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7

大斋节第二主日--我在那里?

 
  
 

经课:创世记15:1-12,17-18;腓立比书3:17-4:1;路加福音13:31-35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郭秀龄姊妹

前言
今天是大斋节期的第个二主日。大斋节期让我们想到一个数字,就是四十。因为大斋节期扣掉主日,距离到复活节共有四十天。这四十遥遥相对著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四十年、以及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禁食和遇到试探的四十天。四十这数字不是意味著我们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每一天在旷野的路上,好似在一个旅程中我们遇到的、反省的、回顾的事,都化成了我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更认识上主,也让我们更认识自己。

当我们要更认识一个人时,不只是要从这人过去的背景认识他,但这些只不过是个参考,要完全地认识这个人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前面的方向、目标是什么;把过去和他前面的目标加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认识这个人。在旷野的路程中,一方面要总结过去、回顾过去,一方面确定上帝摆在我们前面的是什么,确定我们的方向、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清楚这些我们才能更认识自己。

在旷野的路上,不是静止不动、不是只有回想,而是常常有试探。试探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使命模糊,让我们对前方的路感到不清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在干什么。有的时候忙碌起来,我们会自问:「我在这里做什么?」别人读书,我也读书;别人考研究所,我也考研究所;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到底我在做什么?」过去我好像很有方向,突然间我好像没有了方向。这时候生活就有了某种程度的混乱,这就是对前面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目标不知在哪里。这不只是前途的迷失,也造成生活的混乱。

我不见了!
以前看过一个荒谬剧,讲到古时候在中国一个县城内有一个楔官,平时没什么大事发生,没什么事做。突然有一天抓到一个江洋大盗,县府要求这楔官把犯人押解到省城去,因为地方小没办法审理这犯人。县府为楔官请了一个挑夫,三人就开始了这段旅程。挑夫是个?子,楔官本是个糊里糊涂的人,所以他出发前家人为他感到很忧心,怕他无法完成这任务,一再叮咛他,不可丢三落四,带了什么东西,就一路念著。因此,楔官出发前就数著:「?子、囚犯、包袱、我」,就这样一路念著。

其实,这挑夫是大盗的内应,想找机会救大盗,但看楔官长得身材魁梧不敢轻易下手。结果一路上看见这楔官口中喃喃自语,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不过像个白痴;于是在一天晚上,挑夫说好话把楔官趁机灌醉,把钥匙取到手将囚犯的枷锁打开,之后加在楔官的身上,把他头发都剃光了,然后他们就跑掉了。第二天楔官醒来,就数著:「?子、囚犯、包袱、?ㄟ 我呢?我到哪里去了?我不见了!」他跑到街上大声喊:「我到哪里去了?」这个讽刺的荒谬剧,听起来很好笑,现实生活中不会有这情况;但是这戏里面其实是有寓意的,它要呈现的是「我」的迷失的可笑。我们以为我是最不会失去的,可是想一想,有时人是会失去自我,会失去方向,在旅途中可能会发生很荒谬的事而不自知。「我到哪里去了?」这就是进入大斋期的时候,我们要思考的主题--我在哪里?

亚伯拉罕踏上新旅程
今天的旧约经课,讲到亚伯拉罕,当时他还叫做亚伯兰。亚伯兰之所以在旧约的历史中出现,是因为上帝呼召他离开本乡本土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于是他开始了一个重要的新旅程。在创世记十二章,是他来到旅途的一半之处,他要到上帝所应许、他从未去过的地方去,这是信心的一个大起步。当时亚伯兰年岁已大,他人生有了一个新的方向;当他起程的时候,他已是一个新的人,因他有一个新的目标、新的去向;他对自己有新的定义,他是一个要去开拓新疆土的人。在十二章开始,是上帝与亚伯兰立约的一段,上帝透过古代近东的献祭仪式与亚伯兰立约。这是这段经文的重点□□上帝与亚伯兰立约。

