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1

圣三一主日--圣三一的奥秘

 
  
 

圣三一主日证道主题:圣三一的奥秘
以赛亚书六:1-8;罗马书八:12-17;约翰福音三:1-17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郭秀龄姊妹

前言

  今天我们来到圣三一主日,就是在我们一年的中间,在上半年中,我们几乎每个主日都与基督的事件息息相关,我们等候基督的再临,我们记念基督的降生,我们记念显现节,我们也在大斋节中一起来儆醒等候,仰望基督的复活,一直到基督的升天,以及上礼拜我们一同纪念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整个上半年的基督事件最后的总结是在一个教义的主题,就是三位一体的上主。

  圣三一,是我们基督徒向人介绍我们的上帝时,常用的一个形容词—三一的上主,这是总结上半年从基督的生平与事件中,对上主的认识。下半年开始就进入了常年期,所以,下礼拜开始,我们会进入一个很长的绿色主日,这一连串的主日就是让我们开始在生活中去实践上半年我们对信仰的理解,圣灵降临之后,我们当有个绿意盎然、充满生命力的信徒生活和见证。


圣三一,包袱?特色?

  今天主日,当我们要介绍三位一体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困难,因为三一的上帝既是我们基督信仰的一个特色,让我们回顾历代,当我们向人介绍上帝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我们的主是三一的主,其实这个教义在教会历史的发展上并不容易,为了要定义「三一的主」,曾经引起了长期以来不同论点的争议,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词本身在逻辑上就有问题,三怎么又等于一呢?在逻辑中有个基本的定律,就是A不能等于非A(A≠~A),亦即是A就是A,不能是A又同时不是A,同理不能同时是3,同时又是1,但是为什么基督信仰还是坚持上帝既是3又是1呢?

  这其中有其历史的因素,有人以为这是神学家想出来的概念,其实不尽然如此,早在教会发展初期,在圣经还没有写成、在所有的神学讨论尚未展开、所有的大公会议还没有召开,整个大公教会都没有讨论到上帝的属性的时候,三位一体的这个结构早就已经在我们的信仰当中了。比如在保罗写这书信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的把早期教会在崇拜中所用的祷词(礼文)用于其书信中,会写到:「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天父上帝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同在」这不是保罗写信时顾虑到文词的优美,而是早期教会的崇拜中早就通用这些礼文。又如在受洗时,一直以来教会都会说「我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你们施洗」,这些片段在圣经中是常见的,但是教会一直没有想到去定义或探索其中的内涵,主要是因为早期教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他们一直感觉到耶稣就快要来了,所以他们专心的等候;第二、教会周围有很多的逼迫。所以要等到过了两三百年之后,教会才有时间坐下来认真去想:怎么样去定义「什么叫三位一体的上帝?」。这个的确是不容易的工作。

  记得我们以前在读神学院的时候,在教会实习,被分发去教主日学,我不知道主日学老师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刚开始讲圣经的故事,大家都很有兴趣,因为故事是叙述性的体裁,可以从故事去介绍许多信仰的各种背景。但是,教到教义的时候,就不自觉的碰到了三位一体。还记得我是神学生的时候,在主日学教圣经(通常都是把最难的丢给神学生来讲),其中要讲三位一体时,用很多的形容、讲解,但是学生还是摇摇头表示不了解。这时候旁边有个青年,他原本是主日学老师,他就很聪明的走上台去说:各位小朋友,三位一体不是那么难懂,你们今天早上饮过早茶没?(我们在香港有时都习惯一早去饮茶)你吃虾饺一笼有几个啊?虾饺一笼三个。对啦,一笼三个。小朋友也不笨,说,「可是烧卖一笼有4个,又怎么讲?」

  这个事情实在很难讲,很难解释,但基督徒却一直坚持这个说不清楚的信念。到底这是一个包袱,还是我们基督教的一个特色呢?早期教会历史一直没有停止过想办法要去解释这个教义,我们由几个角度来看:


从自然的类比

  首先,我们从自然的现象来解释。天地万物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我们从自然现象要去找三一的类比,我们说水有三态,正常的时候它是水,天气寒冷的时候会结冰,冰溶化了又成为水,水经过太阳的照射成为水蒸气。所以,气体、固体,还有液体,这现象的观察,有人说可以比拟好像是三一上帝位格的转变。另外又有人说,好像阳光,太阳本身是太阳,可是太阳会发出光来,太阳跟光虽是同一回事,但是又可以有所区分。而我们在阳光下的人,会感受到热力,会感到阳光的热。所以,太阳、阳光跟热力也可以类比三位一体。但是无论怎么说,这里面都有说不清楚的地方。水变成冰、变成气体,是同样的物质在转变。可是,上帝是同时存在,是一又是三,所以这个类比亦有它的困难。

