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19

显现节第二主日--听与看

 
  
 

听与看

经文:诗139:1-6、13-18;撒上3:1-20;林前6:12-20;约1:43-51


                                                庞君华牧师                       郭秀龄姊妹整理


前言

      今天是显现节的第二主日,继三博士发现马槽里的婴孩耶稣(显现节正日),到耶稣受洗公开地步入了历史的舞台(显现节后第一主日);这礼拜开始的经文,是耶稣将逐步地进到人群当中去。

      今天的经文记载了耶稣尚未完全到人群当中时,先选召了第一批的跟随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选召这一批人的。

      今天的经课中,有二个很主要的动词值得注意:一个是「听」,一个是「看」。撒母耳记告诉我们要听;福音书给我们看到的是要去看。这两个动词不是普通的「听」和「看」,而是要求我们更深入地去观察,以及去聆听上主在我们时代所发出的声音。


灵性昏庸□□看不正确、听不清楚

      记得在考驾照之前,我们都会做一些测验,其中一个必要的测验,就是看一本充满色彩的图片,看看上面是隐藏了什么数字?一般人很容易就认出其中的数字;可是有些人怎么看都看不出来。在我们看来很明显的数字,他却怎么看都看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不错,是色盲!

      另外,有时候有些人能看却看错了方向,这也是件麻烦的事。香港朋友到台湾来,出外时我都会告诉他们:「你们过马路时,不要只往右边看,也要看左边。」因为香港车子开的方向和我们不一样,他习惯性地是往右边看,以为安全了没有车辆,但是真正危险的地方他却没有看到。现在我已经养成习惯,不管在哪里过马路,我是两边都看,那一定不会有错的。

      所以「不能看」,「或因习惯而看不到」都是会为我们带来麻烦的。另一个麻烦是听不到,今天旧约的经课中,撒母耳记里面讲到的士师兼祭司以利,就是其中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以利属于士师末期的时代,在他之后是撒母耳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撒母耳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以色列部族同盟的士师时期转变到一个王国时期。

      在士师记的末了是怎么评断那个时代的?士师记的最后一句话是:「百姓都任意而行」。因为没有王,百姓任意而行。什么叫做没有王?没有王,是一个制度上的缺乏,因为一个国家是需要有一个中央的集权的领袖。但是什么叫做「任意而行」?原文的意思是说:「个人看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也就是说个人在行事的时候,任性地只考虑自己的立场。我只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我只看到我所习惯看到的事情,从不考虑上主的立场。与圣经中提到的一些好的领袖相反,有些领袖在圣经中常常被评价为「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所以我们还是要常常反省,我们行事的时候是看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还是看你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这有极大的差别。

      就好像士师时期百姓常常自以为是,他们做任何事常常只考虑到自己的角度,没有去听、去看真正上帝的旨意在那里?在拜巴力的时候,他们说:「我们也拜耶和华,我们也拜上帝,可是既然来到迦南这个地方,要入境随俗,我们过去是游牧民族,现在是耕种的,总要拜一下这个以耕种为主的巴力神明吧?」,他们这种自以为是,两者都拜,使得士师时代因而产生了很大的混乱。我们看士师记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这些百姓是怎么搞的?总是起起伏伏的,刚做了些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上帝惩罚了他们,悔改了,但过不久他们又回到原状。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有道理,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套自圆其说的理由。久而久之,大家就再也看不见,再也听不见了。就像圣经对祭司以利的评价:他是一个眼目昏花,看不清楚的祭司。这种评价等于是说他是一个灵性昏庸的人,他看不出哈拿的痛苦与需要,以为她喝醉了。他听不清百姓的愤怒,听不到上主对他们一家的愤怒。所以他看却看不见,也听却听不到了。


顺服□□听得见、看得见

      圣经有一个很可怕的形容:「上主就任凭他们了」。上帝屡次讲,屡次给你看,这么明显你都看不到,那么就让你自己去做吧,上帝就任凭他们!以利就是这样的人。

      以利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祭司,他的二个儿子却非常的不争气。撒母耳记上说:「他们做祭司」,接著后面一句话说:「他们不认识耶和华。」从现代的角度想想,一个作牧师的人,却不信耶稣;一个在神与人之间,代理人向上主献祭的祭司,却不认识上主。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他们不认识耶和华。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就是:他们根本不关心耶和华,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惧畏耶和华。所以在圣殿里面,别人献祭的时候,他们就贪污,拿一块肉走;甚至在圣殿外面,跟人行淫,做了很多我们觉得根本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可说是天不怕,地不怕。然而,怕上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说信上帝而不怕上帝是一件非常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呢?因为圣经常讲:你们不要怕人,要怕上帝。他们这样毫无忌惮的行恶,以利也听说了,百姓都告诉他了,以利就告诉他们:你们这样做,上帝会惩罚你们的。可是他只是说说就算了,没有去处理(某种程度而言,他并不怕,也不信),以至于这事情就越闹越大。位处上层的祭司或者领袖都这样的昏庸,可以看出整个时代混乱的情形,以利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为一个信仰上的领袖,灵性上的昏庸,导致他那个时代的信仰群体也处在混乱之中。

