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07

圣灵降临节后第十三主日崇拜--心存怜悯

 
  
 

经课:箴言22:1-2,8-9,22-23;雅各书2:1-17;马可福音7:24-37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詹秋惠姐妹

前言:小提琴的故事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圣灵降临节之后的第十三主日,意味著圣灵降临节之后的绿色主日已经来到了一个中间的阶段,让我们一起思考怎么过一个充满活力的信仰生活。

我在打开e-mail信箱的时候,常常会收到朋友们寄来的一些故事。今天我就引用其中的一则「小提琴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故事说到一位澳洲音乐家在例行的散步后,刚进家门时,就听见楼上的卧室里有轻微的响声,那种响声是音乐家所熟悉的,是那把有名的小提琴「阿马提」发出的声音。音乐家想:「有小偷!」一个箭步冲上楼,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大约12岁的少年正在那里拨弄著小提琴。这时,他看见少年眼里充满了惶恐和绝望。他问道:「你一定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本,听说你很会拉小提琴,这把小提琴是你的吧!」听见他的话,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醒觉到这是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于是就接腔说:「我舅舅出门了。」他边说边走下楼:「那我就先到其他地方转转,晚点再来找他吧。」

黄昏,音乐家的妻子回来,他就将当天中午的遭遇告诉了她,妻子不解的问道:「那不是你最心爱的小提琴吗?你怎会送给少年?」他讲述了一个故事给迷惑不解的妻子听:「当我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我整天和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天下午,我从一棵大树上翻身爬进一幢公寓的某户人家,因为我亲眼看见这户人家的主人驾车出去了,这对我来说,正是偷盗的好时机。然而,当我潜入卧室行窃时,突然有一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女孩半躺在床上,我一下子愣在那里。那位女孩看见我,没有害怕反跟我聊起话来,她索性将那把阿马提小提琴送给了我。说来这把小提琴也算是偷来的,只是她没有大叫捉贼,也没有把我这个现行犯送交警察处理。」

三年后,在墨尔本市高中生的一次音乐竞技中,这位音乐家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评判时,他一直觉得梅里特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颁奖大会结束后,梅里特拿著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他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我摇摇头。「您曾经送给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著,直到有了今天!」梅里特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我彻底完蛋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以这个故事来说明今天的主题很恰当,它讲到「心存怜悯」;这并不是叫大家遇到小偷都做好人,就把东西送给他,不是这个意思。在故事中让我们看到几个方向,其中一个是:这位音乐家和他所闯入家庭的女孩在当下所做的反应□□他们在当下的情况中没有以小偷来看待处理,更没有认定这人是没药可救的;他们不是看到当下所做的行为,乃是这个人在做这件事情的背后,他可能有些苦处和需要,他有些软弱,而且也看见这个人当下所做的事虽然软弱卑劣,但仍然有机会、有潜能。这是个怜悯。在当下怜悯软弱者,并引发另一个人心中也点亮了怜悯之心。

不要以貌看人

我们从今天的课题雅各书看到第一个主题:「不要以外貌看人」,不要以那时候的当下来看待对方、或现在所看到的人、或现在所服事的人、或我们所接待的人、工作的对象,我们不要把他看扁了,或许他现在最好、或许是他现在最差,我们宁可看到这些人无论是风光的或处于困境,他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与生命历程,而且也有他的潜能。雅各书写得很清楚,第一句话开头就说:「信奉基督的人不可以外貌看人」,这是很重要的。「信奉基督的人不可以外貌看人」,特别是对像箴言书今天所讲的弱势的人;因为特别是弱势的人,我们容易会欺负、瞧不起他们。所以,雅各书说不可偏心待人。记得我在香港念书时,我们把刚出生的孩子寄放在一位工友的家里,请他太太帮忙带小孩。有一天,在聊天时他问:「庞先生,你在这里念神学,是不是将来要做牧师啊?」我回答:「是啊!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是做牧师。」他说:「如果你做牧师的话,千万不要大小眼。」我问:「这话是怎么讲呢?」他告诉我一个亲身的经历。在他曾任职的一所基督教的学院里,校牧常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常常办些活动使学校的教职员间能和谐相处。有一年这位很绅士的校牧办了一个旅游,租了一艘游艇出游。大家上了船后,这位校牧宣布说:「所有的高级主管请到A舱,其他人请到B舱。」当场所有的人都很尴尬,然而这在早期的香港是司空见惯的事,教职员有教职员的俱乐部,学生是不能进到里面去的;这时候这所学院的院长,却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他一跃就跳到B舱去了,所以全体的人也都到B舱去了,结果那趟旅游全体的人都在B舱玩。这院长很快的反应免除了大家的尴尬。试想,被人家划分为B舱的人,心理一定很难过不好受。所以,我们不要以外貌看人,不要一开始就把人的等级订下来,以致让这些人感到我们的行为和信仰不相称。

要怜悯别人

今天的经课提醒我们「人要怜悯别人」。怜悯这词不是我比你高,我就可怜你,不是这个意思,它跟另外一个经文有关,就是「爱人如己」。因为,雅各说所有的律法不是一条条的律法,只要守这五条或另外两条,或者马虎过去就算了,而是其中有条律法没有守,就是全都没有守了。其实我们知道律法的总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第二个就是要爱人如己,以及爱我们的邻舍;这两个绝对不是守了一个就好了。没有人会说:「我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但是我却不爱我的邻舍,完全没有怜悯的心。」这是不可能的事。绝对没有一个人说:「我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但是我对人毫无怜悯。」雅各说,「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心,就要有这样的行为,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我们基督徒很容易流于这种毛病,人家常嘲笑信徒有「舌头的服事□『为你祷告,交给主』」,没有真正的关怀和用行动去支持、分担苦处和难处。所以有人就笑,这些是「不著点墨尽得风流」的事。其实我们怜悯别人的基础是什么?

