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齋節期 ﹙三﹚
作者:龐君華
 
  
 

大齋節期的第一主日無論是甲(A)、乙(B)、丙(C)年的主題都是以耶穌的試探temptation作為焦點。作為通往復活之旅的序幕,大齋節期第一主日以耶穌勝過試探加添我們的力量,從個人到教會步入一個更新之旅。

大齋節期的第二主日也一樣,無論是甲(A)、乙(B)、丙(C)年的主題都是以耶穌登山顯榮作為焦點。耶穌登山變相的事件,是在門徒與耶穌一同退到山上,預先見到的主耶穌所顯現出來的榮光。


臉上反應出榮光使我們想到摩西的經歷。這兩次的經歷,都是發生在上主重大的計畫時─一次是摩西接受了律法,這是作為新的選民所必須要實踐的一種生活的方式,藉著這種方式呈現選民的一種新的生活素質,進而為一種人類生活新的典範。主耶穌受難離世以致復活,對人類的歷史的重要性更不在話下。

這兩次的榮光顯現,是上主臨在的重要象徵。當時的人(甚至我們)雖然不能參透上主的全盤計畫,但是從榮光的顯現,感受到上主的臨在那種神聖及偉大體驗。這種體驗在我們的靈修中是很重要的經歷。

當時彼得雖然有如此重要的體驗,但是仍然無法知道主所要走的路,不能明白上主的計畫,所以他會要求設三座帳棚留在山上,但是這個經歷隨著彼得經驗的成長,他才逐漸明白到上主的偉大。在彼得後書(1:16-18)中,也就是他感受到要離世前的日子,他提醒並激勵讀者要殷勤、不要閒懶,將來進入基督永遠的國度時,他更進一步描述他當日的經歷,他形容那是「上主尊貴的榮耀」,「極大的榮光」。

在他成長的經歷,那一次的對上主臨在的體驗,肯定是他重要的經驗,他用他的一生─他的受苦,開廣他靈性的容量,才越發體驗到這榮光的尊貴、偉大。所以他不在眷戀山上的帳棚,坦然的預備要離開他人間的帳棚(1:14-15)。

我們未必在靈修上都有這種及特殊的經歷,但是我們要在崇拜及靈修中,有上主的臨在的意識,這不是刻意去製造的氣氛,但只要我們用心及專注,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分心,一定可以察覺到上主的臨在,因為上主本來就臨在在他所造的世界。公共的崇拜、個人的靈修就是我們集體的或個人的一同感受上主的臨在、體驗他的神聖與偉大的榮光。然後我們將這榮光反射到我們的生活中去。我們一方面從這個領受中重新檢視及釐訂我們的生活的方向,一方面我們也從生活的體驗中,開闊我們靈性的容量。這樣在信仰的生活中,我們的靈性才能得到孕育,才能不斷的進深。

所以在教會牧養上,我們藉著大齋節期,要求會友們一同展開這一段靈性之旅,目的就在此,除了每主日的崇拜之外,我們特別安排、鼓勵會友在這特定的時期,關顧自己的靈性,相信對於我們這個以「文化作為宣教取向,以國度作為牧養向度」的團契,反省我們的處境,才會有更深的批判,更大的勇氣,更深的愛及委身。因為我們能辨識出這是上主臨在的地方。請特別謹記「沒有靈修或靈性追求的社會參與,往往都會帶來深沈的挫敗感。」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