      所以今天旧约的经文,一开始就说,那个时代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上帝的言语稀少,上帝难道真的没有说话吗?上主有话要说,但是因为没有人听,所以上主不惜向一位童子说话。

      上主说话岂是发出声音而已吗?其实在历史中,上帝是用很多行动、很多方式向人民显示他的旨意的。要怎么了解上帝的话呢?怎么了解上帝在历史中的行动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先顺服,你就知道上帝在讲话了!怎么说呢?


「你来看!」

      我们再看今天福音书耶稣呼召腓力和拿但业的这段经文,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谛。他呼召这些门徒的方式非常的简单,他只是和腓力说:来跟从我吧。腓力就跟从了他;腓力跟从耶稣之后,他马上去找他的好朋友拿但业,跟他说:你来看,那个律法和先知所讲的那一位已经来了。他的见证其实很简单:「你来看!」。「你来看」这不是腓力自己首创的,因为之前耶稣呼召安得烈和西门的时候,是在耶稣经过施洗约翰的地方,施洗约翰说:「看哪,上帝的羔羊!」于是本来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的约翰和西门,就跟著耶稣去了;耶稣回头跟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就说:夫子你住哪里?耶稣说了一句话:「你们来看!」结果这批人就跟著耶稣。

      腓力也同样是如此跟拿但业讲。话说那么多没有用,很少人是被说服了,才来信耶稣的;很少人会说,我跟你讲理由,讲赢你了,你就来教堂,来接受这个信仰;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通常就是请人来看,腓力就是要拿但业去看。

      拿但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可以说是一个自视很高的人,他听腓力说这是拿撒勒人耶稣,就说:「拿撒勒出什么好东西?」我们听起来觉得这个人很尖酸刻薄,讲话很不得体,但是,其实表现了他真性情的一面。他要求很高,他看到这个时代□□耶稣那个时代,需要有更好的人出来,需要一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领袖的人出来;结果来了一个不是耶路撒冷大城的人,也不是伯特利等等有名的宗教圣地出来的人,是来自拿撒勒的人,拿撒勒在历史上出了什么好东西?结果耶稣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拿但业接著反问的话,有觉得耶稣在拍他马屁之嫌:你说我是真以色列人,这样讲,我就会信你了吗?耶稣说不是的,你在无花果树下,我就认识你。

      从经文本身不是很能了解这段话的意思,但是我们知道约翰福音的写作气氛,作者常常有一个非常急切的笔触□□所有人遇见弥赛亚都一定要做出抉择,所有人遇见弥赛亚的当下都要马上做出抉择,没有时间给你太多考虑了,你马上看、你马上听。看什么呢?看他是不是历史所预言要来的那一位;要马上听,他跟你讲了些什么?是不是说出了你的真实情境,然后,你马上就要决定:要嘛,就拒绝他;要嘛,就跟从他。约翰福音上的记载常常就是这样,他跟其他福音书撰写的笔触是不一样的,约翰福音常常讲到耶稣是非常洞察人心的,例如:在井边的撒马利亚妇人,耶稣一下子就讲出她生命的背景。当民众跟随耶稣,听耶稣讲道、行神迹,约翰福音记载说,耶稣一眼就看出他们需要什么,就不把自己交给他们,因这些人是来要吃的、要他做王的,这些人是来求取政治上的利益的,所以耶稣不把自己交给群众,因为耶稣常常能清楚地洞察人心。约翰福音常常表现出耶稣的这一面。


