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21

大斋节期第四主日

 
  
 

经课:约书亚记 5:9-12、哥林多后书 5:16-21、路加福音 15:1-3,11-32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黄冬玫姊妹

前言
今天是大斋节期的第四个主日,通常第四个主日也来到大斋期的中间。如我们过去所提出大斋节期好像是一个旅程,像耶稣往旷野走的那个旅程一样。从旅途来看,这时候好像是来到了旅途的中点,我们坐下来,休息片刻,我们需要重新得力,我们需要重新上路。大家都知道,有些事情过了一半是一个关键点,如同我们看一本长篇小说或大部头的书,虽然你对这本书很有兴趣,但是刚开始时总有犹豫,这本书又厚又重,先姑且看看吧,心态上随时都可能放弃,可是当这样看过一半以后,阅读的动力就不一样了,心态上肯能更积极,这本书要是吸引你,你会下定决心看完为止。如果他仍无法吸引你,你可能认真的考虑,是否要继续看下去。

我们在座很多学生,在写论文或写报告的时候,大概都有这样的心情,一开始的时候会想,怎么可能写得完,所以很多人开始的时候等待下笔的时间是很久的,然而,写著写著,当论文写作超过一半的时候就发现好像灵感就出来了,写作的速度更快,很快的你的论文就完成了。你就会发现原来前面等候很多的时间。在中间点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是要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加得警醒,有时候我们要停下来稍微想一想,稍微重新整顿一下,继续的上路。

续奔前路的转捩点
今天刚才所读的经课,其实今天的经课都有这样的意味。在旧约《约书亚记》里面,讲到约书亚带领以色列的百姓,从埃及出来到了应许之地。他们不只是来到中间点,他们过了两条重要的河,一条是红海、一条是约旦河。他们来到吉甲这个地方,经文说他们停下来,他们不是立即往前走,他们脚上所踏的就是一个应许之地。此时,上帝要他们先安静下来,在得到礼物之前先沈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应许之地是上帝应许给他们的,是恩典是流奶与蜜之地,可是同时又是充满著挑战。经上记著说,吗哪就是这时候停止的。他们要开始吃这地上的土产,他们要面对另一个更真实的世界。上帝用另外一种方式要带领他们,不是直接把吗哪赐给你,让你的身体得饱足,而是让你经过挑战,在迎接挑战当中得到力量,得到恩典。我们所面对的应许之地,同时也是充满了挑战的地方、充满艰难的地方,要靠著我们与主同在的经历,使她成为我们真正的应许之地,真正的福地。

今天书信的经课也是如此,他讲到一个新造的人-new creation。这是个得到上帝宽恕的人、与上帝和好的人,他就好像是一个新造的人一样。他得到上帝的恩典,他继续在世上的生活,继续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当然一个新造的人,并非从此只能留在教堂里面,而是要从此带著上帝的恩典上路,面对我们人生继续要走的路程。

今天我们所读启应诗篇,诗人也同样的表达了一种被宽恕、被赦免、得蒙上主赦免的人他是何等有福啊!这被赦免也就是被宽恕、被怜悯、被接纳,他就不再背著沉重的包袱,感觉上帝的愤怒常在他的身上,或者活在一个四面楚歌的环境里,而是上主的慈爱围绕著他。

如果你的生活,常常觉得四周都是敌人,所有的人都对不起你,所有的人都要算计你,那么生活是何等的沉重,这样的路是多么不容易走!但是在这旅途中暂停片刻,认真的知道自己是被接纳、被赦免、是有恩典的。我们彷佛在中途有一个转捩点,带著祝福重新上路,从四面楚歌到四面恩典环绕。

今天的福音书是更加的生动,这福音书,耶稣说讲的这个故事-浪子回头,千年来传颂不已。每年的讲道无论在任何的年节,都会提到这个故事。这故事非常得感动人,首先,人最注意到的就是这个浪子—小儿子,他跟父亲提出了要求分家产。在当时的习俗里面,向父亲分家产是父亲死了以后的事情。父亲过世了,那把家产分给他的子嗣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小儿子却在父亲在世时提出分家产的要求,这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彷佛在说「父亲你去死吧,你已经没有用了,其实我可以当家做主,我可以做得比你更好。我不愿意留在这里,你把东西给我,我会做得更好。」于是,他父亲经不住他的要求,可能他又耍赖、又禁食的,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从此他就离开了父亲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开始寻找自我的满足。这样的离开家是一种带著带著决裂的离开,这是和父亲的一种决裂。他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很有能力,可以应付他前面的道路。但是结果他迷失了,他在没有恩典的地方尝试找到喜乐,尝试找到他的幸福,他就会迷失了,而且迷失得很惨。他的家产用光了,流落在猪舍里,他的朋友能给他最大的恩典就是给他一份工,让他在猪舍里跟猪争食。这时候他突然间醒悟过来,我为什么迷失在这个猪餋里面呢?我的父亲家里不是有很多的佣人,有很多的食物,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他脑筋一转生了一个念头,「我去向我的父亲认错,那怕是他让我做一个长工,也比现在在猪餋里面要好。」所以他就动身回去找他的父亲。

