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6

大齋期第四主日--光明與黑暗

 
  
 

大齋期第四主日光明與黑暗

民數記21:4~9以弗所書2:1~10約翰福音3:14~21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

前言大齋期的第四個主日,大齋期中間的一個主日,在傳統的教會裡,大齋期中間的這個主日,在整個嚴肅的節期中會稍微放鬆一些。十一世紀開始就有一種傳統,在大齋期的中間,讓大家喘一口氣;特別強調喜樂的主題,教會的聖台獻花也會以粉紅色的花作為裝飾,為什麼要強調喜樂呢?主要是因為今天的經課的重點,就是因為上帝的愛!上主的愛是我們福音的核心,也就是在大齋期的這個時候,我們常常會邀請上慕道課上到一半的慕道友在崇拜中進一步認識福音的核心,所以這是一個在嚴肅中有喜樂的主日。

嚴肅中的喜樂為什麼要喜樂?因為這不是別的愛—是上帝的愛!今天的經課裡,就是上帝用行動來展現祂的愛。愛一個人要表達出來,需要有行動;有時用嘴巴講愛,講久了也會令人迷糊,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愛一定要有行動、一定要有付出、一定要有所表示。通常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從行動中去檢驗愛,到底這個人的愛有多深?他的愛到底是那一種的愛?

在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裡,其中有兩個女主角,她們是一對姊妹,姐姐名叫阿朱、妹妹叫阿紫。阿朱、阿紫出自同一對父母,但從小被遺棄了,阿紫成了怪異的星宿派門下,阿朱也流落江湖,這兩個同出一源的姊妹,對愛的表達卻是截然不同。阿朱愛上了悲劇英雄喬峰,而同時她也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阿朱的生身父親段正淳,段王爺正是喬峰的殺父仇人,阿朱夾在中間,一個是她相知相戀心愛的人,一個是她的親生父親;喬峰在得知其殺父仇人之後,當然毫不考慮的要報仇,此時,阿朱就用了她擅長的易容術喬裝其生父模樣,代父赴約,果然她中了喬峰的降龍十八掌而死;她為了讓兩個她所愛的人從仇恨中掙脫出來,她用了這種方式來付出。另一位也是金庸迷的名作家倪匡在寫《天龍八部》的書評時,認為金庸很殘忍,為了塑造喬峰這樣的悲劇英雄,居然讓阿朱有這麼悲慘的下場,雖然這的確對喬峰的悲劇性格有加分效果,但讀來令人心酸。

阿紫從小個性就很孤僻、殘忍,比方她看見烏龜就將牠的殼掀開來。阿紫對愛的呈現是另一種型態,她利用少年俠客游坦之對她的迷戀,要求游坦之做這做那,游坦之被她整得人不像人,最後容貌都毀了。而阿紫也因非常迷戀姊姊的情人喬峰,最後為了想把喬峰毒成癱瘓進而將他留在身邊,讓他不會離開她,而對喬峰下了毒,最後悲劇收場,喬峰死了,阿紫也自殺了。倪匡在評這部小說時,他說阿紫是否真那麼有愛心?如果她真的把喬峰下毒廢掉武功成癱瘓,她究竟能撐多久?能照顧他多久?阿紫和她的姊姊阿朱對愛的回應行動和表達方式完全的不同。

所以,我們可以從愛的方式和行動去檢驗一下,到底大家口中的愛是怎麼一回事。阿朱是一種犧牲的愛,她的愛使被愛的人得到自由;阿紫是一種操縱的愛,她希望透過愛來操縱別人,這種操縱的愛我們很熟悉,我們常聽身邊的人說:「我對你這麼好,你竟然…」,或者有些長輩會說:「我從年輕的時候就為你吃苦,你現在竟然…」。這種愛是一種變相的操縱愛,即使是出於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操縱被愛的人;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黑暗中的光明

今天這個節期,除了嚴肅中的喜樂和愛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層面就是「黑暗中的光明」。上帝向我們顯現祂是一位愛的上帝,怎麼顯現呢?就是在基督裡,透過基督的降世。基督來到世間,是上帝向我們表現出一種付出、一種犧牲的愛,祂要讓我們透過耶穌基督認識到祂是愛的上帝,祂是蠻有愛心憐憫的上帝,就像今天詩篇所歌詠的對象,基督來到世上就是被獻上的。

