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03

圣灵降临节后第十九主日--名实相符的旅程

作者:郭曜郎
 
  
 

名实相符的旅程

经课:出 17:1-7诗 78:1-4诗 78:12-16 腓 2:1-13太 21:23-32

郭曜郎


      刚刚过去的暑假,有许多弟兄姊妹都出国去旅行,一到寒暑假就有几十万人次出国观光,因著经济的成长,台湾的观光客早在国外享有盛名,听说过有观光客出国买手表,劳力士的手表一次买二十几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支的手表,买起来就好像在买水果一样轻松。有些人出国就是专门购物,不管行程安排的如何精采,导游介绍的如何详细,这一类的旅客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买药,空档的时间就是购物。如果旅行只是为了购物,那是很可惜的。如果旅行都只是坐在车上看录影带,那也是同样的浪费时间。

      「旅行」,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丽,赞叹造物的智慧,也可以让我们见识到生命的苦难,感伤生命的有限,九六年的夏天,我跟著教会到南非短宣,到了晚上,天上的星星就像打翻了牛奶洒在天上,那是银河耶,不是盖的耶。用心的「旅行」一定会丰富我们的生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名实相符的旅程」不晓得弟兄姊妹心目中的教会,是怎么样的一幅图画?我常听说的有底下几种,大家听看看:1.教会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2.爱唱歌的一群人、3.不食人间烟火的人、4.星期天坐在教堂聚会的一群人,不晓得还有没有别的说法?

      已故的灵修神学家卢云教授,他在『从幻想到祈祷』这本书中对教会身份的描述是我非常喜爱的,迫不及待想跟大家分享,他说:「教会是一个旅行团体」;我觉得他说的真的太棒了,因为一个在旅途中的教会,是一个动态,随时可以面对改变的教会,也是随时在调整自己,聆听上帝旨意的教会;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快乐的家庭」、「有爱心的人」、或「成长团体」等等来形容教会,这样说并不错,但我们只是说出次要并且只是暂时的特徵,基督徒的团体不是由人们努力的成果产生的,这周已经是圣灵降灵节后地十九主日,在圣灵降灵节期中,象徵新生的绿色布巾与摆设,就是要不断提醒我们,教会是圣灵的工作,如同当年离开埃及进入旷野的以色列人,教会是上帝乎召而成的群体,让蒙召的我们脱离奴役进入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蒙召进入新耶路撒冷(应许地),藉著这个共同的乎召,我们就认出彼此是在同一条路上的弟兄姊妹,藉著这个共同的乎召,我们成为一个旅行的团体。

      出埃及记其实也就是以色列人的旅行纪录。上周出埃及记的经文(十六章2-15)告诉我们,以色列已经离开埃及进入旷野,全会众在旷野向摩西、亚伦发怨言,为什么发怨言呢?因为他们肚子饿了,以为摩西亚伦要饿死他们,所以不断抱怨,上帝听到怨言后,赐给以色列人玛那与鹌鹑来胃饱饥饿的百姓,按理来说,这些吃过玛那与鹌鹑肉的以色列人应该对上帝有了信心才是,但才进入十七章的开始,我们又看到以色列人并不相信上帝是信实可靠的,他们又开始许多的埋怨,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纵使百姓获得了自由,在出埃及前充满著热切的期待,一但遇到考验就忘了上帝怎么带领他们脱离埃及人。换成是你是我,我们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呢?

