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9

圣灵降临节第五主日--不要惧怕,紧紧跟随

 
  
 

圣灵降临节第五主日
证道主题:「不要惧怕,紧紧跟随」

创世纪21:8~21
罗马书6:1下~11
马太福音10:24~39

证道:庞君华牧师 郑李:郭秀龄姊妹

前言

    今天是圣灵降临节之后的第五个主日,我们一同继续思考在信仰的路途上,怎样来实践上主的教训。今天的经课提供了一个信徒生活思考的主题,就是「惧怕」。如果人活在惧怕中,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扭曲。

    在孙子兵法里提到能够使对方不战而屈服,最高的一个战略手段与技巧,就是让对方感到害怕,不用动刀兵,对方自然就瓦解。在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在垓下被汉军的包围中,汉军方面刘邦接纳了张良的献计,使用了四面楚歌的策略,使楚军感到惧怕与消沈,导致连最后的抵抗力也没有了,终于因军心涣散而战败。

    三国时的诸葛孔明也常常用这种方式,比方说: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的「空城计」事件也是一个运用他人惧怕的例子。当魏军已经兵临城下,他所在的西城其实可以说是一个空城了,既无军队也无粮草,但他却故做镇静,他的镇静反而令有实力的敌人感到害怕,觉得他城内必有诈,所以就匆匆的撤走。所以兵法里面,如果能够运用对手的恐惧的心理,让对方不能一如常态地作出理性的判断,以致于应胜而未胜。

    在我们信主的旅途中其实也常常如此,魔鬼常常让人先不战而屈,让人先感到害怕,为你所想像的事情害怕、为你还没有遇到的困难害怕、为你各式各样生活上的难题害怕,以至于你走路的时候常常偏离目标、或者停滞不前、或者就乾脆弃守、放弃。

不要惧怕—上主已听见

    今天的经课里面有四次提到「不要怕」,第一处是出现在旧约经课创世纪中,这段经文的背景承接上周主日所讲到的事件—以撒的出生,以撒的名字原来的意义是「笑」。本周则交代以实玛利的命运,他们是亚伯拉罕的两个孩子。以撒是大太太撒拉所生的,是嫡子;以实马利虽然比较早出生,可是他是庶子。撒拉的小孩满月,她看到以实玛利跟她的小孩玩(嘻笑),于是就起了忌妒,于是她要求亚伯拉罕把这个婢女和她的小孩赶走,亚伯拉罕初时很为难但终究还是把他的妾夏甲以及庶子以实玛利赶走。通常享齐人之福常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局面(可见齐人之福不见得是福气)。虽然很多解经的解释是一切都是为了应许,所以以撒才是上主心意要继承应许的人。没错,从较宏观的历史来看以撒才是真正上帝应许的小孩,要继承亚伯拉罕的应许,是他的后裔。但是,回到根本这还是一场起因于忌妒的家庭的冲突。所以亚伯拉罕作了这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也很无情,要夏甲带著他的小孩离开他的族群。夏甲就带著他的小孩到旷野,非常辛苦。这个小孩其实已经是一个少年,但是在旷野中没有奥援、没有帮助,离开一个本来是一个繁华的家庭,加上受挫折、受压抑,心情之苦可想而知。

    不单如此到了旷野,水也用尽了,她把小孩放在一边,在旁边大哭说:「上主啊!祢为什么要这样待我?让我们进入到这样的绝境?让我们母子竟然无法生存?」连基本的生存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当然会感到惧怕!结果上帝安慰她,在这个故事里面上帝安慰她说:「不要害怕!」结果后来就为他们准备一个井,让他们发现井水,那井里面的水是生命基本的元素。

    透过这段圣经的叙述以实玛利成为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是指受苦至极充满报复心性格的人。美国作家Herman. Mllville (1819一1891)的小说「白鲸记Mody Dick」就是运用这个典故的作品。小说开头第一章第一句就是:「叫我以实玛利Call me Ishmael」,作者透过这个典故来表达一种迷惘,悲剧,苦难以及强烈的报复心里,来铺陈的故事中的人物及气氛。这群捕杀鲸鱼者的孤单,死亡的阴影,以及悲剧的人生。故事中船长(Ahab)有好几次跟鲸鱼搏斗,腿也断了,然后人也满面伤痕,船也失去了虽然他的名字不叫以实玛利,但是他连番厄运、困顿重重,可以用「以实玛利」来藉谕他的悲剧人生。

