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21

聖靈降臨節後第九主日-- 雅各傳奇─伯特利之夢

作者:吳昶興
 
  
 

雅各傳奇─伯特利之夢

經文:創28:10-19;詩139:1-12、23-24;羅8:12-25;太13:24-30、36-43

吳昶興

      今天舊約的經課包括了幾個重要的元素,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雅各,雅各是以撒雙胞胎兒子的老二,但要緊的這是關乎亞伯拉罕家庭的故事,亞伯拉罕又關乎了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一神信仰共同的祖先,雅各是這段故事中很重要的英雄不能不講;第二個元素是敘事故事,在英語世界有個文學體裁叫做「薩格(saga)」,等一下我會解釋;第三個是歷史,很多人經常懷疑歷史,認為不可能有真的歷史,許多人對歷史學家做的事不太瞭解,對所謂有真的歷史充滿許多質疑。基本上,歷史學者最有能力做的是,與過去連貫起來,藉此來解析現在的疑難,並進而能啟發未來的潛能。歷史學者的任務就是如何從講簡單的故事,發展到解答人事諸多繁複的疑問,舊約中許多的故事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任務。

      人類早期的歷史,很多都是由故事組成。聖經學者通常會用一個專有名詞「敘事」(narrative)來指這樣由故事所組成的歷史。為什麼用故事?因為故事比理論好,容易記又有趣味,在趣味中又蘊涵著許多深意。根據舊約聖經學者Harris Elliott Kirk的看法,在古代長篇的故事中,常會有幾套個別經驗的陳述,這幾套的經驗就構成了一篇長篇的故事,但在這一套套的經驗裡,又都有一條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這些人生成套成套的經驗因此交織成了一幕幕生活的悲喜劇,用來說明人生的意義--「人為何生存世上?」或「如何生存於世上?」這樣的故事,在英語的文學體裁就叫做「薩格」。薩格也有點像中國唐朝開始流行的傳奇故事,記錄了一些瑰偉壯麗人類的事蹟,藉以傳遞某些經驗與教訓。這樣的故事注重生活中英雄的元素,透過英雄的事蹟表現出人生經驗非常之片段,我們研究這樣的故事,可以從當中獲取人類歷史不停往前的教訓。上帝透過舊約新約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人類生活悲劇的因素,然後我們能體會到上帝的旨意在我們生活的經驗中,祂所頒下的原則能萬古常新,永遠適用。讀這些故事,也會令我們感到像是在讀自己的故事,就像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然後我們會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們會感到聖經說的就是我!

      做為三教源頭的亞伯拉罕的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在這家庭中,有一條做為貫穿整個故事的脈絡,那就是上帝救贖的旨意,這是我們去讀亞伯拉罕家庭故事的敲門磚。

      雅各的傳奇,是聖經中最長的故事,想要用短短的一堂講道是無法說完的,他的故事不僅是舊約最長的故事,也相當富有人生的趣味,與我們現代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當我們在讀雅各故事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有些誇張,他的生命充滿許多驚奇,他的個性工於心計,許多的計謀令人咋舌,但這樣的人卻成為上帝將要重用的人物,並且成了以色列人的祖先。我們不要以為一個人進入了經典,便不能把他當人看,聖經從不護短,而是要我們能多多注重這些屬靈偉人,他們不過是血肉之軀,與我們一樣。他們跟我們一樣有家庭的背景,他們的父母對他們人格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影響。

      雅各出生一個充滿問題的家庭裡。他的父母以撒和利百加有了以掃和雅各之後,就發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做父母的弱點更加表露無遺。這兩個兒子的性情從出生開始就不相同,同時教育訓練他們已經很困難,如果父母能同心合作還有些辦法。然而以撒跟利百加自始就未能合作,他們從有了兒子之後,就有了裂痕,以撒愛以掃;利百加愛雅各。從這個開端開始生出許多不幸的下文。本來這個家庭是有信仰的,這兩個兒子是上帝給這個家庭的恩賜,他們夫妻虔誠的向上帝祈求,不僅求得一個,還求得了一雙。本來他們應該進一步再虔誠祈求上帝指導如何教育兒子,他們也應當彼此商量,互相幫助,然而他們卻沒有這麼做,他們各愛他們所愛的兒子。