  因为光是用自然界的变化,很难完全比拟三位一体中所谓位格。位格的概念在我们中文的字是没有的。我们今天读的以赛亚书,以赛亚先知正好遇到一个非常重要时期的转变,今天我们读的经课第一句,乌西雅王驾崩的那一年,他是个非常有名的君王,当他逝世的那一年,国家的气氛、各种的情况,让人感觉到人的限制。他到圣殿去祷告,祷告的时候看到异象,圣哉!圣哉!圣哉!天使们在那里歌颂。所以上帝从古自今,不是一套道理,不是人想出来的一个概念。以赛亚书讲道上帝怎么呼召他,上帝是用一个位格,一个人格的方式在跟以赛亚连系。

  可是,在西方的文字里面应该是容易理解的,它称人的单位是几位,有几位?有三位,一位一位,是用person,原来的意思是persona,面具的意思。这个面具,不只是面具本身那么简单,这面具就好像希腊悲剧里面的脸谱,就好像我们看京戏的脸谱。每一个脸谱,其实就代表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背后有它的感情、意志、历史的经验。各有不同的位格、不同的人格内涵。三位一体是同时这样三个位格,内涵是同时并存的。讲到这边呢,你可能还是不能理解。这是正常的,因为这不是我们经验里面能够完全找到类比的地方。


从人的内在类比圣三一

  后来教会历史就想说,要了解这圣三一,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就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呢?因为人是被上帝所创造,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那么人内在的结构,应该跟创造他的上帝是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奥古斯丁就提出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从人的角度来推想三一,人的里面有什么呢?在心智作用里面有几个方向,一个就是回忆,人会回忆往事,会记忆所发生过的事情。这功能是不断在进行中的。人有理智,会去分析这记忆,会透过这些经验做出一些分析跟抉择。人有爱,在心里面对某些事情会有感情。爱、理智,跟记忆,这三个方面在人的心智里面,是同时并存的,同时运作的,但也在同一个人的心智里面。尝试的就是从一个人的角度,从一个按照上帝形象被造的角度,尝试去理解圣三一的奥秘。我们可以理解某些成份,但是,还是没有办法把上帝的奥秘说的更清楚。


从救赎功能的角度类比圣三一

  除了从自然的现象、从人的角度,另外一个是可以从救赎的角度来理解这个圣三一的工作。比方说,在圣经里面我们很清楚知道,我们看到在救赎中,圣父扮演的是一个差遣的救恩者这个角色,这个计划在上帝的手中,这圣父差遣。圣子呢,是行动,他被差遣到这个世上来,所以他道成肉身。他道成肉身,就好像今天福音书的经课讲到,人子被挂起来,好像铜蛇,被高悬起来,让人仰望他的时候就可以得救!但人子必须要道成肉身到世界上来,才能被举起来,这个救恩才能进一步的进行。但是,光有这个差遣跟救恩的行动还不够,还有圣灵的工作。所以我们前几个礼拜读到,圣灵就好像保惠师一样,他要让我们对这个事件有所感。人有时候看一些事情,有些情况我们会视而不见,但圣灵打开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到其中有上帝的美意在里面,所以圣灵是个感动者。所以,我们从圣父、圣子、圣灵,从救赎的结构来看,圣父是差遣,是个计划者;圣子是行动者,他是道成肉身的救恩的行动者;圣灵是感动者,他使我们对上帝救赎工作有所感,有所感我们才会发生转变,才会发生变化。所以,在罗马书里面,讲到圣灵的工作时,为什么说我们是上帝的后嗣,我们是上帝的儿子呢?我们是上帝的儿女,不是因为我们跟上帝有某种血缘的关系,是在灵里面,灵性相通的关系,就好像人有血缘的关系是一样的。


从团契的角度类比圣三一

  以上,我们从自然现象,从人的角度,从救赎角度来说明。我们还有一个新的角度,就是从爱的角度,从团契的关系来了解三位一体的奥秘。什么叫从爱的角度呢?我们都知道圣经上说,上帝就是爱!上帝就是爱,爱有很多个层面,父上帝是爱,因为他是给予者,他是创造者,他在爱中创造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上帝闲来无事,偶然把它创造出来的,这个世界是上帝在爱中去创造的。圣子,是接受与牺牲,这也是爱的特性。接受、接纳,和牺牲,他是回应爱,所以他有所行动,圣子在世上是让我们感受到,让我们从他身上去认识爱的上帝。圣灵是包容,能够感动我们。爱有这个特性,所以,他圣化我们,除了基督的工作,他使我们在接受圣灵工作的时候,他会慢慢的使我们心灵能够纯净、能够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爱不能没有对象。爱不能没有对象,所以,上帝是爱,在这个前提里面,就必须上帝要有对象。所以上帝本身内在是三又是一,他是一个非常高度的合一,上帝跟我们之间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团契以及合一。那么从爱来看上帝,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结论就是,父,为了爱而创造,子,为了爱而道成肉身,圣灵,在爱中使我们能够去爱。这个就是从爱的角度去了解三位一体的教义。

