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20

棕树主日--被遗忘的苦难

 
  
 

棕树主日
证道主题:被遗忘的苦难

以赛亚书50:4~9上
腓立比书2:5~11
马太福音21:1~11

证道:庞君华牧师 整理:郭秀龄姊妹

前言

    今天是棕树主日,棕树主日是纪念耶稣光荣的进入耶路撒冷,这是整个大斋期行程的一个高峰,或者从地理的角度而言,这的确是一个终点。在这一路上,我们透过福音书看到当耶稣「面向耶路撒冷而去」的一路上他不时的教训人,不断地法利赛人有许多的冲突,特别是在对于守安息日的这件事情上;所以门徒都感到在耶路撒冷似乎有某种危险在等待著他们。所以这也是一趟面对危险或苦难的旅程。

    在整个大斋期的最后一个礼拜,我们传统教会都称之为受难周或者圣周。这个礼拜有很多纪念的重点,因为记载耶稣生平的四卷福音书,都花了比重很大的篇幅记载耶稣最后一周所做的种种事情:他洁净圣殿、他设立圣餐、他为门徒洗脚,最后他被捕、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今天的主日同时是大斋期的最后一个主日,一趟旅程的目的地已达成,同时是段苦路的序幕。

门徒们进城的感受

    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受到非常大的欢迎,百姓拿著棕树枝到城门口迎接他,喊著「和撒那!」意思就是「拯救我!」,然后把衣服铺在地上,耶稣骑著驴驹子进入城门,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时刻。

    我们来看看各方对这个时刻不同的反应:首先我们来看门徒。这个光荣的时刻令这些门徒一扫过去几个礼拜的阴霾。因为过去几个礼拜,他们面向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带著不同的紧张的。他们面向耶路撒冷的时候,心中非常的忐忑,心想跟随耶稣基督最后到底会揭示给他们一个怎么样的目的地?到底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理想?如何的实现?他们感到惶恐,可是看到百姓上来欢迎耶稣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似乎不用过份担心了。

    他们刚开始跟随耶稣的时候,有各种不同的憧憬。他们希望跟随耶稣可以参与某种政治上的改革,也可能希望带来宗教上的复兴,或者他们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憧憬,此刻希望都点燃了起来!他们想到还没进城、在门口就受到这么大的欢迎,那么接下来,上帝一定会透过耶稣实现他们跟随耶稣时各种的憧憬。福音书也记载,进入耶路撒冷前甚至有人□□两个门徒的母亲带著两个门徒到耶稣的面前说:「如果祢得国的时候,希望一个坐在祢的左边、一个坐在祢的右边。」 意思是说,希望这两个人能够成为他的丞相,也就是他的左右手,可见这些门徒是有很多憧憬的,到达圣城之后理想很可以实现,当他们看到群众这样的欢呼,大家都以为胜利,也以为成功了。其实这是让人感到迷惑的,常常在群众当中人是最容易迷惑的,以为在群众的欢呼当中,我们就已经成功了,其实有时群众的喝采只是外表,与我们所期待的肯定有一段距离。

    事实上进了圣城门徒们才知道,所展开的不只是光荣的迎接,还有一个苦难在等待著他们,群众为自己的想像而欢呼,也为自己的想像而离弃。

法利赛人与祭司

    在门徒之外的另外一群人,今天的圣经没有把他们表明出来,却隐藏在经文当中,就是法利赛人跟祭司,他们是犹太人的领袖,他们非常的惶恐。祭司是当权的阶级,他们很怕这个人进入耶路撒冷;听到的传闻很多有关耶稣的事迹,心里并没有想到,其中上主的旨意,想到的却是这样会不会引起动乱,会引致罗马怀疑他们这群祭司是否是能控制得了局面的人?这群人一直注视著、默默的,可能他们派了很多人在群众当中,去看看了解怎么一回事。