将要看见更大的事

      所以耶稣看到拿但业,就说:你在无花果树底下,我就认识你。这件事可能只有耶稣和他之间知道是什么事,在旁边的门徒就照样记载下来,我们无法知道,他在无花果树下做什么,但知道他的反应是,当下他就作了决定:你就是以色列的王。他决定要跟随耶稣;耶稣说:我这样讲,你就信啊?你将要看到更大的事情。那更大的事情是将来、在最后的时候,你要看到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来。这段话显然跟前面说你是真以色列人有关。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本来是谁的名字?雅各。雅各曾经有一个很奇特的经历,他逃亡的时候,在伯特利睡觉,梦见有个梯子,天使在那里上上下下。所以耶稣说,我就是这个梯子,将来天使要在我身上,上上下下;因为我才是圣殿的所在。他说拿但业是真以色列人,其实他看得出来拿但业心中有一些真的期盼,在他冷峻高傲的外表里面,有一丝对以色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命运真挚的期盼,对弥赛亚,他也有著强烈的期许,尽管只是在内心这么深处的期许,耶稣也看见了、也肯定、也呼召他来跟随。

      耶稣要求他们看、要他们听、要他们认真地去看,因为耶稣不是一开始就坐下来向他们讲道,说服他们,为要讲嬴他们。根据福音书的记载,每次跟耶稣辩论完,无法辩嬴耶稣的人,都是走了;但是那些愿意来看的人,都是来跟随主的人。

      有一句名言「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信仰寻求了解」,意思就是说:先信然后才了解。没有人可以说我不信,然后可以了解;有人研究基督教,是研究别人的信仰,研究别人的经典,他真的能了解这信仰的内涵与信徒的感受么?往往不是这样的,你要先信,也就是说先顺服,先去看,先去听,先把脚踏入约旦河中,河水才会为你分开。你才会经验信仰;当你真的接受这个信仰,真的去实践耶稣的教训,那么你才能真的理解,才能去感受上主的应许是如何奇妙的实现,你才能真正的去决定是否跟随。所以耶稣要呼召人的时侯,不是用辩论的,而是要「你们来看、你们来听」,听历史上怎么样讲我,看我怎么活出上帝在历史中所给予你们的应许。


结语

      所以今天的经文提醒我们几件事情:      第一、如果我们长期不看、不听,只是顺著你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行事的主导。如此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一个灵性昏庸的人,你再也听不到、也看不到那摆在你面前,上帝已经明明白白显给你看的一些讯息。

      第二、是他呼召我们来看,来听。当成年人不看也不听时,他不惜向一个未成年的童子说话。当宗教上的领袖不看也不听时,他不惜向未按立的牧师说话。当有知识的人不看也不听时,他向那些加利利海边的渔夫说话。当那些住在大城市、有国际视野的人不听时,他就向拿撒勒这样的乡下人说话。他要我们听、要我们看,要我们更深的听、更深的看,其实就是要我们跟随。先相信、先顺服、先跟随,才能真的理解,真的惊讶,真的忍不住去要人去看。

      第三、今天书信的经课也提醒我们一件事情,就是不只是要去看、要去听上帝在这历史中的作为,我们也是被人看、被人听的。有人就常常用拿但业说「拿撒勒能出什么好东西?」这句话来看教会。别人就是这样看:「教会能出什么好东西?」教会是一群人怎样的人?充满狂热?意识形态?自以为是?只是很浮燥的人,只是嘴巴会讲的人?还是我们是能够点亮别人生命的人?我们好像是一台戏,被人观看。所以我们凡事不都造就人,要非常小心。

      最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将自己在人群中显现,使人看到基督,并跟随他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美国总统卡特在自传里面这样写到:有一次,他就被邀请去演讲,大意是「怎么跟人做见证」的讲章。大家都知道卡特夫妇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信仰非常注重。他说:「我跟我太太算了一下,过去这一段时间我一共带领了144个人信主,就好高兴,从我年轻到现在带领了144个人信主,觉得这真的是很不简单。」正在洋洋得意时,突然间他有个警觉,他想到,在乔治亚州竞选州长连任的时候,算算总共大约与30万人握过手,选举时也有数十万的人投票给他。他说:「我能够说服数十万人投票给我,让我继续当州长。我能让他们信靠我,把这段时间交给我来治理乔治亚州,但是这么多年,我却只能说服144个人来接受我的信仰,这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股东可以把他的公司交给你经营,公司可以财务交给你管,政府可以把管理民众的工作交给你,你可以受托去做很多事情。但是别人却不会把他的生命的委身,这么重要的抉择交给你,除非他在你身上听见、看到那从上主来的信息和见证!显现节的意义就在这里,我们一方面纪念耶稣向人类的显现,一方面也不要忘记,让这个显现的任务,继续在我们的身上显出,要被人家听、也要被人家看,愿上帝引导我们,让我们在世的生活,成为向人显现的亮光。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