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19

圣灵降临节后第十九主日崇拜--发现上主

 
  
 

经课:约伯记38:1-7,34-41;希伯来书5:1-10;马可福音10:35-45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郭秀龄姊妹

前言
在这一连串的季节里面,我们一起不断的去反省我们的信仰以及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有时候会感到有气无力,好像在信仰中也没有值得我们追寻的动力?什么原因使我们落入这种景况?在这个常年期时常思考的课题。

我们每个礼拜都来教会聚会,许多信徒都会感到一个礼拜、一个礼拜的过去,觉得日子过的很快,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例如:新入学时,学生们感觉到日子灿烂,大家都抢著要新生们去参加社团活动、接著开始选课,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学期的期待,可是不久就会发现接下来的是一科科的期中考,还有期中的报告,好像进入另一个阶段,我们不再容易感到新奇感,一下子的新奇往往很快的就会失去。为什么我们感到平淡无味呢?常常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发现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现我们周围非常熟悉的人,其实他们都有我们不了解的一面,只要我们用心去等待、用心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周遭的人、事、物里面都有变动的痕迹,都有上主的工作。

不断地发现
所以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发现上主」。其实「发现上主」的这个发现是个进行式,discovering 是指我们不断不断地发现。

本土作家廖辉英女士的一本小说《油麻菜籽》,相信许多喜欢本土小说的人都会熟悉这个故事,因为这本书也改编拍成电影,她讲到一对母女缠连半生的日子,这个母亲对女儿非常的严厉,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严厉得过头了,从小就对这个女儿要求特别多,当她读书的时候只能读书不能交朋友、不能谈恋爱,甚至女儿的生活,她都有很多的管束,所以母女的感情一直都不好,甚至在家庭中,父亲也保持沈默了,母亲让人家感觉到好像是非常霸道的人,他们感情没有办法好起来,直到有一天,这个女儿要结婚了,当她穿上嫁衣的时候,这个母亲站在他旁边还是继续唠叨著,还是一样的母亲,可是在那时候,这个女儿突然静下来一看, 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景象,她看到她母亲从小也是一个受害人,在当时重男轻女的社会里面,女性好像一个油麻菜籽,只是散播许多的种子。犹如当时许多人只是把女性当做娶到家里来传宗接代,看她可不可以生出个儿子来奠定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她的母亲从小在这种背景环境下长大,以致于她没有安全感,特别有一个女儿在身边,所以她更是对她的女儿特别的要求;生活了好几十年,同样是这个母亲、同样是这样的唠叨,可是当她在出嫁的前夕、当她静下来,可能因为新的经历,她突然间对母亲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认知,知道母亲也有一个活生生的背景,有一段历尽沧桑的故事。

另外有一本书是大陆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苏晓康先生,在1987年左右,大陆一个非常震撼的影集在中央电台播出,名字叫做《河殇》,记得当时台湾还不准播,只能在地摊买翻版的。这是因为这部影集在过内造成极大的轰动,所以我在香港的时候,学校里特别放了这部影集供大家研讨。《河殇》是苏晓康主笔的,文笔写得非常的好,他是一位电台的记者,他邀集一些学者一起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这么惨?中国到底为什么在历经不同的朝代之后,还要面对同样的命运?也因为当时河殇这部影集打动了当时很多人的心,使得当时的政治气氛就不得不更加的宽松,后来六四事件发生了,当局逮捕有关的人士,所以1989年他就不得不只身先流亡海外,过了好些日子,他的妻子才好不容易辗转到了美国。

真正的故事是发生在后半段,因为前面只是一个文笔很好、文诌诌的苏晓康,只是一个感时忧国的苏晓康,后来他到了国外,好不容易和他的妻子相遇了,结果一家人却发生了车祸,他的妻子昏迷了好长一阵子,这时候他在中国时报「三少四壮集」中连载。后来更集结成书《离魂历劫自序》,彷佛在写他失魂落魄的日子,他的妻子在昏迷的期间,他想尽办法唤起他妻子的记忆,初期都没有成果。这时候他的岳母好不容易也到了美国,和他们相遇,在过去和他们只是维持很礼貎的关系,他从来不了解他的岳母,可是在这患难之中,就更认识他的岳父、岳母,所以后来他也把那本书就献给他的岳父、岳母。