      在缺乏中的以色列人忘了他们身份,他们不只是为了吃喝饱足的一个民族,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难道上帝不能够让以色列人继续在埃及生养众多?用人口优势来击败埃及人!或者,帮助以色列人用武装革命夺取政权,乾脆把肥沃的埃及地占领下来,用尼罗河水来建立以色列民族,何必大费周章地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人当中分别出来?百姓的埋怨说明了他们忘了自己的使命与身分。

      以色列人是上帝施恩的管道,上帝要透过以色列人让万国得福,应验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让以色列人透过旷野的历程,来学习许多重要的功课,也让将来同样被乎召进入旷野的教会、进入旷野的我们,能够从前人的旷野经历中得到安慰。

      上帝告诉摩西说:「你要击打磐石,从磐石里必有水流出来,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这样行了。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试探与争闹」是信仰群体中必然发生的,没必要躲避、抹平或者假装不存在,因为上帝创造的人性,就是会试探会争闹,如果百姓只是因为没有水喝而争闹试探,那问题很容易,给水喝就没事了,很容易打发的,从出埃及的经文中,我们一路读下去会渐渐发现,人性并没有那么简单,后伊甸园的人性(伊甸园事件之后的人性)对于上帝的主权与能力已经不再能够透过天性单纯地去接受,很吊诡的是,「苦难与缺乏」往往成了信靠上帝的媒介。

      此外,摩西没有要求百姓全部立正站好,回家好好祷告,说些只要爱上帝就不会口渴,或者心静自然凉的鬼话;他在以色列的长老眼前击打磐石,于是从磐石里流出水来,以色列百姓藉此又上了一课,在旷野的旅程中再一次经历上帝的恩典。

      「试探与争闹」也可能再另外几百几千种情况下出现,举个最近的例子来说好了,昨天是九月二十八号教师节,就在我们教会后头有个大游行。每次有游行都表示有麻烦事情急需要处理。在教会里面也一样,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与想法,我们都倾向跟自己相同的人组织成为一个团体,习惯与自己意见类似的人同一个鼻孔出气,成为同一个小组、吃饭的时候坐在一起,但我们常常让不正确的「同心」,把我们的团体意识缩小,我们应该有和耶稣基督相同的心思,但我们却不一定都有教师、公务员、学生、家庭主妇、工程师、医师,或者任何政治或社经团体的心思。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我们首要的目标不是为了团体,而是为了上帝,换个方式来说,教会存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教会,更是为了上帝,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只停留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基督徒的团体不是一个封闭和互相拥抱的小圈圈,他是一群向前进的同伴,由那位乎召我们的、吸引我们注意的声音所维系。

      当我们在信仰的旅程中来到我们生命的玛撒与米利巴(「试探与争闹」),我们需要更大的恩典,这恩典就是耶稣基督,也就是保罗在今天新约的书信经课中给腓利比信徒的劝勉,在基督里若有甚么劝勉,爱心有甚么安慰,圣灵有甚么交通,心中有甚么慈悲怜悯,我们就要意念相同,爱心相同,有一样的心思,有一样的意念,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经文中提到:「要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或许这一段会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我什么信仰需要恐惧战兢,信了就好不是吗?保罗的意思当然不是信徒可以透过善行换取恩典,他的意思是,在恩典中的我们,每天都有责任去思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救恩有什么关系?在第十三节补充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我们在基督里要有信心,因为上帝已经透过福音的力量,不断在我们生命当中工作,改变我们的生命,我们能够反省,那是因为圣灵的工作,我们能够爱,那是因为上帝已经先爱了我们。他是那位使水从磐石涌出,叫水如江河下流供应我们的上帝。

      在今天的埃及记里头,百姓的埋怨说明了他们忘了自己的使命与身分,在福音书中我们也看到相同的例子。耶稣进了耶路撒冷的圣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跑来质疑他:仗著甚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本来最应该懂得上帝律法的人,与认识上帝权柄的人却反而不明白,于是耶稣趁机讲了两个儿子的比喻。

      这个反讽的故事,提醒我们,作为基督的信徒,不只是在口头上或形式上,我们要名实相符地追随基督耶稣,已经离开埃及的以色列人,若还在思念埃及的一切,那是不应当的,身体虽然自由,心灵却仍被困绑。但愿我们一起行进的信仰之旅能名实相符,但愿我们在主里面有同样的心思与意念来荣耀上帝。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