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11

聖靈降臨節後第十二主日--信心的跳躍

作者:郭曜郎
 
  
 

信心的跳躍

經課:創 37:1-4 , 創 37:12-28 , 羅 10:5-15 , 馬 14:22-33

郭曜郎

      今天舊約的故事,開始介紹第以色列四位族長『約瑟』,大家要一起壞事,他也不參一腳,凡而回頭就去告狀,這是少年的約瑟,少不更事,台語說是抓把子,很惹人厭的一種人。哥哥看見父親疼愛約瑟,為約瑟做彩衣,就越發恨他,討厭他。彩衣有什麼典故我們不太清楚,但從撒母爾記下 13:18說:『 那時他瑪穿著彩衣,因為沒有出嫁的公主都是這樣穿。』可以知道,彩衣不只是一件漂亮的衣服,他還代表榮譽與身份。可見他如何的得到父親的疼愛。

      在創世紀37:5-11節中看到約瑟做了兩個夢,約瑟夢到他的捆起來站著,他兄弟的捆來圍著他的捆下拜,另外還夢到天上的星辰,太陽、月亮,與十一個星向他下拜。只有他的父親把這個夢放在心上,知道這樣的夢境並不平凡,其餘的人聽到約瑟的夢,只是越討厭他。在舊約的傳統中,上帝對人說話的方式之一是透過夢境。這段敘述讓讀者輕易地就辨識出約瑟身份的不同,他做了異夢,雖然還不曉得這個夢是什麼意思,但也為了將來的故事伏筆。一方面他得到雅各的疼愛,但另一方面換來的是兄長的憎恨。他身上承載從人來的愛與恨,還有從天上來的異像,如同他所穿的彩衣一樣繽紛。

      故事發展道候來是一齣家庭人倫悲劇,親兄弟對他的恨化為行動,第一次的商議是把約瑟給殺了,後來折衷的方案是把他賣了,賣給以實瑪利人,把約瑟遠放到埃及去,眼不見為淨。從經文中我們看不到上帝,也沒有天使加添受難的約瑟心力。上帝似乎沉默了,眼睜睜任憑這樣的悲劇發生。

      想一想,如果你是那個被兄長離棄,被賣的約瑟,你心裡做何感想?難道被賣的那一天,不會詰問:『我祖先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我父親的上帝在那裡?』為什麼你不保護我?為什麼任憑親兄弟把我賣了,甚至要把我殺了!

      經文沒有告訴我們當時約瑟的心境如何?這個空白留給你我來填補,我們的生命都可能如同約瑟一樣,在某個時間點似乎走入絕境,被丟在坑裡,四周一片漆黑,看不見亮光,感受不到上帝,詩篇的哀歌 41:9說:『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我們莫名其妙地被增恨,被誤解,面對無法修補的關係,無所是從。面對未知的前途,毫無把握。在這心靈的暗夜,最需要上帝的時刻,上帝沉默了,我們像約瑟一樣被丟入未知的坑中。這心靈的暗夜,我們不需要刻意尋找,這是生而為人必經的限制,覺得痛苦比上帝真實。

      如果約瑟的故事到此為止,那麼這個故事是荒唐的,是沒有意義的悲劇,只讓我們嘆息,但故事還沒結束,在今天的詩篇中我們看到上帝莫測高深的帶領,在大飢荒之前打發約瑟先到埃及預備,約瑟後來成了埃及的宰相。 透過約瑟的苦難拯救了以色列家,過了幾十年,約瑟被賣的意義才浮現。

      但你可能會問,古今中外失蹤人口這麼多,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的資料顯示,台灣失蹤人口每年約一萬六千多人,難道這些人也都是約瑟嗎?將來都能當宰相嗎?他們的苦難有何意義?約瑟是約瑟,我是我,他的故事怎麼能安慰我? 約瑟的故事對我有何意義?