创世记前十一章叫做「上古史」,是一片混乱的情景,有洪水、巴别塔、所多玛,以及很多一大堆混乱的图画。创世记的编者彷佛要让我们看到,创造初期是一个混乱的情况,这个混乱很可能危及整个上帝的创造。可是上帝从一开始就预定了一个长远的计划来建立次序,他先从拣选一个人开始,发展到拣选这个人的后代、整个家族,发展出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次序。这个人就是亚伯兰。

亚伯兰回应了上帝的呼召,要往一个地方去。上帝对他说:「你离开这里,我要带你到一个流奶与蜜之地,那个地方是应许给你的,在那里你的子孙要众多」。亚伯兰是有使命的人,他是被呼召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有方向的人。他开始这个旅程,离开吾珥,往应许之地去,开始他人生的一个旅程,也是他个人的旅程。这同时也是上主最重要的计划的一部份,是他永恒计划的一部份。当你顺服地走在你的旅程当中,你认清楚这是上帝的旨意时,不要忘记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旅程,这也是上主永恒计划的一部份。亚伯拉罕就是这样子,他的一生?顿流离,好几次被迫要否认他的太太,好几次遇到饥荒、遇到打仗,他到了流奶与蜜之地,也不见得好过,他整个生命虽然是长寿的,但不见得是我们所期盼的那种福乐。但是希伯来书讲到亚伯拉罕这些伟人时告诉我们说:他心里也知道,这个具体的应许之地,到现在还是战乱不堪,这应许之地不是那终极的上帝所要给他的礼物,而是通过这个旅程,让他知道上帝为他所预备的终极的礼物。

这就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的立约。一方面这是上帝对自己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亚伯拉罕自此只有一个方向。当你回应对上帝的立约时,其实就是你人生再一次确立你的方向。你可以有很多的方向,你有无穷的选择,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你可以选择做这个,你可以选择信那个,你可以选的很多;亚伯拉罕也有很多的选择,他可以留在家乡,他可以不往迦南走,他可以往埃及走,他可以往很多地方,但是当他与上帝立约后,他的生命就受到限制,就好像上帝也限制他自己一样,你就只有一个方向,也只有一个去向。你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别人怎么衡量你,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上帝要给你一个很清楚的方向,是你个人的命运,但也是上帝永恒的一部分。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是这么严重的事情,也因为这个立约,他成为新的族群的先祖,人类新的历史一页的开始,因为上帝给了他新的方向、新的旅程,他是与上帝永恒的计划息息相关的。

耶稣迈向耶路撒冷的旅程
今天另外一个旅程是讲到耶稣的旅程。上礼拜我们讲到耶稣在旷野受试探,魔鬼所用各样方式去试探耶稣,其实不外乎就是让他不要走十架的路,而走一条捷径的路。魔鬼用的技俩,就是利诱他:「你不要这么辛苦嘛!地上的石头就可以变成食物嘛!你不用经过十字架走那么远的路;从正殿的顶上跳下来,天使就托著你的脚,你根本就不会受伤,也不用付任何代价,马上就能吸引万人来归你。」这是条捷径□□不用付代价,就可以得到荣耀。我们为什么要经过旅程才去得到礼物呢?重要的不是那个礼物而已,而是这个旅途的过程。耶稣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不受利诱,不去走这个捷径。

今天的新约经课看到,试探不因耶稣走出了旷野而停止,这试探其实还持续著。有几个法利赛人,带著好意又非常强硬的警告说:「希律王要杀你,你不要再往耶路撒冷去。」这种警告与上礼拜所讲,耶稣在旷野受到的试探是不一样的。如果突然间遇到危险马上就过了,那也就算了;可是若告诉你前面几天还有个危险、前面几年还有个危险,那种危险的压力就非常大。人告诉你:「今天没事,到了下礼拜一会有个大灾难。」你这个礼拜一定会非常不好过,因为这种压力是无形的,而且一个礼拜中,你会一直不断想像各种灾难的可能性,它就在折磨你,折磨你的意志。有人说要使悲剧成为事实,有时候要害人家,就告诉他将会怎么样、怎么样,结果他真的就会往那个方向想;本来没有那种痛苦、是虚拟的,也变成真实的苦难。今天法利赛人就告诉耶稣:「你再往前走,希律王就要对付你」,可是耶稣没有被他们所拦阻,他当机立断马上就斥责他们回去,坚持的告诉他们说:「我们要往耶路撒冷去」。这个耶路撒冷是先知必须要在那里牺牲的地方,这是他对自己的任务一个很重要的认定。

