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後第二主日
證道主題:立約-與創造的主同工傳道書3:1~13
啟示錄 21:1~6 馬太福音25:31~46 證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楊秀惠姊妹 前言 今天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個主日,就好像今天的舊約經課傳道書所說:「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所有事情到達一定的階段就會有的新的發展。這段經文提醒著我們,時間雖然是循環的,但同時也是有階段性的。且每一段時間看似被動的發展,其實也有我們主動的成分,我們在裡面要有所作為、與責任的;我們要一年要比一年更新,每一個階段要比每一個階段更加成長。正如古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新的開始我們要反省。反省我們的身份,再一次反省我個人的身份是什麼?也就是「我是誰」的問題,反省這問題的用意是不讓我們迷失了方向;此外,也要反省在這個信仰的群體裡面,我們的身份是什麼?我們為何在這裡崇拜?為何在這裡讚美?我們為何會成為一個團體?這是「我們是誰」的問題。 聖經基本上已向這些問題提供了信息。貫穿舊約與新約裡面的一個最重要的觀念,就是「約covenant」這個字。在舊約時以色列民族被稱為立約的子民,這民族與其他民族不一樣,他們跟上主是有立約關係的(他們是誰)。 「約」是在自由下抉擇受約束 「約」berith原意是「腳銬」,如同犯人的腳被腳銬鎖住了一樣。可是此處的「約」是指我們與上帝一種相互約束的關係,這不像犯人是不得已被綁住的,而是選擇、決定去受束縛,選擇和祂有關係。好比婚姻約,結婚後就不比單身那麼自由,有了婚約後,生活或多或少都增加了束縛,但是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追求成家嚮往婚姻生活呢?人為什麼還會這樣渴慕被婚約束呢?那是因為「愛」,在「愛」的裡面人們願意被約束,願意受到一些束縛,用我們的自由選擇去受約束。在信仰上同樣的道理,上帝是自由的,但祂卻選擇與人立約,自己受束縛,我們在信仰中也再一次主動地抉擇,抉擇與上帝有一個特別的關係,看起來好像受到束縛,但是其中有「愛」的滋潤;反而獲得更大的自由,個中的道理則要靠我們親身去體嚐了。 新的約─新的生命 在舊約中我們看到先知不斷的提醒百姓以下的信息: 「你們不要離開了上主的道」、「不要背約」、「你們要回轉」、「回到我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是立約的子民」等等。特別是到了先知耶利米的時候,耶利米說「時候到了,我要與你們立新的約」。更進一步提到「約」,不是死板板的約,上帝的「約」隨著我們的了解,不斷地加重祂自己所要承受的責任。不要忘記我們在「約」裡面是被約束的,同樣地,在「約」裡面上帝也被約束,上帝主動被約束,而且不斷地在「約」裡面也強調祂自己被約束的成分,祂要求人類在每一個階段去更新,去了解「約」的內容。耶利米提到新的約,是律法要刻在人的心上,而不是在刻石板上,意即上主要賜給我們新的生命,是律法-上主的道內化在其中的生命。這個新的約的實踐,要到耶穌的時候才完成。 所謂新的生命與新的「約」是將這律法刻在人的心裡面,有一天,人不再需要靠外在的壓力使我們去守約,而是由心底裡面很樂意、願意地去受束縛,願意去守約,願意去行善。「善」不再是外加給我們的東西,「善」是由內而外延伸出來的一個生命的力量。耶穌在聖餐時一再地提醒「這是我立新約的血,是為你們眾人流的」。耶穌再一次肯定這「約」,並且用祂的生命來成就這約,不但是完成祂自己所要負的部分,也賜給了我們能夠完成我們自己的部分所要負責任的力量,這就是新的生命的力量。 所以人必須要為這個「約」做抉擇。過去在伊甸園裡,人選擇了悖逆,對上帝的要求不順服;但是在「約」的裡面,我們選擇了順服,再一次抉擇立志。所以每當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要去思考,今天身為新的一群立約的子民,我們與上帝之間的約、與上帝的關係是如何?在衛理宗傳統裡面很重視立約這樣的概念與實踐,在傳統裡面每年的第一個主日我們稱作「立約主日」。現在所用的立約禱文,可以源遠追溯到17世紀,衛斯理從早期長老會的禱文內擷取出來的,經過他的反省放在這立約禱文內,他要求我們要時時不忘所立的約。人類有自由選擇的意志,有選擇就必須要有所委身,有所委身就必須有所責任,這跟整個衛理宗的信仰是息息相關,所以我們的恩典是「負責任的恩典」Responsible Grace。 創造與立約 我們每個禮拜讀的使徒信經裡面,第一句話就是「我信上帝」,我們用「創造天地的主」來形容這位上帝。我們認定上帝是創造天地的主,所以整個世界的創造是有目的,創造者的目的是整個世界的命運,是受造的世界必然的走向。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活在當下,只能配合上帝,在其中發覺祂的美善。 這旨意對我們是美好的,不是命定我們不得已地去守一些無謂的規則,而是要讓我們行在他的道(路)上,嚐受到祂為我們預備的各樣美善的經歷。此外,在上帝創造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人是被創造的,聖經裡面特別提到,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所創造的,而且派他管理上帝所造的一切。這兩件事情是一體兩面的,人因為有上帝的形象,所以他可以作抉擇;人因為有上帝的形象,所以他可接受上帝給他的任務;人因為有上帝的形象,所以人有能力去執行上帝給他的任務,管理這創造的世界。 