这个故事第二个显著的人物就是慈父,其实有更多的人觉得这段比喻的重点要摆在这个慈父身上。我们看到这个经文记载这个慈父不是在家等他回来,好像突然听到儿子回来了就说:「好吧,叫他进来」,然后听他忏悔,然后再重新接纳他。不是的!父亲远远的就看到儿子,跑过去接纳他。可见这个父亲常常盼望著儿子回来,可能常常去看看田里的人在工作在做庄稼、在做畜牧,他也看看远方的道路,儿子有没有回来的一天。

谁晓得这个小儿子回来会有怎么样的遭遇,大儿子的佣人可能就觉得,你这个败家子,你回来做什么,你已经把父亲的财产挥霍了一半,你还回来做什么,有可能会他们会给他羞辱,让他没有颜面得归家,于是就会回到世界去。

但是这父亲跑上前去,抱住这个儿子,和他亲嘴,然后接纳他。接纳的象徵就非常重要,他重新要人把他的外套给他披上,恢复他儿子的身份。把戒指给他戴上,他仍然有做儿子的权力,将来还是可以继续继承他的财产。至于那些损失的财产呢,在父亲来讲跟本不值得一提,因为对他来讲,更重要是有一个生命回来!这里父亲是全然地接纳,使这个浪子再重新变成儿子,完全是基于父亲的仁慈。这种的接纳,使得他能够回转。当这个儿子跪在父亲面前,想要说我就做你的长工吧,他回来的时候充满著各种的焦虑,就好像雅各要回到他的故乡的时候,要见到他的哥哥,他也在渡口充满了各种焦虑一样。所有的人要回家都充满了不同焦虑,当这父亲主动的接纳、主动地把他抱住,主动的表达一种彻底的接受,彻底的宽容,这个儿子终于可以在他迷失的路上回到了正轨。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验,曾经觉得自己满有信心,觉得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然后有一段时间你发现你迷失了,你是不是也在回家的途中?是不是愿意回到上主的恩典中?愿意接受上帝所给你的宽容,并享受他对你全然的接受。

这个浪子和这个慈父的故事千古以来给迷失的人得到安慰,常常有人听到这个故事或听到类似的诗歌会想到要回家。但是故事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大儿子,大儿子的表现令人诧异。当他回来听到父亲在为小儿子庆贺的时候,他觉得很奇怪,怎么父亲今天无端端地要庆祝。当他知道是为这个浪子在庆祝的时候,他非常地不满,于是他就不肯进去。这时候我们就看到这个慈父走出来,他不是在房子里面说把老大叫进来跟他讲几句,很多父亲是这样子,但是这个慈父走出去跟他谈。父亲听他的抱怨说:「我常常在你的身边,我从来没有违背你的命令,但你从来没有为我宰杀过一只羊羔,今天这个浪子回来,败家子回来家里,你竟然为他宰杀牛羊,这样公平吗?」

大儿子向父亲提出了抗议,对父亲的不满是可以想像的。可是父亲告诉他说,你在我身边,你常常有我,我的一切也就是你的一切,那你还抱怨什么呢?

这里其实反应了很重要的事情,常常在父亲身边的大儿子,是不是真的能够了解父亲的仁慈呢?是不是真的像他所说,我遵守你的一切命令呢?至少有一件事他没有做,他没有去找小儿子,他如果真的明白他父亲的心意的话。虽然他的父亲叫他做这个做那个,他都做了,但这还不够,一个真正孝顺的儿子,应该是看到父亲愁眉不展、常常望著远方,他就应该去找这个小儿子回来,找他的弟弟回来。可是事实上他并没有,他只觉得我该做的都做了,我应该得到你的仁慈。此外这个故事也显示一个非常令人警惕的地方,就是常在父亲身边的儿子,常常享受父亲所有的,竟然没有感受到父亲的仁慈与恩典!不然他不会对小儿子这样严厉、要求标准是这样的高、毫无宽容的心。这个故事让我们继续去思想的是,故事就停在这里了,耶稣没有再继续讲,大儿子后来怎么样了,留给我们去思考。如果你是其中的大儿子或小儿子甚至父亲,你会如何?