      故事是這樣進行,可想而知結局如何。家庭不再團結了,並且還出現了裂縫,這裂縫是出在以撒的軟弱,以撒喜歡享受美食和安樂。有天以撒叫來了以掃,要在自己沒死之前,吃一頓美食。其實以撒吃了這頓美食之後,並沒真的死去,他還活了幾十年(根據他祝福時約100歲,創35:29說他活到了180歲)。這頓飯其實是滿足他小孩脾氣似的慾望,造成了長子名份買賣的交易,利百加也趁此機會使她所愛的兒子佔到了大便宜。利百加的計劃固然成功,然而後來的結果,是她夢想不到的,這導致他的父母不能確保雅各不受他哥哥以掃的報復,並且雅各要開始過著逃亡的生活。

      雅各他離開了家庭,開始他逃亡的旅程,去單獨應付世界。他到了伯特利,他不但沒有失眠,良心也沒有受到譴責,在滿天星斗的天空下,睡得舒舒服服,他找來一塊石頭當作枕頭,睡他的大頭覺。沒想到,他夢見許多天使,在一隻梯子上面,上上下下,他如同他的列祖列宗,從上帝那裡得到驚人的啟示。這個伯特利之夢,把看來不在乎的、生命處於低垂邊緣的雅各,使他看到了通往上帝之路。就迦南人習慣所立的石柱來說,通常有七呎高。我們知道雅各的身材是比以掃矮小的,但這時雅各的勇氣和力量已經有七呎高了。

      伯特利之夢是創世紀記載的第二個夢,第一次出現的夢,是上帝在夢中向亞比米勒警告他,不可奪取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做妻子。但伯特利之夢可以說是創世紀記載上帝子民所做的第一個夢。夢,在創世紀的後半部,成為上帝向屬他子民顯現的一個重要的媒介。伯特利之夢,象徵了雅各一生之中關於靈性的那一面。本來雅各對物質的需要非常強烈,他渴望做一家之主,要求長子的名分。雖然長子的位份除了有著物質的利益,也有靈性上的責任,但很明顯的,雅各在起初,對物質的興趣是比較濃厚的。可是伯特利之夢來了之後,把他這個物質的傾向改變了,雖然還是沒有一下子完全改變,可是雅各至少確定一件事:「耶和華真在這裡」。為了表明他良好的信仰起見,他建議從他所得的利益當中,撥出一個很大的百分比歸給上帝:「凡你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你。」這個話裡雖然還是有點物質的味道:上帝若這麼做,雅各他便那麼做。然而這已是雅各開始漸漸走向上帝應許道路的契機了。

      夢,是接觸上帝的一種經驗,也是雅各皈依上帝的經驗,二十世紀初奠定宗教心理學的泰斗William James對皈依的曾下了一個清楚的定義:「皈依’’表示自己意識到某種一向分裂、卑劣、不快樂的自我,由於比較穩固地堅持宗教的真實,逐漸或突然變成統一、優越而且喜悅的過程。」雅各也許之前也常常做夢,但夢從來沒有跟神有關係的,可能他常做的是他自己的夢,是如何讓自己成功的春秋大夢。過去,他很容易地就用巧智勝過了以撒和以掃,從這點來看,他以前做的春秋大夢很有一套,他身上有著勝過世俗力量,和統治人們的才能。然而伯特利之夢,向雅各開啟一種前所未知的能量,使他相信事物的另一面,那是眼不能見的一面。以前他天不怕地不怕,做了這個夢以後,他開始會恐懼,因為擺在他前面的是上帝的殿,是通往天的門。夢,給他一個新的挑戰、新的志向,要他往較高的靈性領域中去,然後得到一個可以穩定的立足之地。

      根據學界對夢所做的科學研究,歷史上對夢的看法有下列幾種:一、視夢為「神諭」,在中東地區巴比倫就有這樣的記載,求助者在神廟裡面受夢之後,再加以解析,藉以獲知神意;二、視夢為一種「肉體內在障礙的表現」,這種觀念在兩千年前的印度非常盛行,在印度的外科文獻曾報告說:「一個人屢次夢見自己被大魚吞下,或由山峰跌下,往往暗示著這人身體器官內有某種病變正在進行。」;三、視夢為一種「內在對美與善的追求」,理性時代歌德就說過:「人性擁有最佳的能力,隨時可在失望時獲得支持。在我一生裡有好幾次當我悲痛含淚上床後,夢竟能用各種引人的方式安慰我,使我由悲傷中超脫而出,而得以換來隔天清晨的輕鬆愉快。」;四、視夢為一種「靈感的、創造力的啟示」,德國的生理學家Otto Loewi曾在深夜夢見,如果利用兩隻青蛙一起作實驗,便可以解決他的「神經傳導」之理論,於是他清晨三點驚醒過來,馬上衝進實驗室,依樣畫葫蘆,結果這個實驗成果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五、視夢為一種「精神作用」,像弗洛依德,就認為夢是「願望的達成(wish-fulfillment)」,夢還分為夢的「顯意」和「隱意」,藉著對夢境中的象徵作出解釋,可以由顯意推出隱意來。雅各很會作夢,他的兒子約瑟很會解夢,約瑟說會解夢是出於上帝,由此看來夢可說是上帝介入人類生活的一種方法。