    法利赛人是跟祭司在信仰上是主张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群领袖,他们也是非常的战战兢兢,深怕耶稣引发由外而来的镇压,就是如果耶稣带来了动乱,引起罗马人的镇压,让他们的信仰、让他们保持的圣地、现在好不容易恢复的崇拜等等都会受到摧残。对内,他们也怕,因为耶稣讲了很多教训,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讲到律法,耶稣常常提到律法更深的精神,或者律法真正原来的意思。以安息日为例,我们在前几个礼拜的经文都看到,耶稣要求我们活出真正的安息,而不是守一个安息日而已。所以他们很怕耶稣动摇了他们基本的教导。

    这群人:领袖、祭司、法利赛人,他们在人群的背后,紧紧的盯著耶稣进入圣城的那个时刻,他们心里充满了各样的惶恐,他们害怕他会改变现在的局势。

迎接耶稣的百姓

    在城门口最大的一群人就是百姓,这些百姓在城门口摇著棕树枝大声的呐喊,这些人可能是一路上听说耶稣在来耶路撒冷的路上,有很多的神迹、有很多的奇事,他曾经喂饱五千人,他曾经使拉撒路复活,他曾经医治不同的人,他们听到关于耶稣不同的传说,激起了他们很多的期望,他们来到城门口,用著欢迎王者的格调,来欢迎耶稣进来,他们把衣服铺在地上,他们拿棕树枝铺在地上,让耶稣的驴驹子能够进来,最重要的,他们大声的喊著说:「和撒那,和撒那!大卫的子孙!」和撒那就拯救我们,也就是说,大卫的子孙请拯救我们!

    我们很少去想这些群众喊著要耶稣拯救他们,到底是要一种怎么样的拯救呢?这些群众只是耳闻耶稣有很多的奇事、大能,很会讲道、很会教训人,所以他们挤在门口大声的喊:「耶稣拯救我」,他们心中到底是期待什么?

    我们从他们的背景可以发现:有人期待的可能是政治上的拯救,他们期待耶稣可以把犹太人多年受的外来耻辱改变过来,希望这个人能像大卫子一样,恢复大卫的宝座,能够带领他们重新建立大卫的王朝。

    有些人期待社会的改变,律法曾经要求社会是互相怜悯的,上帝的子民在社会中应该能够彼此公平对待的,可是现在的社会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他们希望这个进城的弥赛亚、这个骑著驴驹子进来的王,能拯救他们,带给他们一个社会上的运动,一个改变,让大家恢复所谓律法的精神。

    各个人有不同的期许,有的是期待自己家庭中所遇到的问题能够透过这位大能者得到改变。有人是身体上有病痛,他听说耶稣曾治好过某些的病人,他也希望把他身上的疾病带到耶稣的面前。每个人有不同的困境,他们希望耶稣能帮他解决。

    所以当他们聚集在城门口的时候,大声的喊:拯救我!拯救我!其实每个人讲的拯救,内心都有不同的期许,但是这些不同的期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环绕著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

    仔细分析这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往往是,他们都只注重到他们的群体、他们的社会或人类之间的问题并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在于一个外在的制度、外在的人、外在的群众,是别人的问题,所以他们喊著上帝拯救我,其实是上帝拯救他们。

迎向苦难的耶稣

    至于耶稣面对著群众不同的要求时,似乎并不为所动,今天的圣经只讲到耶稣进城,并没有去进一步分析耶稣的想法或这件事的意义;但是腓立比书却点出了耶稣进城开始这一段过程的重要意义,经文讲到耶稣骑著驴驹子进城,耶稣「本来与上帝同等,却不以为强夺的」。保罗透过耶稣的复活及后来种种的事迹,看出这个不是平常的人,是跟上帝有同样地位的,是上帝的儿子,可是他却不争夺与上帝同样的地位。

