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6

復活主日--復活的基督

 
  
 

復活主日崇拜復活的基督

使徒行傳10:34-43哥林多前書15:1-11約翰福音20:1-18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

今天是復活節的主日,在我們剛才一開始唱的詩歌裡,有提到一個節日,叫做逾越節,這是上主的逾越節,逾越節是猶太人的一個重要的節期,特別是在復活節的前一個禮拜,基督教的傳統也會有逾越節晚餐的崇拜,這個節日對猶太人而言很重要的節日,他們全家都要在一起吃逾越節的晚餐,也就是傳統稱之為Sedar錫得的晚餐。

耶穌也在這個晚餐中設立了我們今日的聖餐,在逾越節的崇拜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答,有人會問說:「為什麼這個晚上跟其他的晚上不一樣?!」每一年過這節日時,小孩都會問他們的父母說:「為什麼這個晚上跟其他的晚上不一樣?!」這些父母就會解答說:因為上帝如何帶他們出埃及,如何帶領他們形成一個以色列民族…。這一切都關係著他們的身分,因為講出了這個故事,就是再一次的訴說了猶太人的身分。到現在為止,猶太人還是用這個方式過節。

為什麼我們要過這節日?

同樣的,在今天這個節日裡,我們也可以嚐試的問這個問題,在座的當中可能有些是在教會多年的會友,有些可能是幼稚園小朋友的家長,不常來教會的,但是也聽過基督徒為什麼過復活節。

今天在這紀念復活節的主日中我們要問:「為什麼要有這個節日?」、「這個節日到底象徵著什麼?」這個節日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關乎到基督信仰的一個重要身份,因為如果沒有復活的事件,基督教的教會就只不過是個社團,或者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人間組織;因為如果沒有復活,只有聖誕,我們就只不過紀念一個偉人的誕生,他只能帶給我們一些很好、很高超的眼界,和一些作為的教導而已。正因為基督復活,有復活節,才使得基督信仰有其獨特性,這個獨特性就在於我們不只是紀念一個偉人他所提出的一套哲理,告訴我們怎麼去看世界、我們的世界觀應該是怎麼樣,也不只是教我們一些倫理,讓我們知道應該怎麼做、該怎麼處世的態度,祂更告訴我們一個生命的意義,就是:人類最大的限制—死亡怎麼在信仰中能夠得到克服!上帝怎麼樣透過基督的啟示,讓我們知道:生命不只是限制於我們在世的階段而已,我們可以在生命之中有更高的發揮。所以,基督復活這個事件在我們的信仰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地位。

受難與復活

每一年我們都用各種方式慶祝復活節的慶典,在慶祝的過程中,有一點可以反映出我們信仰的特色,就是講復活,就一定會談到受難;復活不是一個突發的事件,復活是跟受難有關,所以,剛才的演奏曲,如果大家用心去聽的話,一定可以聽到剛開始的苦難情境,因為所有慶祝復活節的禮儀前,都會有受難日的崇拜或紀念,去經歷耶穌被釘十字架的苦難,有些地方、有些人還會背著十字架走在路上,,有許多的信徒有「苦路的崇拜」,這些都是要重新體驗基督的苦難;因為唯有嚐過這樣深刻的苦難,才能感覺到復活的可貴。

為什麼基督要受苦呢?我們可以用一個電影故事讓大家可以明白,在公元2000年有一部電影,中文翻譯叫:鐵窗疑雲The Life of David Gale,這部電影是講到大衛•蓋爾的一生,這人是一位大學教授,他從事民運,他在美國推動廢除死刑,他發現他所居住的那個洲執行死刑的比例很高,而且往往在執行死刑之後,才發現那人是冤枉的,所以,他就發起社團中的人跟同道的朋友一起呼籲廢除死刑,在這過程當中,這部電影情節讓我們感觸很深的,就是每次他要營救一個人時,他就把這個人的照片貼得滿滿的一個辦公室,然後大家到處打電話,到處找證據、跟州長聯絡;可是每次營救失敗時,就看見他們就在那人相片上劃上一個「x」,然後很沮喪的將一張張照片收回來,一次、兩次、三次,就看見電影裡面這些志工們都感到非常沮喪。

事實證明,有許多有色人種或是貧窮者沒有錢聘請律師的人,常常糊里糊塗的就被判處死刑了。這部電影發展的一個轉折就是,有一天這個主角教授突然被抓去了,他的罪名是姦殺一名婦女,這位婦女也是這個運動中的一份子,我們一看這部好萊塢的電影名字,就猜想會不會是一個懸疑案子。再往下看,我們看見記者就一步步往下追,他發現一個驚人的秘密,因為這個檢察官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這位大學教授--大衛•蓋爾,結果是最後判了他死刑。這個記者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就繼續的追,接著就發現了兇殺案的現場太多破綻了,有人寄給他一個影帶,他懷疑死者是自殺的,只是造成一個看似兇殺的場景,此時,距離執行死刑還有半個鐘頭,他就趕快跑,趕快要將一些新的事證拿出來,然而當他跑到現場時,就看見執行官從裡面走出來宣布死刑已經執行了,當然這位記者很沮喪,因為他知道這位教授是無辜的,他可以提出證據證明這位死者是自殺的,直到後來他又接到這位教授臨死之前透過別人轉寄給他的另一捲錄影帶,原來這個案子是他們三個人-教授、女死者、另一位志工故佈疑雲,這女主角-死者已經罹患癌症末期了,想說自己反正要死了,就決定用這個方式希望提醒政府正視這個議題,所以她精心的計畫自殺,請志工幫她在旁邊拍下錄影帶,這位教授把他自己的指紋就印在死者自殺的塑膠袋上,所以當這證據成為呈堂的證據時,他也保持緘默,以至於他終於服刑了。這件事情在剛開始執行死刑時,整個城幾乎呈現兩極化,一邊的人覺得教授是冤枉的,一邊報紙又大力的韃伐教授所做的獸行。可是,第二天當這些證據被公布時,全城就開始警覺到原來在現有的機制裡,是有人有可能是沒有經過完善的制度,就糊里糊塗的被執行死刑,蓋爾他們用他們的死,來勸說政府和法律人士,以及喚醒社會大眾的注意,希望能夠達到他們訴求的目的—就是廢除死刑。

