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28

聖靈降臨節第十五主日--捨棄魚而取熊掌

 
  
 

聖靈降臨節第十五主日

證道主題:捨棄魚而取熊掌

出3:1∼15羅馬書 12:9∼21福音書:馬太福音 16:21∼28

講員:蕢建華會督

序言:

無論在古代或現今,魚與熊掌都是人間美味的食物,若是這兩種食物只可選擇一個來吃時,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我們牧家這次到馬來西亞的邦喀島旅遊,我與一些人出海海釣,這是我第一次海釣,當我才放下魚錘、魚餌到海中,還不到一分鐘,我就釣到一尾石班魚,後來我與林烽銓牧師各釣到四尾魚,成為本會的釣魚高手,希望我們也能得人如得魚一般。那天中午我們吃的是海鮮大餐,其中一道湯,就是我們所釣的魚所煮的魚湯,這魚新鮮不說,肉質細膩,好嫩!真是人間美味。至於熊掌,我就沒吃過,我只吃過鴨掌,相信熊掌的肉質豐厚,一定比鴨掌好吃千萬倍。撇開保育問題來說,若有機會要我在魚與熊掌之間作一選擇,我也會捨棄魚而取熊掌;因為物以稀為貴,何況熊掌我還沒吃過,選擇熊掌這是自然的事。魚與熊掌是指二者之間難以取捨,例如家庭與事業,愛情與麵包不可兼得,必須作一痛苦的抉擇。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雖然不知道孟子怎麼會用魚與熊掌vs.生命與正義,其中並沒有任何引申的關聯性,孟子在說這個比喻時,是說:「魚是我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歡吃的;如果不能兩樣同時都吃,我就捨棄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要擁有的,正義也是我想要擁有的;如果不能同時兩樣都擁有,我就捨棄生命而堅持正義。」孟子說這話主要的目的,是要我們「捨生取義」,作一明智的抉擇。

在聖經中也有許多抉擇,例如上帝曉喻摩西要以色列民選擇生命,祂在申命記中說:「我今日明明告訴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過約但河、進去得為業的地上,你的日子必不長久。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作見證;我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且愛耶和華──你的上帝,聽從祂的話,專靠祂;因為祂是你的生命,你的日子長久也在乎祂。」(申三十:18-20a)這兒看見上帝苦口婆心的宣示、見證與勸勉,因為這個「抉擇」是非常的重要,是關乎人一生的長壽與福氣。若能揀選生命,其結果:首先是得存活;使以色列國得以存留與興盛。其次是得生命;得永存不朽的生命。最後是得居業;是在應許之地──「迦南美地」得享安息。

約書亞在帶領以色列民進「迦南美地」時也說:「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上帝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二十四:15)約書亞在數算上帝所給於以色列人的諸般恩惠後,勸勉以色列人要誠心實意的事奉耶和華,他極力的證實上帝的恩惠與能力,他清楚表明他自己和他全家必定事奉耶和華的決心,他一方面極力的勸說,希望百姓專心事奉耶和華,另一方面他讓以色列人自己作抉擇,是要事奉他們的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上帝呢?還是他們現在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抉擇就是要有取捨,不論選的對錯或好壞,是福是禍?都要選一個,捨一個。

一、「十字架的道理乃要跟從基督;」(福音)

今天的福音經課是「十字架的道理」,耶穌必須走十字架的道路,這是父上帝的旨意,照樣跟隨基督的人,也必須走十字架的道路,而走此路的條件則是捨己。耶穌走上各各他十字架的道路,是祂從小就明白的,十二歲時在聖殿中父母乃找祂,祂就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49)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四:34)「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的憂愁。』」(太十七:22-23)特別是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二十六:39)或最後被訂在十字架上說:「成了」。魚與熊掌是指二者之間難以取捨,必須作一痛苦的抉擇;而耶穌是在遵照父的旨意或自我意識間的取捨,或是受苦受死與享受門徒的愛戴間要作一取捨。

福音經課內容可分作兩部分。第一部分,耶穌的取捨;耶穌表示他要上耶路撒冷去,並預示祂將在那裡受難,被人殺害。使徒彼得勸諫祂不要去送死。而耶穌責斥他是魔鬼,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彼得只有世俗的見識,不懂上帝的旨意。說到彼得的經歷,我也曾有一經歷;就是還在讀神學時,認識師母已三年並談及婚嫁,師母在長老會的背景下;一般的師母要會司琴,但她不會司琴,所以壓力很大,再加上當時我已在牧會,當時的執事對傳道人的態度不太好,是較嚴刻的。所以,使得師母不敢嫁給傳道人。一天師母對我說:「你是不是可考慮一下,不作牧師,將來在教會中作長老或執事,以帶職事奉也是服事上帝。」並要我在上帝與她之間作一抉擇,當時我不知從哪來的力量,毅然決然的引用了耶穌對彼得所說的話,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後來我對師母說:「上帝呼召我獻身作一個全職的傳道者,這是我一身的職責、使命,我不會改變。」以後師母也就願與我結婚並配搭事奉。

第二部分,門徒的取捨;耶穌宣布,凡願意跟隨祂的人,都要捨棄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十字架是一種刑具,沒有人會甘心去背它的。但是耶穌繼續說:「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似乎矛盾;在這矛盾中,我將此句話改了幾個字,作了一些區分「因為,凡要救自己肉體生命的,必喪掉屬靈永恆的生命;凡為我喪掉肉體生命的,必得著屬靈永恆的生命。」今天我們也要作一取捨,是愛世界呢?還是愛父上帝?

