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5.25

复活节期第六主日--彼此相爱

 
  
 

彼此相爱

使徒行传10:44-48;约翰一书5:1-6;约翰福音15:9-17

证道:庞君华牧师;整理:郭秀龄姊妹


前言

      这周到了复活节期的尾声,下个礼拜就是主耶稣升天的纪念主日,之后就是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日子,圣灵降临节纪念的重点就是教会的诞生。因此在复活节期,透过很多信息,我们应该一起来思考,为一个完美的教会的诞生做好准备。教会的生活不是我们所有生活中各不相干的一部份,例如:我们只把星期日做礼拜当作生活的一部份,然后我们可能有自己其他部分的生活,却和教会生活毫不相干。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因为教会的生活和我们其他各个环节的生活,不但是息息相关的,更是我们生活中很关键的一部份。由教会生活所培养出来的信心和爱心是可以延展到你的家庭、延展到你的社交生活、延展到你的工作及你整个的社会责任。所以今天我们一同来思考一个教会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彼此相爱。


爱要有对象

      今天的经文都是谈到彼此相爱。这个题目看似老生常谈,但是每次都觉得虽然是我们熟悉的教训,却未必是我们平常生活中真正能够行得好的。使徒约翰,在传说中他是所有使徒中活得最老的使徒,因为其他的使徒都已经殉道了,上帝给约翰特别的恩典,让他活得很老,听说他上百岁了,身体还是很健壮,所以常常请他去讲道,因为他年纪大,讲道不能讲太久,教会历史上记载他总是这样讲:「小子们呀!你们要彼此相爱!」这句话出自他的嘴里,大家感到格外的慎重,所以约翰一书、二书、三书一直反覆的说:你们要彼此相爱。不只是使徒约翰,我们看保罗写信给提摩太,他教导后进,一开头(提摩太前书)就说:命令的总归就是爱。所以从这二位使徒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只是会友平常的生活,以及怎么做一个牧者,无论是平信徒、或是牧者,互相交织成的教会生活就是要爱,要彼此相爱。

      所以今天要思考「爱」的几个方向,第一、为什么要讲彼此相爱?因为爱要有对象。我们不可能说,我这个人很爱人,但是我从来不和别人交往,这是不可能的事;或者,我很有母爱,但是我没有小孩或者我从来不和别的小孩来往,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爱一定要有分享的对象,所以教会的生活一定要包含团契的生活。对于「团契」这个字,我们都会想到这是一个组织的代名词,但是把「团契」当做是一个动词或者状态的时候,它是形容一种「生活的状态」,是一种彼此分享、彼此交接的状态,所以「团契」这个字常常是用来形容教会的生活,从组织上我们有青年团契、有长青团契等等不同的团契,但是「团契」这个生活状态应该是弥漫在整个教会之内的。

      从年初开始,我一直强调我们的教友一定要有一个团契的生活,因为我们整个大的教会就是一个「团契」,我们在爱宴的时候,彼此分享、彼此付出,然而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还不够。因为大家只停留在闲谈、寒喧,这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出自己最深层的软弱,无法呈现出我们的某些需要,或者是能够很快、很深入的关怀他人。所以「团契」的生活应再缩小一个范围,所以我们有卫斯理青年团,卫家团契、长青团契、姊妹会、弟兄会,我们希望多一点团契的生活,让我们可以彼此多了解弟兄姐妹的背景,了解每个人他现在所面对的处境如何,知道如何来关爱一个人。

      所以爱一定要有对象,我们一定要在一个团体中长期地、深入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才会真正地彼此分享。就整个大的教会而言,一个健全的教会中是有不同的年龄层,是由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生活状态、不同的性别的成员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如果能够彼此相爱,这个教会就能让人看出她的是属于主的,也可以看出这个教会里的人是成熟的。许多独生的子女,他们最大的功课是要学会分享,因为如果他和其他的同学吵架了,各自回家后,他不用去处理这个事情,等过二天之后,大家也都忘记了,可是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就不同了,吵完架还是要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所以往往他们比较会在彼此分享上有多一点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自己教育独生子女的时候,要常常警惕的事。

      从爱要有对象,我们引申到一个事实,上帝在爱中创造这个世界,因为上帝也要分享他的爱,他要分享他的爱也要有对象,所以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不是个实验,也不是一项多此一举的工作,既然上帝是爱,那么爱中就有分享,所以上帝在爱中创造这个世界。尽管现在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和各种的不和谐,令人感到惧怕,但是这个世界是在上帝的爱中被创造的,这点就让我们可以放心,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中,上帝都不会撇弃这个世界,他爱就爱到底,所以第二个方面,我们就想到爱是要付出的。