      雅各的夢似乎介於第一種和第五種,從這個夢,他得到力量,他知道要往靈性的方向走,但這個時候,他看來還不是分得很清楚什麼事關於靈性的事。因為從他後來發展的故事來看,基本上,他常常把靈性的事業和世俗的事業混在一起。但上帝藉著這個夢介入雅各的生命,使他能從屬世俗的生命漸漸走向屬靈的生命。

      雅各過去用不正當的方法獲得了長子的名份,也搶了以撒原本要給以掃的祝福。伯特利之夢,是他第一次與上帝見面,可是他卻沒有遭受到責備,因為他若有受責備的必要,上帝在第一次與他見面的時候,又為何不說呢?所以雅各雖然有了短暫對上帝的恐懼,但他還是滿懷歡欣地做一個有家產豐富的人,產業對他來說,是目前第一要緊的事,靈性方面或許還可以等一等。伯特利之夢所引發一連串的生命經歷,彷彿也是我們信仰歷程的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伯特利之夢,那是和上帝最初相遇的地方。我們在信仰歷程裡,會有屬靈屬物質的模糊地帶,有時以為對,有時以為錯,甚至搞不清楚,上帝的介入我們的生命,將會慢慢去除那個模糊地帶,直到我們完全屬於祂。

      最後,在這個故事裡,有幾點值得我們去深思的:

一、上帝和亞伯拉罕的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上帝要一個領袖人才,以撒顯然不配。因此聖經講以撒,講到雅各成人以後,就不再提以撒了,再提到以撒是在他過世的時候了。雅各的兄長以掃顯然也不配,他某些的人格特質和他的父親極為相似,因此領袖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雅各身上。他才是上帝挑選來負起民族使命的人才。


二、然而在做伯特利之夢之前,雅各也是不配,雖然他有很大的才能,但還缺少道德上的資格。這一部很長的「傳奇」,慢慢正在開展,這故事告訴我們,這個不夠資格的人,怎樣經過困難與痛苦,變成一個能負起大使命的一家之主。


三、雅各傳奇故事的轉折值得我們注意,雅各得了長子的名份,看起來是機關算盡,似乎得到勝利,然而結果卻是失去了家中所有的地位,最後得過著逃亡的生活。假若這個局面換成他的父親以撒,恐怕只有死路一條。但雅各比他的父親強得多,也許他看了這個亂七八糟的家庭,自己不如跑出去一趟較好,他至少有顆冒險的心,願意為他的生命搏一搏。


四、聖經沒有明說雅各出走的心情如何,但我們可以推測,雅各清楚他離家的原因。照理說他應該為了自己做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感到慚愧。但他似乎沒有,因為他在曠野之中,露天住宿,枕在冷硬的石頭上,在這種極差的環境下,他卻還能安眠。然而上帝主動尋找祂的子民,將滿不在乎的雅各從絕境中尋回,詩篇139:1-9對此有所回應:「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1-3節)’’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7-8節)」這個夢是雅各一生的平安之源,也是他一生的痛苦之源。這個夢開始使雅各經歷了許多人生痛苦的經驗,當他輕忽了這個夢就會失去機會,難於達到上帝所指示的目標,也無法使他得到應有的享樂和榮耀。


五、雅各後來的生活,成為人類生活經驗的準則:一個人若失去對上帝的盼望,就會自取痛苦與憂愁;若沒有了上帝的盼望,生活就會成為無法解決的悲劇,好像羅馬書8:24-25說的:「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雅各得了這個夢之後所要學習的就是忍耐等候上帝,然後他才能承繼他祖父亞伯拉罕的使命,完成上帝在人類中的計劃。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