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6

顯現節期最後主日-基督變相主日--攀登榮耀的山頂

 
  
 

證道主題:攀登榮耀的山頂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玲姊妹

前言

  今天是顯現節期的最後一個主日,也是顯現節期的一個高潮。我們一起來回顧,整個顯現節期中,到底耶穌基督的顯現帶給我們一個怎麼樣總體的形象。祂帶給我們生命是怎樣的一個影響;此外這節期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或淺顯的角度來認識基督的形象。

  我們中國有一句俗話說:相由心生。表示一個人的內心狀態常常會顯現在他的相貌上面。所以據說很多企業家或將領選用人的時候,常常都會先觀察他的面相,試著先從看這個人面相,初步看看他是不是可靠?其實,雖然這樣做不見得有根據,但往往也帶給人一個提醒。

  所以,一個人的面相給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人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某一個角色,就應該有怎樣的面相,這種情況往往是我們從自身的想像投射到某種角色的形象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戲劇中的臉譜。大家想想看戲劇中的臉譜,包公是什麼樣子?包公是黑臉,有個彎月標幟。因為黑臉表示他辦案很威嚴,臉上有一輪彎月表示,他除了白天辦案,晚上也到陰間去辦案。秦檜是白臉,縮著肩膀。至於齊天大聖、美猴王,他的臉是花花的而且顯得很調皮、不受拘束。世界各國的戲劇,早期都靠臉譜把角色的性格,以及對他的印象非常明顯地區別出來。


歷代耶穌的形象

  到底耶穌的形象是什麼?在我們的副堂有一幅畫,是有一年在德國舉辦的一個研討會,送給與會者的一幅海報。海報中是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所畫的耶穌。有日本人筆下的耶穌、歐洲人的亞利安形象的耶穌、拉丁美洲人畫的憤怒的耶穌,還有我們中國人畫的帶有禪意的耶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察,都表現出耶穌的不同內涵的面貌。

有一位教義學史的學者(Jaroslav Pelikan)專門蒐集西方歷代的耶穌的形象(Jesus through the Centuries),他發現每個時代文化,對耶穌的認識都有不同的形象。比方說在第一世紀的時候,耶穌的形象是個拉比,祂是一個教師、一個猶太人的夫子。第二世紀開始,耶穌的形象是歷史轉捩點的轉折者,是推動歷史轉變的人,那時候祂的形象常常帶來一些新的、很不同的觀念。第三世紀的時候,耶穌又變成了外邦人的光明,那時福音一直往外傳,甚至外邦人的基督徒比猶太人還多,那段時期、文化所表現的耶穌,是外邦人的光明,外邦人之光。到了第四世紀,進入帝國的時代,帝國非常的龐大,耶穌不只是以前所想的萬王之王,祂更是宇宙的基督,是宇宙重要的掌權著。到了文藝復興的時候,對人是很重視的,耶穌形象的畫象就很重視人性的一面,耶穌臉上也有痛苦的表情,祂不只是臉上發光、整整齊齊的,而是祂也有痛苦的、遭遇苦難的一面,也有祂真誠對人的那一面。

  十九、二十世紀耶穌又有一個新的形象,什麼形象呢?就是解放者,耶穌是那些窮苦百姓的解放者。在拉丁美洲,在很多地區,耶穌是來解救他們的痛苦者;因為他們生在一個貧窮、受壓制,一些沒辦法翻身的弱勢百姓。那個地區的基督徒感到耶穌是一個幫助他們掙脫這捆鎖,使他們能夠得到釋放的解放者形象。

  在人類歷史中,不同文化的時期,都對耶穌有不同形象的描繪,反應出從我們人類的經驗而對耶穌有新的認識。不錯,這些都是耶穌真實的面相,但是對耶穌的了解,或人類描繪的形象其實還是在繼續進行著。因為我們人類的經驗越豐富,我們對基督就越有新的認識、有新的看見。耶穌不同的形象,會繼續在我們人間,讓我們有不同的體驗。


登山變相的基督與不斷工作的上主

  今天的經文講到耶穌登山變相,所以今天也是耶穌變相主日,是顯現節期最後一主日的主題。經課顯示幾個值得提醒的向度:第一個向度是:透過這個變相的事件讓人看到上帝的工作是一直連續不斷,從來沒有停過的,因為這個經文有很明顯、很多的隱喻,都跟舊約遙遙相對。猶太人來看這個經文,很容易看到裡面一些非常熟悉的事情。比方說,耶穌帶他們上山,耶穌一些重要的宣示都把門徒帶到山上去。上山對猶太人而言是很重要的象徵,像摩西就是上山取得律法,法版。以利亞在逃亡的時候也跑到山上去。上山對他們來講是一個特別的,不只是地理位置而已,更意味著心靈上一個重要的象徵。