    以实玛利虽然身分上就不是一个嫡子,虽然在他的命运里面上帝却选择另外一个比他晚出生的以撒;在家庭风暴里面他被推到旷野中,而且几乎奥援都失去了,可能生命都要受到危机的逼迫,在这种情况是人类的一种典型。即使这样,上帝还是出手帮助他、安慰夏甲,然后赐给他们生命的活水,让他们进一步可以生存。我们不禁要问上帝为什么偏心,选了以撒、放弃以实玛利,为什么各样的厄运都集中在这个人身上,好像是被咒诅的?仔细看看这以撒、以实玛利后来形成的两个民族的命运,其实都不顺利。以实玛利虽然在旷野中受困,上帝训练他后来成为一个战士,使他成为一个有名的弓箭手,表示他很坚强,在旷野的历练中,他有他的坚强,他有另外一个族群,他另外形成一个大的民族。以撒虽然在保护当中,可是他也不好受,他差点被父亲献在祭坛上面,他的后代被称为选民,可是却颠沛流离。

    我们看到虽然是被选择的,不见得会享受到福份,没有被选择的族群他也是要经历受苦,经历旷野的道路。上帝对他们各有计划,每个人计划不同,那时候受苦、那时候享受、那时候经历到上帝的恩典,都在上帝的手中,认真面对命运的,都会从中得到你所要学习的功课。所以,他们两个人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命运,可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上帝都听见他们的哀求,也都为他们预备了活命的水井。

    以撒的后裔后来到了埃及去成为奴隶,雅各的后代成为奴隶,上帝也主动听见百姓受苦的声音。以实玛利在旷野,上帝也一样听到他的声音。虽然命运不同,但是同样的,当你需要的时候、当在人类最困境的时候,上帝总是先听到人类困苦的声音,总是适时的出现,会用不同的方式要进行他的拯救。

不要怕!不要牵挂

    其他还有三个不同的「不要害怕」都出现在福音书的经课,今天福音书经课的背景是耶稣差遣门徒后的讲论。连续几个礼拜讲到耶稣差遣他的门徒去传福音,差遣他们在以色列境内宣扬上主的国。门徒一来是指「跟从者」,一方面则是指「有使命」或「受差遣」的人。马太福音特别重视「门徒」这个概念,就是跟随基督的人,也是受基督所差遣的人。

    受差遣是要去经历受苦!经历做门徒应该付出的代价。所以今天福音书的开始耶稣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这好像与华人的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同,因为照理说学生应该比老师杰出。然而经文却意思却不是这样,经文所指的是连老师都要经历苦难,跟随者也须如此。连耶稣都要受人污蔑为别西卜(鬼王),耶稣做很多善事,却被说成鬼王。所以连老师都受误解、被污蔑,经历受苦的路,跟随老师的,也都可能经历这些情况。

    所以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书里面要提醒门徒,面对前途不要以为都是一片坦途,而是他拿自己的经历或遭遇来做比喻—连他都要去面对、去承受这一切,那么跟随他的人就无可避免得要面对受苦,更有甚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以他接连几次说「不要惧怕!」第一个他说,你不要怕,一切隐藏的事情都会揭露出来,因为我们在面对还不清楚的状况,或者是不能突围、觉得受困的状况,我们会感到惧怕,心想会不会这样子在原地把生命消耗掉。这段经文的背景也是当时有很多法利赛人在攻击耶稣,这些攻击耶稣的法利赛人虽然被耶稣揭露了他们虚伪的一面。但是在一般人眼中他们却是道德高的人,因为他们表现的非常遵行律法,他们对于经文上的字意字字计较,而且遵行的非常细,所以被道德很高的人批评,被批评的人压力就特别大。不要怕,即使在这种压力下,终有一天会显露出来,是不能以假乱真的!是不能以其他东西去代替追求上帝这个真正的信仰!

    所以,有时候不要怕,要显露出来,显露什么?上帝的计划要显露出来,上帝的能力要显露出来,因为有时候人面对困苦的时候会有一个感觉:上帝,祢为什么沉默?上帝,祢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行个特别大的作为?让周围的人能够震惊,知道祢是上帝?人在苦难的时候会问:上帝祢为什么沉默?其实上帝没有沉默,他一直在听、在看,他的拯救计划也一直在运行,只是这个计划我们要明了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等候,等候也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信心跟惧怕常常是相对的。有信心的人不会怕,或者会克服惧怕,是因为他相信上帝的计划必要显露出来,此刻虽然看不见,虽然上帝看起来好像沉默,但是其中必有意义,在这里能够坚持、能够保持信心不惧怕的,他必会惊讶上帝的计划原来是这样子!在上帝里面没有苦是白受的,所以我们要耐心等候,不要惧怕!