      但『意義是什麼』? 是每個人都當宰相,大權在握?希特勒曾經是德國最有權力的人,但卻成了猶太人的災難,『意義』是窮困潦倒後的豐衣足食嗎?莫非豐衣足食的人就不需要尋求生命的意義?意義是什麼?是諸事順遂,無災無病? 如果是,那麼被眷養在農舍的豬,也是有得吃有得睡,無災無病,不需要工作,被養得胖胖壯壯的。

      當了宰相的約瑟,也可以把所有的兄弟都殺了,或把他們終身監禁洩忿,但我們從後來的經文中了解,他並沒有這麼做。為什麼他不這麼做?如果我們是約瑟,我們要依靠什麼來渡過這幾十年?當真相大白,當我們鹹魚翻身的時候,是甚麼樣的的力量支持我們不放縱。

      那是約瑟的信仰,因為他的信仰,讓他可以替過去的苦難解釋,並且超越苦難,信仰讓落入心靈黑夜的約瑟仍有方向。也是信仰,讓以色列人可以稱頌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在帝國環視之下,仍能保有自己的身份,不至於羞愧,在充軍流亡後仍然不至於滅族。

      『意義』是透過信仰來解釋的,不是被環境解釋,我們相信甚麼?決定我們如何解釋自己的生命處境。

      今天讀的書信,保羅說,我們不要懷疑復活的基督在天上或在陰間,不要花功夫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去尋道,這個道理不遠,就是保羅所傳信主的道,這個道理已經被傳揚開了,我們已經聽見了,不論什麼身份,都能擁有,因為這是恩典,不論知識高低,都能感受,是上帝揀選我們,不是我們選擇上帝。不論是擁有傳統的猶太人,或者以自己的文化自豪的希臘人,耶穌帶來的真理,耶穌所彰顯的愛,超越他們自身的成見。猶太人或希臘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一樣。眾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那個拯救約瑟的上帝,也是我們的上帝。

      信仰依賴的不是我們的手與腦,而是我們的心,如果我們過度依賴手與腦,來保有信仰,我們就很容易以結果做判斷,當結果不如人意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放棄,反應就跟法利賽人一樣;根據法利賽的傳統,要保有信仰就需要守這個規條那個規條,這是摩西的律法,福音的精神是,上帝知道我們無法實踐這個標準,知道我們容易做表面工夫,於是用他的愛來挑戰我們表面的虔誠,出於信心的義,要求我們從內心檢視自己的信仰,要求我們聆聽內在的基督要我們如何行動。這不是要我們放棄律法、脫離規範,而是把律法的精神更切合實際的實踐出來。如果要根據律法審判約瑟的哥哥,他的哥哥應該都要被石頭打死。(出 21:16 拐帶人口,或是把人賣了,或是留在他手下,必要把他治死。)

      讓我們從今天的福音書來看,信仰如何發展。

      門徒看見耶穌在水面上行走,誤以看到鬼怪,又驚惶又害怕地就大叫起來,我們是不是有時候也把上帝當妖怪,或把妖怪當上帝?門徒把耶穌當鬼怪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天色昏暗,在昏暗中分辨不出耶穌是誰?彼得聽到耶穌的聲音後,說:『如果是你,請讓我從水面走到你那裡去。』彼得說:『如果是你』,這表示彼得還是不夠肯定,但彼得願意嘗試。

      人生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很有把握才能去做,信仰才是我們的保證。雖然我們看不清前面的道路,但上帝仍與我們在一起。 當彼得聽到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走向耶穌。這就是所謂的信心的跳躍,信仰的行動。

      人生需要很多信仰的跳躍,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有無法明白的風浪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需要有一種跳躍。例如父母養育子女,不知道子女是否會忤逆,會不會報答自己?能不能有養兒防老的功能?他們其實是不需要知道的,不用證據,也不需證明孩子將來會不會長進,他們愛自己的子女,願意在子女身上投下自己的時間與愛,這也是信心的跳躍。

      在呂氏春秋中有一則故事,『次非斬蛟』:有個叫做次非的人,他有一把寶劍。有一次乘船的時候,遇到兩條蛟龍把船纏著,大家都覺得必死無疑,但次非拿著寶劍說:『如果這把寶劍不能把蛟龍斬死,留著這寶劍又有甚麼用?』於是縱身一跳,進入江中,跟兩條蛟龍搏鬥,把他們殺掉,保全了全船的性命。次非的一跳,也是信心的跳躍。

      今天讀的約瑟的故事,也是一個信心在黑暗土壤成長的故事,信仰的成長不會無風無浪,也不會都是光明坦蕩,相反地,在漫漫長夜,當我們似乎看不到方向,看見前面的路途風浪甚大,如同彼得一樣心裡害怕,感受到生命隨時要沉沒,快要滅頂,希望這時候我們能喊說:主阿,救我! 因為他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上帝在過去如何拯救約瑟、帶領保羅,也同樣在今天帶領你與我。如果你今天正處於心靈的暗夜,感到生命快要下沉,請勇敢的跳躍。從你習慣的船--走向耶穌。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