在这过程当中,他的妻子恢复记忆的历程非常奇怪,大家可能认为她首先恢复记忆的一定是他们谈恋爱之类的事情,其实不是!其实她最先恢复记忆的是她怀孕生小孩的过程,所以原来作母亲的角色与印像是他妻子最深刻的记忆。然后接著是她为人女儿的经历,最后才是恢复她为人妻子的经历,在这个过程当中,苏晓康过去的婚姻关系都很好,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故事,他们只是千百对夫妇其中之一的故事而己;也可能是一对对流亡海外学人的家庭其中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是在这些经历里面,因为他所连载的一篇篇的散文,让我们看到他对他的妻子、对他自己、对他的家人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在经历中发现上主
在人生的过程中无论发生了任何事情,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认真的看一看,你会有新的发现,发现你周遭的人、发现你自己,甚至发现上帝的作为,今天的经课就是指向这一点,在约伯记前几个礼拜的经课里面,约伯遭遇了苦难,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很坚定,他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没有什么可惜的,然后他还是对上帝保持著信心,倒是几个好朋友来探访他,说,不对啊,你受了这么大的灾祸,一定是你犯了什么错,上帝惩罚你,一定你做错了什么事,你要好好悔改啊。于是约伯就很努力的悔改、很努力的想,想了半天他发觉我并没有严重到那个地步啊,为什么我会遭受到这样的事情?于是在上礼拜的经课,大家应该都有注意到:他就到处去找寻上帝,为什么要找上帝呢?要申冤,要问我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遭遇?!在今天的经课,在旋风中上帝出现了,约伯期待上帝回答他的问题:我为什么受苦?可是读今天的经课你会发现,上帝怎么回答呢?奇怪,好像在讲创世记一样,上帝问他说:「我立大地的根基的时候你在那里?你怎么知道我是怎么量度这大地的尺寸?你怎么知道我是怎么样喂养这田间的走兽?你知道我怎么样去经营这个大地?上帝一直叫约伯想一想:要了解苦难,不是期待上帝给我们即时的答案,因为要完全了解苦难的整个因果关系、因果交织的网络,除非能了解整个创造的构造。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马路上堆了些石头,让开车路过的人非常的生气,生气以后回去就骂太太,然后太太就骂小孩,小孩第二天又做错事,于是就离家出走…如果我们一直追这个故事往后的结果,追到后面是不能再追了,因为层层的因果关系不是我们有限的理性可以计算出来的,我们人就生活在这个层层交织的苦难的网里面,上次我讲到「苦难」临到我们是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苦难」临到我们时,从圣经上,我们却看到上帝应许与受苦的人在一起,上帝聆听受苦的人。所以约伯问的时候,上帝虽然没有给他答案,但在旋风中彰显的上帝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让人知道上帝是与受苦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安慰。

我们要了解苦难,苦难的答案是不能帮助我们的,但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却是我们最大的安慰。约伯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他的信仰、对他的生活会有新的发现,约伯失去的,他永远也得不回来,许多人讲约伯记的时候就说他失去的,最后上帝又给他,其实是赏赐不回来的,他死去的儿子,上帝怎么再赏赐给他呢?即使再多生几个还是不能替代他先前的那一个,但是约伯得到的却是他先前没有经过患难永远得不到的。因为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发现上帝,他也更发现自己,原来自己也是容易发怒的人,原来自己也是会在心里感到不平的人,「苦难」有益于我们更认识自己,「苦难」也让我们在认识自己和认识周遭环境的时候,都更加的认识、亲近上帝。

上主在历史中的伏笔
今天的希伯来书是讲到上帝在历史中有个伏笔,讲到耶稣是位大祭司,这是在新约时期,教会常常对人讲的重要的信息,在犹太人的时期,大祭司就是代表人民献祭给上主,然后也代表上主宣告赦免、宣告安慰,大祭司是个中保,规定大祭司只能在圣殿里面而且只能是亚伦家族,那耶稣怎么可能是个大祭司呢?希伯来书的作者他有新的发现,他发现耶稣不是照著过去犹太人的系统,在圣殿里面做为一个亚伦家的后裔的这种祭司,这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内涵,上帝的作为往往超过我们的想像,麦基洗德这个人物在圣经被埋没了好多好多年,结果被诗篇的作者和希伯来书的作者 发现:原来耶稣做为一个大祭司,即使没有圣殿、即使没有大祭司的血统,但是他就是上帝和人之间一个真正的中保。