    这里使我们想起亚当和夏娃,大家知道在伊甸园里面,亚当和夏娃受蛇试探的时候,它是怎么说的呢?它说:「吃了树上的果子,你就眼睛明亮,然后你就得了知识,你就跟上帝一样;上帝不让你吃这果子,是因为不想你跟他一样。」所以人类受试探,失败的地方是人想要超越创造他们的上帝,他想要吃这果子能够跟上帝一样,所以这个试探使人类失败,后来也表现在人类的各种文化里面,人类想要把自己的私欲或者以自己为中心的成就不断地扩展。

    另一处圣经上的记载,巴别塔的事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例子,人类一直不断的往上建造,希望有一天能够塔顶通天,能够与上帝同等。

    但是上帝要透过耶稣给我们见证,他是与上帝同等,却不与上帝争夺这个位置的人,他反而选择另外一条路,一个叫做谦卑与顺服的路,而且是绝对的谦卑与绝对的顺服。

    耶稣要进城时,他自己知道面对的第一道光荣只是一个烟雾而已,因为后面等待他的,就像我们今天经文读的,就是耶稣要受很多的苦难。这也是这一周我们要去思想的,但是耶稣仍然进去了,根据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想到要进耶路撒冷的时候,曾经一度感到极度的忧愁、忧伤,这是一个人面对即将要来临的苦难的时候,本能的反应。

    耶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他与人一样当他知道要面对苦难,他承受著这种「山雨欲来」的压力。但是他选择顺服,选择往耶路撒冷的城门而去,即使表面上遇到的是欢呼,但是他却不迷失他的方向,保罗形容他他这样彻底的顺服,就是「不与上帝同等为强夺的」。

    而且他还取了人的样式,就是像刚才所讲,他经历人种种的生活、困境,甚至人类可能遭到的软弱或试探;甚至他成为人也不是所谓的人中之人,而是成为仆人,成为人里面最没有权力的人,也是一种要要侍候别人的;他在高高的地位上,但他却尽量的往下走,而不是尽量的更上一层楼继续往上爬。

    他不仅成为人,还要接受人共同的命运,就是死亡,接受人共同的命运,要被死亡所限制,而且不只是死亡,他要遇到一种非常羞辱性的死亡。当十字架把他挂在那里的时候,让众人看到的是一个罪犯。

    在往这十字架的一路上的过程,他还不断受到的羞辱,让他接受一种非常羞辱的死亡,这些都是不往上争取,而是往下去降卑,一步一步地选择到人类面临最苦难的命运。

    他接受这样的命运,经过耶路撒冷的城门,在欢呼声中去面对他的命运。因为他彻底的顺服以及谦卑,所以他带来的拯救是彻底的拯救,不是政治上的拯救,不是去改变一个政体,或者改变一个政治结构;也不是一个社会的运动,带来社会的觉醒,他是带来人性最根本的关键□□人要走出自己、人走出自我、不再以自我中心为期许。

    作为人类的救赎,是要人类能够走出自我,把自己交托给上帝,顺服上帝。人把自己交出去,不是交给一个政治领袖,不是交给某一个强人,而是交给创造他的上主,吊诡的是当人交出自己给创造他的上主之后,人性反而得到了最大的成全,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我们要面对的「城门」

    耶稣作了这样的见证,他往耶路撒冷而去,这耶路撒冷的城门口,是一个怎样的城门?在这里有许多的百姓夹道欢呼,其实这是通往受苦的门,虽然表面是光荣与欢呼,但是其实是受苦的门。

    这是一个什么门?这是一个要求我们走出自我,让我们去关怀我们周遭的世界,让我们能够真正看到周遭的人是我们服事的人,这些人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是在我自己身上,我需要「救赎」,这是一般人最不容易反省的地方。

    我们很容易看到的教会的问题,我们看到整个宗派的问题,这些都是是别人所造成的。我们很容易看到社会的问题,那也是别人所造成的;我们看到整个人类群体的问题,同样的那也是别人所造成的。

    但是耶稣给我们一个榜样,领导我们要我们去反省的是:问题是在我们的身上,所以别人不是问题,别人是我们服事的对象,我们才是问题的所在。

    这是这道城门要我们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这道城门才会带来救赎,透过顺服、谦卑,走出来的时候,才能将上帝的救赎或救赎的讯息,带给我们周围的人,这道城门是我们的挑战。