爱要付出

      爱可能讲起来很浪漫、很伟大,的确爱会使人伟大;有些弟兄姊妹告诉我:「牧师,我谈恋爱了。」我说:「从你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从你外观的容光焕发就可得知。」但不要忘记了,爱使人伟大,却也会使人憔悴,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说爱的付出即使是天也会因此憔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等了16年,样子还不变,依然青春美丽,16年分别之后,从此还继续相爱的生活,没有的!你想想看,苦等16年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从现实生活而言,爱是要付出的,爱虽然会使人容光焕发,但却也会使人憔悴,使人因为付出而有所变化。

      这件事提醒我们,在一个正常的团契中,尤其是青年的团契,因为交往的密度比较大,一定会有高低起伏的,一定会有因团契状态好坏、情绪反应等而影响整个团契的气氛的。但是若我们轻言放弃而离开或者是一有低潮,我们就灰心、没有希望,抱怨教会太小;或者是稍微一顺利的时候,我们就得意忘形,这都是不正常的。「爱」就是一个经历,就是有起起伏伏、有高高低低,有时候容光焕发、有时候神形憔悴,这是上帝给人的礼物,爱使人伟大,也要求人必须要付出;因为爱能启迪人的善良,但也引发人的私欲;爱里使人有自由。

      我们今天的经课里面讲到耶稣称呼他们为「朋友」,耶稣称呼这些人是「朋友」就是他不在乎我是老师,你是学生,爱是一种尊重,每一个人在你面前,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是一样有灵魂的人。华人的老师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我比你还了解你,我教你这么做,你就这么做。我叫你这样做,你就不要做别的。常常会有这样的独断。可是西方文化的情况是:他会尊重你,他会问你真的是这样想吗?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你再想想看…这表示他把你看作是一个会独立思考的人。

      爱使人有自由、使人能够尊重。但是爱又有另外一面,看起来是爱,可是是一种操纵;我们常常看电视剧上的剧中人物说:「我年轻时为了你,我放弃了一切,现在你却什么都为你太太想….」这是一种典型的婆媳问题。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操纵,例如:「你再不回来吃饭,我就去死给你看。」这是小事情,但是有时候无意中,我们的爱和付出会操纵对方、期待回报,我们会说:「你看我已经给你这么多了,你怎么不还我一点?」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操纵,这个就违背了爱的真谛。表面上这是一种爱,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把对方当作是朋友、当作是平辈、当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当做是一个有灵魂、有自己独立意志的人,所以这也是一门要学习的功课。


爱要接纳

      「爱」是一种接纳,爱能够使人打破藩篱,今天的使徒行传,讲到彼得接纳外邦人,这是一个教会史上非常大的创举。我们都知道耶稣的门徒中,保罗是外邦使徒,有人会问:「保罗己经是外邦使徒了,那上帝干嘛要彼得经历看到异象这一段呢?」上帝要让这些传统的犹太人了解到:外邦人也是上帝所爱的。因为过去上帝拣选选民,让他们经历上帝,可给世人一些启迪,成为世人之光。可是久而久之这些选民就以为他们比别人好,外邦人都是不好的;犹太人和中国人很像,他们都称外邦人为犬、蛮夷、戎狄等等,这些犬字旁的字都是指非汉人族类的,很自然的这些外邦人要和这些人一起吃饭都是很难的事情,可是上帝让彼得经历这一段,看见圣灵在外邦人身上,这是第一次让彼得看到有这么伟大的工作,彼得就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帮他施洗呢?所以彼得就帮哥尼流施洗。教会从此走出了犹太人传统的藩篱,开始和外邦人接触,所以后来彼得在外面宣教时和外邦人在一起,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我们以为这样的藩篱就只是那一次而已,其实不是。

      在美国卫理联合公会有一个年议会,是非裔美人卫理公会,为什么叫非裔美人卫理公会?因为以前有一些教会是不让有色人种来聚会的。教会有时不是那么伟大的,教会有时也活在旧文化当中,那段时间美国教会排斥那些有色人种,所以那些人就自己成立一个非裔美人的卫理公会,到现在这个组织还是存在,虽然现在教会不会再排斥有色人种,但是这个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教会让我们有一个反省,我们有些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排斥外面的人,爱应该要打破这样的藩篱。

      在教会史上,教会在当时的帝国制度里面,最大的挑战就是主人和奴隶一起领圣餐,在当时的帝国制度里;主人和奴隶是不能一起吃饭的,是不能坐在一起的,不能平行的走在一起的,阶级分得非常清楚,奴隶就是主人的财产。可是当时早期的教会,大家不要分开而要全部坐在一起,大家一起领圣餐,大家享受在主爱里。有些事情要突破看起来虽然容易,但其实是非常的难。例如:我们现在说要接受有色人种,我们说要接纳不一样文化的人,其实我们真正接触到几个与我们不同文化的人呢?其实我们也没有真正的接触过和我们不同背景、不同经验的人。

