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9.27

圣灵降临节后第十七主日--被饶恕者的饶恕

 
  
 

被饶恕者的饶恕

经课:出14:19-31 , 诗114:1-8 , 罗14:1-12 , 太18:21-35

庞君华牧师


前言

      1983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罗马的监狱探访一位特别的人物Mehmet Ali Agca,他们在牢房中畅谈了大约廿分钟,门外守候著许多记者,他们非常好奇教宗和这位两年前因刺杀他而入狱的人交谈些什么。事后若望保禄二世对守候在门外的记者说:「我与一位已被饶恕的弟兄谈话。」第二天有一家报纸的头条写著「为何饶恕?」(Why forgive?)

      其实「为何饶恕?」这个问题在廿多个世纪以来一直被问起,本周福音书的经课中,彼得也问到类似的问题。

      另一则有关饶恕的故事提到美国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的一则轶事。一次他有位属下因为人为的疏失而使公司损失了两百万美元,办公室气氛严肃,这位属下最后还是硬著头皮来到他的办公室,只见洛克斐勒低著头在写著字,他说:「我们的朋友似乎让我们损失不少。」不等属下回答,他接著说:「可是我列下了他以前的功绩,似乎也不少。」「我们是否应该原谅这位朋友呢?」我们可以想像的到这位属下的心情,想必日后他必定会将士用命,?公司或自己立下更多的功绩。

      我们可以看到洛克斐勒将饶恕当作是一种管理的利器,饶恕使得部属更加为他效力,这是一种策略性的饶恕。但是今天要谈的不是这种饶恕,因为这不过是一种御人之术而已。

      「饶恕」是今天早上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重要的信仰课题。因为耶稣与彼得的对话,点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如何可以看出,上主的恩典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作用?那就是从被饶恕者的饶恕中表现出来。


饶恕与被饶恕

      在福音书中,彼得的问题是:「我当饶恕他几次?七次可以么?」

      在犹太的律法中提到当人第一次得罪你时,饶恕他;当人第二次得罪你时;饶恕他;当人第三次得罪你,饶恕他;当人第四次饶恕你,不可以饶恕。

      所以彼得说饶恕七次,可以说是超过了犹太人的标准。我们可以想像他问完耶稣之后,正期待著耶稣的嘉许。

      没想到耶稣非但没有给他很高的评价,反而顺著他提出了一个更高更高的标准□□要饶恕七十个七次。这似乎就是要无条件的饶恕下去。

      耶稣看出门徒的困惑,所以他接著更以「不饶恕的仆人」这个比喻来说明在天国的道理中饶恕的真谛。

      耶稣的比喻与彼得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相反的向度,彼得的重点是「我要饶恕几次?」How many times I forgive?耶稣的重点则在「我被饶恕了几次?」How many times have you been forgiven?

      彼得的向度是让人觉得自己每次饶恕,就是一种成就,或者说是一种迁就,我真正的内在是不见得真能饶恕的,但等到次数到了我就可以不饶恕你。

      耶稣的向度则是自己常以为亏欠,所以不断地施予饶恕。我们说这是一种「被饶恕者的饶恕」。


被饶恕的灵魂是一个经常在饶恕的灵魂 A forgiven soul should be a forgiving soul


      为何说这一个重要的信仰课题呢?因为透过耶稣的比喻我们知道,人在恩典中,未必真正的感受到自己蒙受了恩典。若他真的感受到他白白的被免去一千万两银子,他怎会计较那朋友的十两银子呢?如果他能感受到这么大的差距,他的行事方法一定会截然不同。

      所以有人这样说:一个被饶恕的灵魂,必定是一个饶恕人的灵魂。因为上主透过耶稣所带来的恩典,是要我们得到彻底的释放。一个不能由衷地饶恕人的人,正表明了他尚未得到释放。

      名著「基督山恩仇记」,主角被人陷害入狱,后来在隔壁的牢房中结交了一位老囚犯,这位囚犯临终时给了他一份基督山的藏宝图,最后主角逃出了监狱,也寻获了宝藏,成为了基督山伯爵。他开始惩罚那些陷害他的人,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位主角即使离开了有形的监狱,但他仍然没有离开无形的监狱。

      另外有一部电影提到一位六十多岁的人,过去他继承了父母亲的一栋房子,可是过去三十多年来,他都没有搬进去,也没有整修,每天上班经过看著房子,逐渐逐渐地斑剥及衰残。当他的朋友知道他是因为当年父亲曾在这个房子体罚他,所以他才这样处理这栋房子。他的朋友就嘲笑他,仍然拿著积分券却没有去兑奖(still keeping score)。

      一个人真的能够由衷地饶恕,其实意味著…,他不再依靠怨恨、竞争、抵抗或恐惧来支持他的生活。也就是说他不再以仇恨及负面的态度作为他生命的养分。

      我们可以选择不必如此沉重地生活,我们可以选择兑换恩典的彩券,走出怨恨的牢笼。这就是一种被饶恕者的饶恕,表示这个人真的被饶恕了。他真的享受到上帝的恩典了。


怎样饶恕?

      饶恕就是一种接纳。接纳我们已经被接纳了,成为一个接纳别人的人。接纳就如浪子与慈父的故事中的慈父,当他远远地看到得罪他的儿子返家,立即就上前去拥抱他。这个上前拥抱的动作,就是接纳,也就是饶恕。

      其实饶恕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走出自我中心的态度,从自我的角度衡量一切、考虑到别人的观点。本周书信罗马书的经课,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宗教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不能彼此接纳的因素。饶恕所付的代价很大就是因为他要我们放下自己,这也是一种背负十架的功课。

      此外,饶恕也需要心灵的空间,我们需要灵修与崇拜来清理我们内心各样负面的情绪。旧约经课出埃及记与诗篇,正是不断提醒以色列人,他们之所以得到释放,全是上主特殊的工作,他们为什么要遵行律法,就因为他们是一群蒙上主释放的人,所以他们这个社群的使命就是要把律法实践出来。律法中有许多是怜悯人的要求,要过一个上主喜悦的子民,就要完全得到释放。我们唯有在崇拜、灵修与团契中方能在心灵留出一片空间,记取上主浩大的作为;也才能不去计较周遭人对我们的亏负。


结语

      每天我们都受到不同形式的伤害,我们也有意无意地伤害我们周遭的人,这是一个彼此伤害的世界。如何能脱离这样相互的循环,就是要饶恕,不是功利性的或策略性的饶恕,而是一种彻底的饶恕,也是一种被饶恕者的饶恕。如此,我们才能得到完全的释放,我们才不会拿著恩典的彩券而不去兑奖。也唯有透过这样的信仰实践,人类的社会才能进入天国的标准。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