的老師遭遇是相同的。所以當耶穌派遣他的門徒出去傳福音時,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只要穿鞋,也不要穿兩件褂子」。也就是當他們出去執行傳福音的使命時,不用擔憂自己食衣住行方面的問題。
  我們應該如何來面對這種信心的功課呢?有些人可能會過度的天真,有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論及婚嫁時,女生的父親就問他說,「你們將來要住在哪裡呢?」男生回答,「天父會預備」,女生的父親又問,「你有沒有規劃將來生活費的問題?」男生回答,「天父會預備」,女生的父親再問,「那麼,將來有孩子時,教育費應該怎麼辦?」男生還是回答,「天父會預備」。這個男生回去了之後,女生的父親就對家人說,「這個男生可能是把岳父當成了天父。」這是一種極端,而過度憂慮的態度又是一種極端,有些人永遠在為自己的將來打算,要如何為自己及兒孫的將來預備所需用的錢財。
  如何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找到一個出路呢?基督教的恩典觀所影響的生命的態度,就是「我們是世上的過客。」過客的意思,就好比我們去一個地方旅行,我們會不會考慮在當地置產,或是在當地的銀行要有多少存款。當我們用「我們是世上的過客」來面對生命時,我們就會知道,我們不用汲汲營營在為自己的在世上的將來籌算,而是要積財寶在天上。當我們用過客的心態來面對我們的生命時,我們就更容易在諸多的事情來領受上帝的恩典,面對生命中的傷痛,撒旦的攻擊時,我們也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到打擊了。

結語
  論到上帝的恩典,有許多事是值得我們再一次來思考的。在我們的生命中有些疼痛、傷害,這些只是造成你負面的傷害?使你裹足不前,還是生命開展的動力?當我們領受恩典時,我們對生命的態度又是如何呢?是汲汲營營在為自己的在世上的將來籌算,又或是要積財寶在天上呢?這些問題,留待我們自己做更深入的反省與思考。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