  而且这里有个观念,就是爱促成一个信心的团体,就是教会。当我们记念这个主日,讲到圣三一的时候,是个非常高的结合。在人的团体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要保持人的独立性,又要保持这个团体高度的纪律跟内在的融合。我们强调人的独立,秩序不容易建立、纪律不容易建,因为每个人都讲:我有我的主见,我有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对的。所以有时候团体为了要高度的凝聚,它可能要人牺牲,让他的人格稍微萎缩,好让他的人格不要伸张,他才能适应,才能团结在一起。所以有时候为了要团结,要求人牺牲,可是一方面要求人要有独立性。牺牲是不能强迫的,必须他自己主观是愿意去牺牲、去接纳,去让自己能够包容,以致于能够成为一个团契。

  所以,三位一体是作为我们在这个世上团契的一个典范。我们今天教会要成为一个团契,我们的标准在哪里呢?三一的教义其实就是我们的一个标准,就是一个爱的标准。是上帝爱之间的一个团契,成为我们这个团契,我们信心的大家庭。不只我们在坐的这个教会,这个堂会,也是我们整个公会,也是我们整个大的教会,更是我们普世的教会要成为一个爱的团体,以致于透过这个团体工作的延伸,能够使整个世界能够达到一个高度的合一。不但如此,透过圣父,三位一体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跟上帝之间有一个美好的合一。

  怎么说我们跟上帝之间有一个美好的合一呢?首先我们看到第一个就是,透过基督的工作,上帝可以有机会感受到人的痛苦与苦难,在我们今天的周报里面,我们在第一页封面里的地方印了两幅图,传统教会在用艺术来表达三位一体的时候,是花了一些想像。上面那幅图是东方教会,用希腊聚会的教会,这幅图非常有名,就是讲到三位一体。画的三位用人的形状,它是取材自圣经的亚伯拉罕接待了三位上帝的使者,他觉得上帝的使者就是圣三位一体的化身。周报上印不清楚,但是这三个像其实面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是三,可是面容上是一模一样的。中间有个杯,人家说这是个怎么样的杯呢?这是圣餐之杯,圣餐是跟救赎有关的。圣三坐在一起,是与我们救赎有关的。这是在东方教会,很多教堂里面都有这幅画、这个icon,这是他们灵修很重要的重点。

  下面这幅画是西方教会的,讲到圣子受难死亡的时候,躺在圣父的怀中,背后有一只鸽子。西方教会用这种方式来描写圣三一的时候,其实有个重点,就是当爱子受难、被钉、受苦的时候,这圣父是有所感,上帝不是高高在天上、超越一切没有感情,他是有所感。所以从古代教会就有一个说法:“上帝受苦说”,上帝是在受苦中的。这个说法淹没在古代的讨论里面,在二次大战的时候,再次被拿出来讨论。就是看到人间的苦难,上帝到底了解不了解?上帝知不知道人间有这么多的苦?当二次大战结束,盟军登陆欧陆的时候,他不敢相信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地方,所发生种种的苦难。大家就会问,这些信仰上帝的地方,上帝在哪里呢?他们就想说,上帝也在伤痛之中。从上帝对他的爱子受苦受难,他是有所感的,他也了解人间的疾苦。圣灵作为我们与上帝之间的一个连系。所以,圣三位一体,不只是上帝之间的一个团契,更是透过上帝的了解与圣灵的工作,使我们跟上帝之间也有一个团契。

03

结语:

  在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很高的灵修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我们最高的境界。所以三位一体是使我们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一个基础。我们讲到这里,还是没有办法充分的用语言准确的去定义。但是,我们只要了解三位一体是爱与行动那就够了。所以我们刚才讲三位一体是爱,因为有爱,才有高度的三与一的融合。三位一体是行动,这爱不只是概念上的,是基督真的在历史中出现,为爱付出了代价。而且三位一体跟我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在以赛亚书说,我能差遣谁呢?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三一的上帝不要我们停留在理智上对他的认识跟揣摹,他更要我们去行动。在行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三位一体。所以在过去的圣诗里面,这santus就是一个人经过爱的行动、各种的付出、各种的苦难,来到教会作礼拜的时候,很自然唱出圣哉!圣哉!圣哉!这是一个我们要从爱跟行动中才明白的教义。

  下半年的开始,我们就是在行动中,把我们所能够对圣经的教导,过去对圣经的理解,活化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我们才能在里面找到,何谓三位一体?所以,我们在这记念圣三一主日的时候,其实也给我们一个提醒,也就是我们将要在爱与行动中,与上帝有高度的契合,使得人类有一天也能达到这种完全的共融以及团契。

<01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