  此外,福音書經課開始時提到「六天之後」,耶穌就帶他們上山,這個六天,跟出埃及記摩西帶他們上山的時候,雲彩圍繞他們有六天之久,是相同的天數。祂帶了三個門徒上去,就是彼得、雅各、約翰這三個核心的門徒。摩西也帶了三個人上去,出埃及記第24章那裡講到,摩西帶了亞倫、拿答、亞比戶,三個人上去。

  而且在舊約但以理書講到,人子要來,顯出祂的榮耀的時候,祂的臉色發光,白如陽光一樣,就是從天而降。所以在這裡,耶穌變相的時候,講到耶穌的衣服跟臉,像被漂過一樣,格外的顯得白淨,發出亮光來。而且有兩個人,一個摩西、一個以利亞,在耶穌登山變相的時候出現了,這二人在猶太人的歷史上是很重要的,以利亞代表著先知,摩西代表著律法,而這二人在地上生命結束時,跟一般常人不一樣。以利亞是被接升天去,火車火馬把他接上去。摩西,根據次經的記載,他也是被接到天上去。


  這兩個人為什麼要異於常人的生命的結束呢?因為他們要去做見證,上帝的工作一直持續不斷。如果我們看啟示錄第11章3-12節,講到末日的時候有兩個人要出來做見證,這兩個人他沒有講名字,但是看事蹟,一定猜得到是哪兩個人。這兩個人叫天不下雨,叫河裡的水變成血。叫天不下雨是以利亞,他在亞哈王時代,叫天不下雨有三年之久。讓河水變成血水,是摩西在十災中行的神蹟。這兩個人要來做見證,要人看到上帝的工作,見證上帝的工作一直持續不斷,沒有停過,從創造世界開始,上帝的工作沒有間斷過。上帝親自的創造,上帝也親自的來救贖。上帝沒有停過,這是我們在這個經文裡面第一個看到的,到現在我們仍在這個工作的當中。


登山變相的基督與上主的愛子

  第二個講到上帝的兒子─耶穌的身份。顯現節要把耶穌的身份顯現出來,祂為什麼有榮耀,祂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馬可福音非常重視耶穌的身份,馬可福音一開始就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後面有一大堆的記載。耶穌在祂任務開始執行的時候,祂受洗的時後,上帝的聲音說什麼?「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上帝親自見證祂的身份。在馬可福音第一章裡面,耶穌趕出污鬼的時後,污鬼說,「我知道祢是誰,乃是上帝的聖者。」祂的身份是很特別的,在馬可福音一再的強調。當門徒在風浪之中,在船上不曉得怎麼辦,耶穌讓風浪平靜了。這些門徒驚訝地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祂了。」

  馬可福音的見證問話,一再鋪陳著耶穌的身份。到了耶穌登山變相,又到了一個最高點,耶穌的任務接下來馬上要面向耶路撒冷,面對各種苦難的時候,在這最高潮的時候,上帝、摩西、以利亞一起見證祂的身份─祂就是上帝的兒子。上帝的兒子的身分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唯有上帝的兒子才能夠救贖我們,我們一再的講耶穌在我們身上有各樣的工作,祂要除去我們的罪,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不是另外一個人可以解決人跟上帝的隔閡。上帝親自創造,上帝也親自救贖。這就是上帝兒子身份的重要性。


榮耀與受苦

  在今天經文裡面還有一個重點,我們可能不大注意到的,就是受苦,因為這段經文的前面,耶穌有幾個重要的事件。第一個是,祂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這是到高潮前的序幕。「你們說我是誰?」彼得說,「祢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接著耶穌就講祂將要去受苦,因為祂去耶路撒冷要被棄絕、要被審判,最後要受死。彼得覺得這萬萬不可以,結果耶穌斥責他;之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這些人怎麼對受苦有這種態度呢?就對門徒說,「你們還未嚐到死味之前,就要看到上帝的榮耀。」今天讀的經文說,過了六天,就是這些事件之後發生的。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以前解經的時候很不了解,這些門徒還未嚐到死味之前,就要看到上帝的榮耀?很多早期教會的了解是,會不會是這些門徒還沒有過世之前,上帝國就要降臨。其實在這裡有個重要的解經的一個轉折,那就是耶穌告訴他們這個事件六天以後,就是耶穌登山變相,祂預先把上帝的榮耀彰顯給這些門徒看。所以耶穌把這個榮耀彰顯給門徒看的這個事件,一定要跟前面受苦的事件連在一起。