今天讀的啟應文詩篇第八篇,就是詩人讚嘆上主給人非常崇高的的地位,上帝將祂的形象賜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做決定,在自由中選擇和祂有一個更新的關係,在自由中承接祂所給我們的力量。然而上帝派人管理這個祂所造的世界,而上帝在創造世界之初,聖經裡面說上帝對整個世界有個終極評價,祂所造的世界「甚好」。祂的作品非常好,祂所造的世界是很好的,包括人的被創造在裡面,應該是通向最好的境界。我們實際看看這世界顯然不是這樣的。 共創新天新地 在今天經課啟示錄21章1~6節,有一句話很耐人尋味,祂說「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難道新天地都是陸地,沒有海嗎?其實這是一個重要的字,這「海」是個雙關語,特別在希伯來文裡面「海」的雙關語是「怪獸」、「海怪」,這怪獸不是普通的怪獸,英文稱牠是leviathan巨獸,這巨獸象徵一種勢力,神秘的力量。本來上帝創造天地是好的,可是其中仍然有災難,仍然被試探,而且在這其中還會被罪惡所掩埋,所湮滅,整個世界有眼淚,有悲傷,這都不是上帝造這世界最終的希望。啟示錄的作者形容世界的現象是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神秘的力量既不是高於上帝,也不是上帝特別創造來的,而是當上帝把選擇權給大地時,將自由意志、選擇能力給人時,就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人的當中,試探著人類;在自然界的當中,這力量使也使得這世界有災難、有眼淚、有悲傷。 我們無法得知這力量的來龍去脈,這是「苦難」的奧祕,在人理解的限制以外。但是我們知道,最終這股力量要徹底的消失,為此基督也曾親自來到世間,用受苦來完全戰勝牠。我們知道基督呼召我們有來受苦,勇於受苦,可使我們免於恐懼,免於被試探所勝。 最近看到南亞巨大的災難,海嘯捲起6公尺海水打在城市上,自然的力量令我們感覺到多麼龐大,我們無法了解這神秘的力量到底如何形成的,將來會如何?因為我們人類的智慧有限,知識也有限,但聖經讓我們了解世界的實狀,我們是在這不完美或創造仍未完成的世界上。儘管這世界現在並不完美,儘管這世界仍有邪惡勢力,但是到「那一天」我們會勝利,我們在與上主的合作下終必要完成創造的成品─新天新地,在這新天新地裡「海」要不見了,這股神秘的帶來災禍的,使人有眼淚,使人悲傷的,使人陷入罪惡的力量,在那個時候要完全消失,新天新地才算完成,這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個奧秘。也是祂給我們應許,祂要我們立志跟隨祂,我們一起來經歷這邪惡的力量消失的過程。 人類有上帝的形象,與上帝站在一起,這世界終有一天會達到上帝標準。我們曾經選擇背逆,曾經選擇不善,每到立約主日時,就給我們機會再一次選擇是否要順服、要行善、要做個順命的管家。上帝把這受造的世界託付給我們,我們就要把它管理好,耶穌本身就是做這樣順服的表率、典範,祂順服上帝給祂的命運。 上禮拜的經課我們看到,耶穌出生在一個沒有住處的情況下,生在馬槽裡。接著就遇到苦難,一生中受苦難,直到終了。在苦難中祂選擇順服,而且完成上帝使命。我們跟隨祂的人也必須如此,也必須在跟隨上帝的步伐當中,不斷的去學習,緊緊的跟隨,緊緊的調整,不斷地更新,不斷地成長,而且能夠承受責任,每到一段時間我們就要思想,我的身分是什麼? 當我們在主面前再一次立約,享受祂的恩典,用委身來作回應,我們有責任要讓我們個人有最好的充實,讓個人有很好成長,讓我們的家庭按照上帝的指引有美好的見證。我們有責任教養子女,有責任孝順父母,有責任將大地管理的更好;我們有責任要事奉,我們有責任要服務。 結語:立約的群體─在世的僕人 在今天立約禮當中會讓我們重溫當初我們所立過的誓約,曾立過這樣的心志。特別對個人部分,對家庭部分都很清楚;事奉方面,特別選出來的執事同工,也準備再一次立約;服務方面是我們比較弱的一環,但是今天的福音經課提醒我們,我們不只是一群等候新天新地來臨的人,我們就可以不理外面的世界。 耶穌的比喻告訴我們,還有很多人赤身肉體,有人受到監禁,有人在痛苦裡面,我們都要去關顧他們。我們這個信仰群體也就是教會,教會主要的本分是什麼?教會就好像是基督的身體,這意味是他要代表基督成為這世界僕人,基督來到世界成為人的樣式,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別人,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這個團體的身份。 有一比喻提到在海灘附近有一個救生的平台,在平台上有救生員,救生員可在此觀看是否有人超出警界線,或是有災難時,則可趕快去救援。但是海水很平靜,大家都在游泳,也沒有發生任何變故,救生員心理也就鬆懈了,接著泳客也游到平台上與救生員聊天,且說救生員很辛苦,拿些果汁給他喝,後來又有許多人上平台一起聊天,於是更進一步在這平台上開起派對,他們忘記這是救生台了。大家正玩得很高興時,有人溺水了,可是沒有人知道,因為當時大家玩得很高興。 教會就像這救生員要很小心,他的責任是與上帝一起同工。使這受造的世界成為最美好的世界,使人類的社會更加公義,人性不致被扭曲成到邪惡的地步。 就從我們的個人,從我們的家庭,從我們的社區到整個世界,作為這個信仰群體的我們要一代接一代要努力,要使它成為最好的。我們不能忘記了教會─立約群體所應扮演的角色與責任。 新的一年讓我們彼此勉勵,讓我們一齊在主的面前立約,讓我們回到我們的身分,回到我們的責任,我們相信上主必會照著給我們的任務,給我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