      如果今天突然间教会来了一个人,他讲话很俗气,或是满口粗话,刚好今天经过这里就进来参加聚会,你会不会觉得很不自在吗?有一次有个餐会,这个餐会目的就是为一些流浪汉筹款救济,这个餐会请了许多很有钱、很高尚的人来吃饭,并且参加义卖,为这些流浪汉筹款帮助他们。结果有一个人恶作剧,就找了一个流浪汉,故意告诉他说,那边有聚会是给你们吃的,你们赶快去,结果那流浪汉一进到餐会会场,全场的人都觉得很不自在,因为大家都西装笔挺,大家都是说话很文雅,为这些流浪汉在筹款、在义卖,结果来了一个流浪汉,大家都不敢和他说话,还有人建议服务生把他请出去,这不是很反讽吗?事实上我们心理有很多的藩篱,来到教会就是要实践让爱把我们心中的藩篱冲破,让我们都能够彼此接纳,真正的彼此接纳才能让人看出我们是有主的爱在我们身上,所以彼此相爱是教会的一个指标。


爱要彼此关怀

      我们基督徒怎么做见证呢?不是用嘴巴说说而已,上帝爱我们,我们要彼此接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团契生活,我们要彼此关怀。昨天卫家团契聚会,我也是这样勉励及期许卫家团契,我们当中有很多的夫妇,从刚结婚就彼此认识,大家一直在团契中生活,希望未来有一天,他们的子女也能够彼此熟悉,一直到他们长大成人,我觉得这是个很美的见证。教会应该这样活出彼此相爱的最基本的见证,人家看到了才知道我们所讲的福音的内容是什么。


爱要等候

      爱要等候,这点是我们常常忘记的。我们看到彼得接纳哥尼流,这是一个多么久的事情,这从创世到现在,上帝的救恩是一步一步的在进行,从旷野预备这些选民到进入迦南地,他们几次背逆、几次不听话,上帝一直容忍到耶稣来、到保罗去传福音,到整个教会一直的发展,上帝总是耐心的一步一步的把他的爱显现给世人。「爱要等候」是我们要常常记得的重要事情,在雅歌里面诗人这么写:「不要吵醒我的良人,我们要耐心的等候。」现在年轻人谈恋爱常常是迫不及待的,今天有冲动就去表白,今天有感动就约出去吃饭;今天感觉消失了,就说,对不起,我感动消失了,说不出理由的,爱来得快、去得也快。

      「爱要等候」,我们欣赏一个人,但是我们要想想是不是能够配得上去承受这样的一段感情,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带给别人幸福呢?我们是不是能够承担另外一个人的问题呢?我们自己也要成长,我们自己要给自己时间学习去爱,我们要等候。

      教会也是要等候,我们希望把上帝的爱给别人,把福音传给人,但是,我们不是一看见人,就捉住他说:「耶稣爱你」,我们要等候好的机会,我们要准备好,我们要能够让人家进到教会来时,我们都已经准备得好好的,让人一进到教会就能够享受到什么叫「团契生活」?

      我们牧区在这二年中,比较著重优先把团契建立好,让我们先学会彼此相爱,让我们先能够有团契生活。邀请人来教会不难,现在传播的技术那么好,我们只要做一些小小的传播,我相信很多人会来,然而那些人来到教会,却看不到团契,教会没有爱,人家不会留下来的。让我们先学习彼此相爱的团契生活,有一天当我们邀请这些人来教会时,让人家感受到爱,当人家感受到爱的时候,我们对他们讲福音,他们就知道福音是什么?

      过去我们在宣教上强调「去」,「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新约圣经的另一个典范是「等」,就像在福音书的浪子的比喻中的慈父,他在等候,等他的儿子有了经历,明白了然后回来,在这过程中,慈父的心一定不好受,但是当他远远地看见小儿子回来是何等的喜乐,然而期间在爱里的等候是极不容易的。


结语

      爱是我们基督徒生活,甚至教会生活最高的典范,这个最高的典范是来自耶稣为爱而受苦、来自耶稣的复活。也唯有在这典范中才能呈现出基督与上主之爱。今天我们谈到爱必须要分享、付出、接纳,还有突破藩篱,也就是在纪念教会的生日前帮助我们去思考一个完美的教会应该怎样发展和进行。

      别忘了老约翰的话:小子们阿!你们要彼此相爱!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