耶穌指示我們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榮耀裡,同著眾使者降臨;那時候,他要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因之,在生命之意義與將來的審判下,我們也當作一明智的取捨,使我們有屬靈永恆的生命。

二、兩條路:摩西的抉擇。(舊約)

「路」(基督是主D10首)歌詞是「在我前面有兩條路,跟隨世界或跟隨主,我要選擇趕快選擇,我應該走哪一條路。我要禱告求主幫助,讓我明白讓我清楚,我要靠祂完全靠祂,選祂的路。跟隨我主不會失敗,越過高山經過大海,祂的柔聲會帶領我,我不膽去我不懼怕。我要禱告求主幫助,讓我明白讓我清楚,我要靠祂完全靠祂,選祂的路。」我們要完全靠祂,選祂的路。曾經有一軍團在做行軍演習時,他們要到一山頭集結,看哪一個單位最快完成任務;當一群士兵走到一岔路口,看見一條是艱鉅的山路,一條是平坦的大道,此時他們又看見一告示牌,上指著大道說「這是軍官走的路。」於是這些士兵不服氣,想為何軍官就走大道?於是他們選擇走大道,可是沒想到,若走山路只要爬上去就是目的地,而走平坦大道的卻要繞一個大圈,最後還是要爬上山頭。今天我們是走軍官的路還是士兵的路。愛世界還是愛上帝;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3-14)

曾經有一教會青年要在升學或就業間作一抉擇,一天在公車上,當公車轉彎時撞倒一騎腳踏車的青年人, 當場看見這年輕人死亡,給這年輕人有很大的震撼與看見,使他看到人的生命不長,不是只有老人才會死亡,所以要把握著現今去傳福音,而獻身傳道,並去讀神學院。在作選擇時不要想一箭雙雕;「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例如一個瓶子裡原本有許多的空氣,若將水灌入或沙土倒入,空氣就稀薄了,不可能有原先一瓶子的空氣,又有一瓶子的水或土。老約翰勸我們不要愛這個不敬畏上帝的世界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因為萬物都要過去,彼得也說:「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三:12-13)「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太六:24)因為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個有重心的人生,而人生的重心是由選擇所造成,所以,選擇是非常重要,正確的選擇造成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上帝在摩西接受屬靈的訓練之後,上帝就呼召就臨到他,上帝用異象的方式來呼召摩西要使用他,而摩西需作一抉擇,是否要承接此任務,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離開為奴之地,上帝使他看見大異象,這異象的意義可幫助他作一明智的抉擇;是繼續在埃及為奴,還是進入上帝所賜福之地,摩西的抉擇是上帝的引領,讓他看見大異象。A上帝的慈愛;這是上帝的憐憫,因「上帝聽見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就如耶穌見到許多人時,就動了慈心,而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

B上帝的保守;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這是表示上帝在如火的大試煉中,保守祂的百姓不至消滅。顯示上帝要保守他們、恩待他們,使他們存活。

C上帝的聖潔;上帝對摩西說:「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上帝要摩西認識祂,好使用聖潔公義的心來事奉上帝!特別說:「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我們都當選擇事奉的路去事奉上帝。

D上帝的信實;上帝向摩西提到祂與以色列人列祖的關係,說:「我是你父親的上帝,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意思是祂並不會忘記和他們所立的約,終必成全祂的應許,祂是信實的上帝,應許賜給先組的福也必賜下。

三、不要愛世界乃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書信)

保羅在羅馬書中詳述他所傳的福音,先指出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都犯了罪,再說明稱義與成聖之道,現在轉回他在一至八章的主題,而講到基督徒如何在實際生活上的運用,從以上經文中得知基督徒的行為法典;一個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獻身活祭的人是一個由上帝的靈在他裡面更新而變化的基督徒,在他身上就應該活出這裡所列出的各種美德;作為基督的門徒,理所當然的獻上,且要抉擇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來討上帝的喜悅。如羅十二:9-21所說的行為態度。

特別對於那些冤望我們的人應有的態度,我們必須記住,要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審判的是上帝,不是我們自己。並要更進一步做到以德報怨,以善報惡,這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意思是使他對羞辱有熱烈的感覺,深深的感到慚愧。中國一句俗語說:「吃虧就是佔便宜。」有些事不是看外表,也許外表上是吃虧,實際上卻是蒙福。結語:取捨之間

在人生中當一個機會的開始,正代表著另一個機會的結束,深陷在得與失的抉擇裡面,也面對著取與捨的循環裡。什麼是得,只有在基督裡才有所得,才有永恆的得著,別人是無從論斷,所以,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在基督裡所得的結果裡,在世俗的價值觀中,何嘗不也是一種失的結果。若我們在自認為取得某些好處之後,難保自己不會失去更多。「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目前的捨,不代表以後的失,永遠的失;從耶穌的登山寶訓的論八福(太五:3-11)中就可看出,讓我們在主裡有所取捨而成為有福。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