最近在美国有部电影,由Mel Gibson梅尔吉勃逊所导的耶稣最后的「Passion」,中文译做『耶稣受难记』。这导演是一个很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把耶稣最后的受难描写得栩栩如生,引起了美国很多犹太裔人士非常的害怕,担心反犹太的情绪又会起来。耶稣是已经知道前面有个苦难在等著他,他仍然坚定立场,坚持往十字架的方向而去,这是不简单的。如果说明天就去受洗那很容易,但如果一路上朝那个方向走,要面对那个折磨,就需要超人的意志力。我们从试探的角度看到耶稣在行程中间一直没有停止过,今天这个试探也是耶稣再一次展现他坚决往十字架的路上去。上帝并没有应许跟随耶稣的每一个人,只有平坦的道路,因为耶稣说「你们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你的十字架来跟随」。不是每个人跟随主,来到教会、团契中就只有坦途一条;就好像今天诗篇所讲的,在这路程中,四面都是仇敌环绕,每天都有各种可能性阻扰你去走这十架道路的试探。

假如有人说:「没有阿,我从来没有试探啊?哪有试探?」这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已经出神入化了,一种是你根本不值得被试探,不需要试探你了,因为你根本不在那条路上。如果你认真的想,有意识的想「我要走这条十架的路」,那么你必然会遇到试探,这试探可能是依据你的软弱而设计的。耶稣在路上时,魔鬼就用各样不同的方式,要让他停止在路上,或者是转移他的目标。但是今天经课让我们再看到,耶稣坚持不只是要走上十字架,而且他就跟亚伯拉罕一样,与上帝永恒的计划息息相关。

我们自己的旅程
今天让我们去思考,大斋节期就好像一个旅程,从第一天一直到复活节,教会在灵修材料、祷告会的设计上不断的提醒我们,要进入一个旅程,有意识地去反省、祷告、面对自己。在我们生命中、在过往的一年、在这春天的时期,我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从其中认识上帝了多少?认识我们自己多少?我们有没有离开我们的道路?我们有没有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我们的身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大斋节期的旅程,岂不也是我们人生的旅程的一个缩影。

我们在这过程当中,是要战战兢兢的,也要透过教会;教会不只是大家来崇拜、或者来交际的团体而已,教会是要提醒我们是在路程当中。教会不是终点,教会是指向那个目标。让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透过教会的团契、祷告会的安排、各样的崇拜,不断的刺激、提醒我们不要静止在那里,我们要继续往前走。在这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的路途上,我们不断地去发觉上帝的恩典,也认识我们自己;也不断地持定我们的目标,不迷失在各样不同的试探里面。我们不要走捷径,不但个人如此,教会在历史中也是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教会也不能失去身分。我们不要忘记教会不只是一个机构,并不是谁有办法使人凝聚最多,这教会就成功了;教会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但不是一群人坐在那里形成一个互相关心的团体而已,更重要的是一群肯背十字架的人;这是团契的意义□□一群肯背十架的人,一群肯向著十架的方向而去人,很意识到自己是走在条路上、时时不失去方向的人。

这世界每天都给我们不同的挑战,但是我们却因为知道自己在旅途上,不让我们的生命形成一片混乱,就要时时把握住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样让我们的人生跟这永恒的计划结合,就不会混乱,不会像那荒谬剧一样「我」迷失在路途上。

结语
今天的福音经课最后一句,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句经文用在今天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句经文在传统教会是用在的圣餐礼的时候。我们早期卫理公会的圣餐礼也有这一句:「和撒那、和撒那,荣耀归于在天上的,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句经文常常是用来做圣餐礼结束的一个祷告。今天正好是我们圣餐礼拜,愿我们到台前来领受圣餐的路上,就如同一个短短的旅程,在这过程当中,我们有如在实践到上主面前,来领受他的恩典;也在这过程当中反省我们自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旅途当中,重新得力。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