在使命的承担中发现上主
耶稣能够真的认同历世历代的人,认同他们所受的苦,今天的福音经课也让我们对自己和对上主有更新的发现,我们从这个经文跳到后面作者的回忆,马太福音的作者在回忆这一段情形的时候,他是带著一个新的了解,当时这群门徒在耶稣面前,在争将来如果耶稣可以得到荣耀的时候,谁可以做他的左右手,站在耶稣的左右是表示地位崇高,所以他们那时候所了解的「耶稣要得的荣耀」可能是想到耶稣要建一个国家,他们那时候所想到的要成为耶稣的左右手,是享受别人的尊敬。这些门徒在回忆的时候写下这段经文,虽然耶稣当场讲过他们,但我相信在当时,这些门徒并不一定能够真的了解耶稣所说最有名的这句话,我们非以役人仍役于人,就是我们不是要做众人的领袖去支配别人,而是去成为众人的仆人,这句话当时耶稣跟他们讲的时候,相信他们印象并不深刻,可能还在生气,这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怎么那么厚脸皮啊?怎么敢到耶稣面前这么直接就向耶稣要求啊?早知道我就先问了,这些门徒可能还在那里恼怒,还在那里争大小,但是当他们在回忆的时候,我猜想写这个福音书的门徒那时候可能是教会领袖了,他们开始做牧师了,他们开始做教父们的老师了,他们开始在牧会的时候,才认识到耶稣的教训是那么样的真实,你要成为领袖,你就先要去服事所有的人,所以在他们新的职位里面,他们对上主有新的发现,他们在艰难的时候才想到耶稣曾经给他们这样的教训。

永远期待发现
以上的种种告诉我们,其实在生活中不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新的职务,无论是人生新的阶段,都有你可以去期待、可以去发现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期待和发现,你的生活就不会平淡无奇,你也不会失去生活的动力。

有个故事讲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三颗小树,那三颗树彼此在交谈著,第一颗树就说:「其实我的愿望很小,我真希望赶快长大,长大以后我只是希望成为做揺篮的木头,好让我能够呵护、照顾一个新的生命,我就心满意足了。」;第二颗小树就说:「我希望能成为一条大船,能够行驶在汪洋大海当中,透过我所带来的交易货品,给这个土地带来新奇,人们可以坐著我去开拓他们的视野,可以看到更远的境界。」第三颗小树则说:「我希望我可以不断的长高、不断的成长,一直不断的长到最高,能够让人抬头看著我指向上天,为上帝做见证。」这三颗小树的志向都非常的好,我们很多人都有很多不同大大小小的愿望,人越小,愿望越大;人越大,愿望越小,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触。结果这三颗小树慢慢都长大了,可是有一天突然间来了一批伐木的工人,把这三颗树都砍掉了,也砍掉了它们的梦。

第一颗小树被送到工厂里面去,就做成一个马槽,就是在马厩或牛棚里用来喂牛、羊用的一个食物槽,他的愿望似乎没办法实现,然而巧的是这个马槽后来被用在伯利恒耶稣诞生的马槽里面,它本来想做揺篮,可是没想到耶稣竟然在马槽里面出生了,它无意中孕育的不只是一个新生命,因为耶稣诞生在这个马槽里面,使得更多人得到新的生命,它意想不到有这样的愿望,但是上帝以这种不同的方式来满足它。

第二颗小树被砍下来,送到工厂去,它想做成了一艘船,果然做成了一艘船,但不是那种驶向汪洋的大船,而是一艘捕鱼的船,这艘船后来被西门彼得用来捕鱼,他们在捕鱼的时候遇到耶稣,后来耶稣也曾经站在这个船上和众人讲道,虽然这艘船没有把这些人带到汪洋大海去看一个新的视野,可是耶稣在这艘船上,因为人太多,他退到船上去讲道,使得大家看得更远,使得许多人看到一个上帝的国度。第三颗小树希望高立耸天,能够让人看到上天的的荣耀,可是不幸的,它被砍下来,送到刑场去,我们许多人都知道它被做成十字架,耶稣被挂在那里,这颗树陪伴著耶稣,当然当人们在仰望十字架的时候,仰望那被高举的人子时,人们看到上帝的荣耀,在受苦中的上帝,就是上帝的荣耀。

我们都有不同的愿望、有不同的期许,对自己的命运有不同的安排和向往,但是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对生命充满期待和新奇的时候,上帝常常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引领我们认识上主,其实也就是认识自己,也就能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掌握。

永远期待,常有发现,信仰的生活就不会平淡无奇。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