结语:透过受苦的经历认识耶稣

    今天纪念这个节日的时候,不只是纪念耶稣基督的光荣,作为一个王者,他骑著驴驹子进城,或者只是一些概念上的去认识他,他要求我们真的去经历这个门,这些百姓在那里热闹地欢迎他的时候,引起整个耶路撒冷的人在说:「咦?这个人是谁啊?」有些在城门口欢迎耶稣的人都只是听过耶稣所行的神迹、异能,然后去欢迎他;而城里的百姓本来不认识他的,看到大家这么轰动,打听之下,他们也开始疑惑:这个人是谁啊?有人说这是拿撒勒人耶稣,有人说是先知,甚至有人说是大卫的子孙,那子孙---就是弥赛亚!这些人在信仰上对耶稣的认识可以说都是正确的,都没有错,可是这些人问题在哪里呢?他们是停留在理性、在知识上认识耶稣。

    我们每个礼拜在读使徒信经的时候,就是宣告我们对耶稣的认识,但是跟这些百姓一样,我们有时候要小心,有的时候我们的认识可能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或头脑上的、停留在知识概念上的认信,我们可能与百姓一样只是听闻耶稣。

    今天这个节日要求我们,不只是听闻耶稣,不只是认识他的身分,不只是知道他是谁。其实今天这个经文也要求我们透过选择经历这道城门,也就是当年耶路撒冷的城门,让我们无视于欢呼、让我们迎向苦难、让我们走出自己、让我们怀抱他人。这是今天这个经文要求我们最大的要求,不是只是纪念耶稣过往的一些事情,经文更要求我们这个礼拜要像当年跟随骑著驴驹子的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城门;而且是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人类最大的限制□也就是我们自己;此刻我们选择是否要面对自身的限制,透过是人类最不喜欢的苦难,使我们得到成全,也就是救赎。

    所以今天从耶稣的榜样里面,再一次激励我们,如果我们教会里面的人,或者每一个号称跟随基督的人,都有这样的决心的话,我们周遭的社会会完全的被改变。基督的教会或个别的基督徒的见证,会与现在我们的表现完全不同。

    我们周遭的人常看到我们每个人都很会讲,但是看不到我们肯谦卑下来、看不到我们我们肯顺服,而且彻底的顺服,为信仰付代价!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证,教会永远是软弱无力的,永远就让人家感觉到你有需要就来祷告,耶稣就可以给你,那么这个信仰只是停留在城门口那些百姓的层次。但是当你立志走进城门的时候,当你把你的命运交托给上主的时候,也就是你个人改变的开始,是你救赎的开始,也是成全你救恩的一个重要时刻。

    接下来这一周是很重要的节期,我希望各位弟兄姊妹能够平常在家里的时候,就不要轻忽这些日子,我们要思想耶稣的受难。有人说为什么最近教会里常常说耶稣受难,我们每天都已经看到许多的苦难了。但我们要小心,将每天看到的苦难习以为常,所以你要认真的去思考、去反省苦难背后的意义与我们的关系。一年中我们难得有这个礼拜来专门思想耶稣的苦难。这个礼拜五我们有受难日的黄昏崇拜,每一年都有这个崇拜,我们常常取名叫做「被遗忘的苦难」。因为我们常常忘记这个社会的现实,有许多苦难是真实的,这些苦难跟我们是有关的,有许多苦难是耶稣要我们面对的,他也亲自通过这个城门去面对的。让我们用期待的心来度过这个礼拜,以致于让我们复活节朝阳崇拜的时候,我们真的由心底里喊出一声:哈利路亚!因为所有的限制,无论是苦难、死亡,或各种外在社会的结构,终会在耶稣复活的大能上,得到突破、得到解决的盼望,愿主祝福我们有一个蒙福的礼拜!


 
     前期索引     上一则     下一则     寄给朋友     回应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页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