不惧怕!生命在上主手中

    第二个惧怕是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你们不要怕!有一个教父叫Chrysostom,叫屈梭多模,他是古代第四纪之后的教父,是一个非常有讲道恩赐的人,很会讲道,所以他原名为约翰,但他的外号Chrysostom,意思是金口。话说他被罗马皇帝抓到了,这个皇帝就说:「你只要否认你的基督,你否认你的信仰,我就饶过你,不然我就把你放逐到帝国以外。」在当时被放逐到帝国以外是很重的,帝国以外就是蛮荒。屈梭多模口才很好,他说:「我不怕你,因为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在上帝的国度以外,所以你把我放在那里,都是在上帝的国度里面。」皇帝也很好强说:「好,那你怕不怕我判你死刑,我定你死罪。」屈梭多模说:「我不怕,因为即使这样我的灵魂也在基督里,也与基督一同在上帝的面前,杀身体不能杀灵魂,我不怕。」皇帝很生气说:「好,我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把你单独囚禁,让你跟你的亲友完全隔绝,让你一被辈子就这样孤独到死,让你活著比死还难受。」他说:「我不怕,因为有一个朋友在我心中,谁都不能把我们分离。」他讲的朋友当然是指耶稣基督。皇帝对这个教父一点办法也没有,虽然屈梭多模最后还是死在放逐的路上,但是当一个人什么都不怕的时候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

    今天我们信徒有太多的害怕,我们生活中虽然好像得到恩典,但是我们却在害怕中放弃许多的恩典。上帝已经给我们的这些礼物,我们在恩典中放弃了。

不要怕!上主必看顾

    第三个不要怕是说:你们不要怕,对上帝要有信心,因为他连麻雀都看顾,如果他不允许的,麻雀一个也不掉下来。其实在整个上帝创造过程中,不是开始创造之后就完成了。以前有一个想法就是说,这世界有很多问题,不关上帝的事,因为他创造了以后,把发条上好了,这整个世界就自己运转,上帝也就休息或退休了。

    然而情况却非如此,上帝的创造是没有停止过的,他创造,他也维护。创造仍在进行,上帝仍在看顾,他是连很细的地方都看顾。这个信仰是让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例外的,是上帝疏忽的。所以我生病了,不是因为上帝睡著了;或上帝疏忽了,所以我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是的,上帝没有疏忽,所以你在受苦时要有一个积极的想法,上帝既然连麻雀都看顾,那么我所有的遭遇都在上帝的手中,于是我们就要思考,在苦难中、在逆境中到底有什么功课要我学?就好像以实玛利在旷野的时候,或者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时候一样;尽管这一切比不上在埃及的繁华,或者在父亲的族群里的安定,但是他可以在旷野中让他逐渐逐渐的成长,有一种能够面对困境的生命力量。你希望自己完全没有遇到风浪,就这样顺顺坦坦的过一生?还是希望你是到头来身经百战,即使不顺利对你来讲也毫无办法,你都能够胜过?你希望那一种生命呢?如果你训练你的孩子,你希望他就只是被保护得好好的,防止他遇到任何挫折,还是希望锻链他能够经历不同的挫折,而能够承担责任呢?成为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就必须经历上帝有时候会藉著逆境来磨练我们。

不要怕!要预备为主受苦

    然而往往最令人婉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在还没遭遇到真正磨练的开始,我们就先惧怕、先放弃、先弃守,先被环境不战而屈。今天的福音书的经文中有一段会让我们读起来很尴尬,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叫地上太平,而是要动刀剑;我来是要叫父母跟儿女起冲突。如果今天在一群尚未信主,或还没有接触过基督教的朋友当中,他们听到这段经文会有什么感想呢?他们会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宗教啊?是什么信仰?不是说基督教爱好和平吗?怎么圣经说耶稣来不是要叫地上太平,而是要动刀剑?我们华人都很讲究家庭的和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那怎么会要求起冲突呢?

    要了解这段经文必须多一层的思考,首先这是希伯来人说话的语法喜欢用极端式的表达方式,假如甲和乙都是我所爱的,可是我比较爱甲,我稍微少一点爱乙,他就说我非常爱甲而恨乙。所以,雅各爱拉结恨利亚,这两个都是他太太,他怎么可能会恨她,他怎么恨她还会娶她当妻子、跟她生孩子呢?在这里他用比较极端的语法,在这里冲突性比较高,因为耶稣在这里要揭示一个事情,就是为真理是要付上代价的。当有立场时就会遇到反对的立场,我们人生在世上,就像一条船在一条河上,你总是要有选择方向,我要顺流而下,还是要过到对岸去,还是要逆流而上,还是要往下游的某个地方;你总要有所选择的,如果你说:「我都不选择」,那么这船还是会随波逐流。

    我们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有可能受到挑战,无时无刻都需表明我们的立场,表明我们对真理的态度。耶稣说你们跟随我是要付代价的,我们表明立场的时候,会遇到的冲突会来自各方,甚至来自家人。