怜悯别人的基础是「因为上帝先怜悯我们」。我们的上帝是个怜悯的上帝,旧约的先知就常讲「耶和华喜爱行公义,好怜悯」,何西阿书也常讲到「上帝是慈爱(怜悯)的上帝」,他有种特别的慈爱,对人们特别的关爱,也就是上帝把人当人看。

人一方面有软弱,有可能会跌倒;另一方面人有上帝的形像,有潜能,上帝总给人机会、给人后路,让人能够回转,一个能够明白上帝给他机会的人,就明白到自己是蒙怜悯的人,他自然也就会去怜悯别人。他绝不会说我蒙怜悯了,结果对别人却毫无怜悯之心,因为在登山宝训这样说:「那怜悯人的,上帝也必怜悯他。」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含意,因为一个不能怜悯别人的人,其实他自己也不好过。你想他对人吹毛求疵,不放过别人,其实他下意识里看自己也好不到那里,他的心理无论怎样的伪装,或怎样的若无其事,其实都很不好受。

上帝是怜悯人的

上帝是怜悯人的,其实也反应在今天的福音经课里面。外邦的妇人这段经文,常常引起困扰,因为耶稣对这希腊的妇女好像有种族歧视,耶稣说:「我的饼留给自己的小孩吃都不够了,怎么还要留给你呢?」耶稣好像跟当时的犹太人没有两样。中国人很喜欢把不是汉族的人形容为犬类、蛮、夷、番,犹太人也有这样的毛病,以外貌取人。

可是,这个经文的重点是这个妇人的回答。耶稣给这妇人考验,也给门徒机会教育。外邦妇人说:「即使是上帝的恩典给他的小孩,狗也能吃桌面的零碎吧!」意思是说你们犹太人所讲的上帝一定是个怜悯的上帝,就算我是狗吧,也可以吃到他恩典的零碎,何况我不是狗而是人呢!耶稣说你女儿的病好了,耶稣要给门徒一个机会教育,这个妇女比门徒们还了解上帝是怜悯的上帝,上帝对人是绝对怜悯的上帝。

上帝对我们的怜悯不是空泛的,他对我们的怜悯也彰显在耶稣的身上,耶稣来到世上,即是上帝怜悯的最佳表现。上帝不是以为这个世界有很多的污秽,就换一个,或更换人的软体或远远的去处理它,上帝藉著耶稣亲自道成肉身到人间,就是彰显著上帝对人的怜悯, 这就说明了上帝的怜悯。

在另一个经课中也看到耶稣的怜悯。耶稣医治了一个耳聋舌结的人后,耶稣有个特别的动作□□「仰天长叹」。「仰天长叹」是听不到但可以看见的动作,耶稣用这人能体会的行动来彰显上帝的怜悯临到他,他按著这人的需要和状况,耶稣不只有说你的耳朵开了,并且多了一个动作让耳聋的人看得见的,并能体会到上帝的怜悯。从这里我们也看见,其实我们的崇拜礼仪也是在彰显上帝的怜悯。上帝的怜悯其实不需要我们每个礼拜来、不需要念这么多的礼文、不需要这么多的动作,这些动作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上帝,需要藉由这些礼仪我们才能体会感受到上帝,所以上帝才设立了这些礼仪,设立崇拜也是让我们感受体验他的怜悯。

从上帝的眼光来看人

怜悯对我们是重要的,怜悯不只是同情心而已,约翰卫斯理说:「怜悯是一个重生得救的人,以上帝的眼光来看世界,看他人。」蒙受上帝的恩典和没有蒙受上帝的恩典一定有所差别。不同在那里呢?不同在于你之前和之后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样。上帝看这些人是应受怜悯的、这些人如同没有牧人的羊;不是一群乱七八糟的、可恶的、卑劣的软弱的人,他看到的是这些人的需要。各位如果你说自己是信奉基督的,你说你是跟随主耶稣的,你有没有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从这个角度去看周围的人,看你的邻舍、看你的同事、看你的同学、或看你的老师?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当有这样的怜悯之心存在里面的时候,就会产生怜悯的行动。我们卫理宗很强调信仰之后有个行动、有付出责任的表现,负责任的表现会从上帝的眼光来看事情。上帝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的任务,这个世界还不完美就是我们的任务,心存怜悯去看这个世界,我们周围的人不一定完美,或者各有不同的需要、甚至看起来没有需要,我们可以从上帝的角度去看对方,看到他背后灵性的需要。他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种不同的背景故事,他需要我们的聆听、他需要我们的安慰、他需要我们去了解、他需要我们去支持,这就是怜悯行动的开始,先从上帝的角度去看世界,带著怜悯的心去看这个世界,然后有所行动。在个人的行善中有所规划,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邻舍、周遭的人、我们的社会,有所行动,对整个社会、世界就有意义;因为有我们在,这个世界不是冷冰冰的,是有希望、有人情的。

结语

今天是圣餐主日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信息,今天整个经课有非常大的要求□□信奉主的人不能以外貌看人,要爱人如己,要心存怜悯。当领受圣餐的时候,我们就回应这信息,因为一个重生得救的人,一个号称跟随主的人,他必然要有这样的表现,让我们藉著这个怜悯的礼仪,再一次更新我们怜悯的心。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