以苦難鬆動苦難的結構

我們今天不是在討論死刑應否廢除的問題,而是有時候人世間有一些苦難是結構性的,在人世間不是用哪種方式去教育、去做什麼事而能馬上解決的,而是需要有人出來付出代價,才能使苦難的結構得到鬆解。最糟的社會就是使得好人不能成為好人,最糟的社會就是人即使想立志成為好人,在那個社會結構當中都沒有辦法成為好人。除非有人能夠出來,願意捨身、願意奉獻自己。所以在前天我們在受難節崇拜中,特別準備一缸污濁的水,讓大家把自己當作一個清水樣放在這污濁的水中,我們看見了這水慢慢的變清了,但卻仍沒有完全清得透澈,這表示什麼呢?表示即使我們擺上,我們的努力還是有限,上帝看到人間的苦難,祂不是用其他的方法或用強力的方式,不是用上帝的勢力去壓制這個世界,祂尊重人,祂把自己放在這個苦難當中,而且還鬆動這個苦難的結構。這就是基督必須受苦的一個立意,但是,如果基督受苦就這樣結束了,我們還是祇是看到一個捨身成人的故事而已,我們不過是記念了一個犧牲成仁的精神,但是我們信仰的發展並不是如此,因為耶穌基督復活代表著上帝超越人間的公義。我們都知道基督這樣的受難,聖經上講,審判祂的巡府怎麼看都看不出祂有任何值得受死的條件。但是因為民眾的推動,就讓祂最後死在十字架上,一種最羞辱的死亡。

教會─復活的見證

然而,上帝的公義超越這一切,讓祂能夠從死裡復活。基督的復活,一方面使我們看到是看到上帝的憐憫,因為祂來到世上背負人的苦難;另一方面是看到上帝的公義,不會讓義者去承受死亡,同時這個復活成為教會早期最主要的信息。

今天我們所讀的一個經文就是使徒行傳,是講到早期教會的見證,其實比使徒行傳還要早的哥林多前書,是教會最早的書信,就已經提到復活。教會在剛起來的時候,沒有別的信息,沒有那麼多花樣,崇拜的時後也沒有那麼多樂器。他祇有一個信息,就是基督已經復活了!那位承擔人類苦難的基督,上帝使祂復活了!這個復活就成為教會的身份跟特色,他對那些已經信主一段時間的會友,他對我們提出了挑戰,我們是不是在承接這個復活的力量裡面?我們是不是帶著復活記號的信徒?誠如奧古斯丁所說,相信復活本身就是個神蹟,因為當教會存在,是透過一群漁夫,沒有學問的人,在一個小小的地方作復活的見證,而竟然能夠使得大多數的人能夠接受、相信並感到這是實在的復活的力量,這本身就是一個叫人難以至信的奇蹟。

復活的挑戰

那麼,我們是否此刻感覺到有一個奇蹟在我們身上呢?復活也對教會提出挑戰,教會是不是一個能夠見證復活的教會?教會給人看到的是不是有活力,使得這個活力就像前幾天我們在這裡的崇拜一樣,就是讓人感覺到,當他放在一個大的環境裡面,一個污濁的社會的時候,他能有計劃的作用。而且是不是每個人都肯擺上,都肯付出,而且預備可能要承受的某種苦難?為的是要鬆動人類苦難的結構。

復活也對所有普世的人提出盼望,生命並不僅祇於如此,生命並不祇是為在世的這一段生命汲汲營營,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思考到生命的品質跟意義。死亡逼得我們好像祇能注重眼前的事,逼得我們只能為眼前所能掌握的事情而努力。但復活能讓我們看見人生更大、更闊的視野。

死而復生的入門禮

在今天我們慶祝復活節的時候,教會往往會在復活節的時候都舉行聖洗禮,聖洗禮也是入門禮,就是讓我們經歷基督的死與復活。當過去早期的教會在接受洗禮的時候,把人放在約旦河的河水中,讓他在水裡面閉住呼吸的時候,就好像經歷了一個死亡,告別過去的過程。當他在水中再起來的時候,他就獲得一個新生,基督復活的生命也在他裡面。

雖然這個生命我們無以言傳,說得清楚;但是卻是讓人走上去可以感到的一個活生生、現實的力量。因此今天我們當中接受洗禮的人,也要經過這個過程,讓我們感受到,經過這個水,我們告別我們的過去,我們迎接基督復活的力量,並接受祂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