今天有個很重要的字就是被舉起、被掛上。銅蛇被舉起,舉起這個動作在古時候有很重要的意義就是被獻上做犧牲。基督被舉起來,上帝就是要把祂的獨生愛子獻上,獨生的意思原意指獨特的、獨有的,這個字在解經上讓人想到舊約的以撒,以撒是亞伯拉罕的獨有的兒子,是他老年得到、特別有感情的兒子,他必須要把他的獨子獻上,雖然最後沒有真的把獨子獻祭,但是在那個場景,會讓人讀到這節獻上愛子的經文時,不禁激動的感受到那位父親的傷痛。

有一幅名畫就描繪到木匠約瑟與耶穌,這幅畫之所以有名,就是小小的耶穌坐在木匠的家裡,約瑟正在做木工,畫中的光線的交叉,他鋸著的木頭就好像他正在鋸著一個十字架一樣,雖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又不是十字架,這就是畫者的高明;可是這幅畫之所以震撼人心,就是當耶穌坐在那裡,這位父親在鋸木頭,好像在為他兒子做刑具,從某種程度表明,上帝愛到極深,把祂獨有的兒子獻上,因為在黑暗的人世,沒有別的辦法。上帝不因為世界黑暗,就把這個世界重新來過,而最主要的是,耶穌來到世界上,正意味著上帝來到世界上,上帝透過耶穌基督與人同在。在黑暗的地方,上帝沒有放棄、沒有退出,而且祂還進一步的付出;在黑暗的人當中,帶給他們一線光明,這光明讓人看見上帝的愛而獲得啟迪。基督來世有兩層的意義,他彰顯了上帝的愛,就好像過去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受苦,在他們還沒有認識上帝的時候,其實上帝已經差遣摩西要去拯救他們了;今天,上帝主動的差派耶穌來,這是上帝的恩典。

恩典與審判

在恩典的同時,也有另一個意義,就是上帝的審判。在今天的經文,無論是以弗所書或是約翰福音,都讓人感覺到恩典和審判都是交錯的。祂來原不是要叫人滅亡,祂來是要叫人得救,祂要把祂的愛付出來,但是拒絕祂的人是得不到恩典的,所以,同時既是恩典又是審判。上帝來到這個世上,就是單指祂的恩典,但是人拒絕了,就變成審判。但是在審判中,上帝的心意回轉就又變成恩典。這是兩個不同的向度,但是恩典和審判交錯著在基督的事件上,在基督來到世間道成肉身的這個神學上;基督道成肉身象徵著上帝的愛用一個具體的行動來表明,所有聽到這好消息的人,都必須要有所回應,所以,凡信祂的就可以得到永生—一個永遠的新生命。

信心─用愛的生活來回應上主

什麼叫信祂呢?信並不是掛在口頭上說的。信,是一種回應,基督把生命獻上,而我們用生活,我們用整個人的生活來回應祂的愛,用愛來回應愛才是合理的。所以,有信心的生活是必須能夠真的被啟迪的,必須能夠真的去愛別人,而不是去操縱別人;這種愛必須是源於上帝而來的一種純淨的愛,是沒有害怕的。為什麼有人會用愛來操縱別人呢?因為有恐懼,當你隨時覺得這個人會失去的時候,你就會忍不住要操縱,你就會忍不住要做一些事情來把握住他,或者是讓他感覺到離開你很痛苦,所以你就會操縱他;因為有恐懼,所以愛就會有操縱。

真正的愛是讓對方能夠自由,這種愛是完全沒有恐懼的愛,這種愛就是來自於上帝聖愛的啟迪,真的感受到上帝的恩典時,那麼你就能夠放下心中的恐懼,真的能夠寬恕、包容,也真的能夠付出,不是形式上的付出,如此才能夠過一個真正信心的生活,我們也才能以信心的生活來回應上帝的愛。

結語:

所以,今天的經文給了我們很多的挑戰,在恩典與審判、在黑暗與光明之間,讓我們看到基督的降生和上帝差遣祂來所要執行的任務是多麼的奧妙;其中有我們要非常警惕的事情,剛剛談到我們要用愛來回應、用信心的生活來回應,我們就不能不依靠上主的帶領,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意志,若靠我們自己的意志,我們就很容易陷入恐懼的愛,或有條件的愛,或是依賴性的愛之中。但是在主的引導下,求主幫助我們的生命,可以讓跟我們在一起的人同樣也能得到真正釋放的愛,這愛的結果是使人得著幸福與自由。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