大儿子可能会跟父亲道歉,然后去抱著小儿子,抱著弟弟一同来庆祝。也有可能这大儿子就转身而去。不知道,因为这故事还在发展,耶稣讲这比喻时的税吏、罪人、法利赛等都可以在比喻中找到他们自己。今天在你我,在教会内、在教会外,故事仍然继续的发展。这个故事重点是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父亲的仁慈、宽容。

犹如父亲的仁慈、接纳、宽恕,改变了浪子的命运。上主的赦免也改变了诗人沈重的生命,上主的爱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命成为新的创造。

仁慈比智慧更好
其实在犹太人的民间留传著一个小的故事和这个节期有关,故事提到到所罗门王。话说所罗门王是很有智慧的君王,甚至在民间的传说中所罗门王是可以跟鸟兽讲话,他可以通晓动物的语言。他非常聪明,掌握了天上、地上所有的知识。

有一天这个所罗门王的爱妃生日,他就对爱妃说:「你要什么我都送给你。」这位爱妃说:「我要全世界皇后、嫔妃都没有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希望要有一个用鸟嘴做的宫殿,因为各式各样的鸟嘴让人家看起很漂亮。」

所罗门王就答应她的要求,他用超凡的智慧就叫所有的小鸟全部都集中到他的宫殿来,准备要跟他们宣布说我要做这样一件工程。这些小鸟都不敢违抗他的命令,都来了。只有一只戴胜鸟没有来,所罗门王就非常生气,这只平常都很听话小鸟,今天怎么不来了呢?过了许久,大家都等的有点不耐烦了,这时戴胜鸟才慢慢飞来。「岂有此理,叫你来而为什么珊珊来迟,」它说:「国王,对不起,我在路上被一些事情困住了,所有我迟到了,请你饶恕我吧!不然的话,我出三个谜语给你猜,如果万一你没猜中的话,你就放我一马吧。」非常自信的所罗门王,就答应它:「你就出谜语给我猜吧」

戴胜鸟说:「世上有谁是不生也不死的,没有经历过生死的?」所罗门王就笑一笑:「这很简单,是至高的上帝从来没有经历过生跟死」,戴胜鸟再问:「那世上有什么水是没有经过天上也没有经过地上就掉出来的?」国王回答说:「这很简单,这是泪水,没有经过天上没有经过地上没有经过河流就掉流出来。」这时候,这些小鸟们突然间眼中都含著泪水,戴胜鸟再继续问:「世上有什么东西是能够柔软到能够喂食给幼鸟,不伤到它们,又能够坚硬到能啄破树干把虫抓出来?」所罗门王说:「当然是鸟嘴。」

所罗门王突然间若有所悟,他知道戴胜鸟要跟他表达什么了。他就在那里叹息:「唉,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有鸟嘴、这些鸟嘴能够生存得好吗?只是为了他爱妃的宫殿,看起来很体面,但是这些鸟却失去了他的嘴,这是很残酷的事!」所罗门王自己叹息的说:「原来,仁慈比智慧还要重要。」仁慈比智慧还要重要,仁慈包括了宽容、包含了宽恕、包含去同情去了解。这些比你拥有天上、地上的智慧还要来得重要。聪明一时的所罗门王竟然不能体会到小鸟没有嘴,生活是多么地悲惨。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容易是这样子,我们常常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人,所有的标准都在我们身上,我们算起别人的毛病可以如数家珍。我们在谈话之间常常毫无宽容,这是值得我们去反省的。

一个真正感到自己有限、真正感到自己需要被宽恕的人,其实他就是离上帝最近;那些觉得自己不需要宽恕,觉得自己能力满满,自己是世上一切标准的人,这个人是离上帝最远的人,即使他满有智慧,且常常在教堂里。

感到亏欠是生命的转捩点
最近我有一个失散很多年的同学,突然间来找我。他说跟我分别这二十多年间,他生命经历过很多生命的艰难。他提到他妹妹受洗的时候邀请他到教堂观礼,他说到当讲员读了一句圣经,要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时,他非常感动。这经文我们耳熟能详,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我们都知道,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的重点不是次数,而是彻底得饶恕别人。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讲员的重点在饶恕他人。但是这位朋友他所感动的是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真好,因为他感觉到他说有生以来得罪别人不只七十个七次!他的父母、配偶、他的小孩,他所爱的人、甚至认识不深的人,都因他受过伤害。我们在教会的人很少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经文!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信仰的人,能如此敏锐地感到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是需要赦免的人。我们常常聚会久了,常常和一群同背景的人在一起久了,忘记宽恕,忘记去接纳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忘记去同情那些历史经验跟我们不一样的人,忘记去接纳去宽恕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十恶不赦的人。

结语:慈爱改变我们的命运
让我们仔细想一想,在浪子的故事里,我们有时候是大儿子,有时候是小儿子,有此我们也扮演著慈父的角色。无论是浪子、是初到应许之地的以色列人,是诗篇里的诗人,或书信里提到的「新造的人」,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是上帝的慈爱,也就是他的接纳与宽恕。我们如浪子般感到上帝的拥抱,我们才能拥抱周围的人。我与他人的命运才能得到改变。

今日是我们选举刚结束的第二日,无论这次的风波会如何的发展,但是台湾艰辛的命运,不是靠那一个人担任总统,那一个党执政,台湾需要的是我们感到自己的亏欠与有限,需要更多的彼此接纳、宽恕,我们的命运才能改变。

我们希望在这个旅途的中间,我们停下来想一想,让我们带著上主恩典与慈爱,继续走前面的路程。!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