  受苦跟榮耀兩件事情是一體兩面的。人不是可以白白的享受榮耀的。一個得到大家肯定、儆仰而被頒獎的人,他一定在某方面付出過他的代價、有一定的成就,絕對不可能白白的就得到人家的儆仰。耶穌所彰顯出來榮耀的方式,不是祂行神蹟、不是祂有大能、不是祂的身份地位,最重要的是祂受苦,上帝的兒子親自受苦。

你們要聽從祂

  不是受苦就結束了,是在受苦中呈現榮耀。這經文把受苦跟榮耀結合在一起,而且上帝一再的強調,「你們要聽從祂」。上帝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祂。」耶穌所有的教訓,如果我們認真遵守的話,沒有一件是不必付代價的,沒有一件是容易的,沒有一個價值是不跟主流的價值產生抗衡的。祂要你做個徹底真誠的人,祂要你做個徹底依賴祂的人,祂要你去背負別人的苦難,祂要你去饒恕那些曾經傷害你的人。

耶穌所有的要求,如果我們真的聽從的話,沒有不要付代價的。大家可以仔細的想一想,我們現在所付的代價,其實並不多。但是你越真正的聽從祂的話,你就必需付代價。

  所以我們不能在傳福音的時候只告訴別人說,信耶穌可以讓你得永生,信耶穌可以讓你消災解病、可以得到任何東西。這些在信仰中是有的,但是並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當你透過受苦的時候,你才體驗到什麼是上帝的榮耀?什麼是上帝榮耀中的力量?你要經驗這個力量,你就必需經歷這段考驗。如果你想不經過這個考驗,去得到這個榮耀是不可能的。

所以耶穌登山變相這個事件,跟祂前面所預示的,祂預示祂的榮耀,預示祂將來要受苦有關。這個也同時給後代的信徒,要跟隨祂的人,一個非常重要的提醒。我們不能迴避,我們如果要跟隨主,就必須要面對這個。


更深地認識祂

  門徒,或者以利亞,或者以利亞的門徒以利沙,或者保羅也好,今天經課中提到的人,他們都被要求,對耶穌不能停留在一個非常淺薄的認識中。我們每一年經歷這個經課,經歷這個教會的禮儀年的每一個主題,每一個耶穌的事件,是要求我們每一年,帶著一個新的經驗,認真地生活。每一年在新的經驗中,對耶穌的形象有新的認識、有新的投射。因為你的生命要更豐富,你才能認識基督更深入,因不能從世俗的角度來認識耶穌。所以,把耶穌把門徒帶到山上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我們有時候必需要離開人群,有時候必需要暫時離開俗物,我們要必需要登到山上,必需要完全靜下來,必需認真的面對、思考祂是誰?祂與我有什麼關係?這是在我們信仰的過程中所必需面對的。


結語:榮耀的變相

  今天的經文對我們跟隨基督有兩個重要的提醒,一方面祂要求我們遵行耶穌的教訓,要我們用祂天國的態度來待人接物,而且為祂的教訓付代價。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到靈性的高原去,我們要上到山上去,我們對基督要有更深的了解。因為耶穌的教訓是知識上的,但是要對祂有更深的了解,以及跟祂產生一個重要的關係,讓祂成為祢的救主,真的成為你生命的主宰。這個關係是讓你的靈性能夠展開深度的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

  大齋節期近了,通常用這段經文做為大齋節的序幕,就是要求我們不要白白的讓這個節期過了,我們一同來成長,一同對基督有更深的認識。所以我們在節期中有種種的安排,其實都是要求我們不要停留在原地認識耶穌基督,不要停留在一個淺顯的角度來認識耶穌,讓我們能真的去經歷祂。為什麼這裡講到門徒只能看到耶穌的臉發光?不能描述祂的細節呢?因為人不能夠一次完全的認識基督,我們只能跟著我們生命的成長,每一個階段生命的狀態來認識祂。所以當耶穌要把祂自己全部顯現出來的時候,就是一個榮耀的變相。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