    有一个印度人,他来自一个传统的印度教家庭,他在读书以后接触到基督教而决志,他经历到上帝非常明显的工作,他的生命获得改变。于是他决定要受洗,当他跟家人商量时,他的家人非常的生气,要求他考虑清楚。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朋友你会如何劝他呢?有时我们为了不伤和气,可能反而会劝他说,「慢慢来啦!偷偷来教会就好了,等到家人接受了再受洗也不迟,洗礼毕竟只是个仪式。」你也会如此劝他么?有时我们华人就是不喜欢冲突,但是有时你却一定要面对冲突,一定要表明立场。这个印度人考虑了好久,还是决定受洗。于是他的家人在他受洗的同一天同一个时刻,另外举行一个葬礼,表示说我跟你划清界线,当然这个人心里非常的苦,虽然后来的发展我们不是很了解。

不要怕!与主同死同活

    但是有一个意义,就像今天罗马书所讲的,与基督同死才能与基督同活。你在某个程度上,你对一些事情,不再有反应,对你毫无作用,就这些事而言,你就像死了一样,如罪恶的事情等。什么叫重生?什么是受洗的意义?以前受洗的时候你是浸到水里面去,你就停止了呼吸,像死了一样,当你出到水面之后,重新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好像经历一个死亡的过程,这个死亡的过程是你对过去,曾经对你很有影响的事,每一次它要诱惑你或是要困扰你,它都能屡试不爽,过去你每一次都受这些事的影响。今天呢!你要开始不受它影响,对罪恶毫无反映。相反的过去你对上帝的声音,对上帝的引导,对上帝的声音是麻木的,今天新的生命是你要向他是活的,你要对他有反应。

    今天很多人的情况相反,即使有些人就算信主很久,对上帝的声音是很麻木没有反应的,周围的人就看出来你不应该这样做,但他还是照样做;对另外一些事情呢,却很有反应。如果这样我们就要好好检讨了。你对什么事情是影响你最大的,是真正能激起你对生命的反应,就知道你对哪一件事情是活的,哪一件事情是死的。

    今天罗马书一再强调,一个基督徒必经的过程,也就是跟随基督必经的过程,你不要惧怕,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曾经与基督同死同活,你过去所做的,你要经过这个阶段,经过立志的阶段,经过你与上帝立约的阶段,那个过程已经过去了。一个新的开始是,我对上帝开始有反应,开始敏感上帝的声音,圣灵的声音常常是很微弱的,需要跟他有生命相通的灵性才能感受到。所以约翰卫斯理说:当一个人重生得救的时候,就是说他对圣灵的工作有感应,我们是否在圣灵中,对他的工作有反应?我们要做反省。

    因为就是这样,在信仰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冲突,所以今天的经文有人就把它比喻成为旧约十诫的第一条诫命 “除我以外,不可以有其他的上帝”。马太福音这节经文被比喻为新约的十诫第一诫,跟随基督的时候,这里又不是讲一般的人民,不是讲在家里要恨父母、故意跟他争吵,不是这样子的,这段经文不是指家庭伦理的教导。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果在立场上一些争执的话,唯有基督,除他以外别无跟随!这是比旧约更具体的要求,要求跟随基督的人,要常常做抉择,要常常作出决定,不要过著惧怕的生活,要义无反顾的跟随。在过程中你会经历到上帝的能力,因为当你跟随基督的时候,你就学习基督那种牺牲奉献的爱、为别人承担责任的爱,为团体、为你周围的人负责任的爱!当有这样爱的人,你不会不去孝顺父母;当有这样爱的人,一定会好好经营他的家庭,跟他的家人有好的关系。

    就好像以前有人抓猴子,听说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罐子里面装很多花生,然后让猴子伸手去抓,它抓住不放,因为它手握著拳头就出不来,一直抓住不放就出不来。你要自由唯有把它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因为当我「放掉」生命才能得到生命!以为自己得著生命而不肯放下的、不肯跟随的,反而没有得到在上帝面前对上帝有回应的、有反应的、有感应的生命!

结语:

    今天的经文就要求我们,去检讨我们在信徒的路上,首先我们要问的是,我们是否仍活在惧怕当中?我们必须想一想什么事情令你害怕?或者你因害怕,常常在生活上妥协些什么?你生命的方向是否清楚?我们是在世而不属世的,我们有我们的立场,有我们徒所必须做的事,我们会遇到各种的抉择,但是我们都会选择跟随基督!这是一个信心的功课,一切的德性就从信心开始,就从这个地方开始,我们不要过著在恩典中却仍然惧怕的生活!或是在恩典中仍然过著没有尊严的日子。让我们放下惧怕紧紧跟随基督。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