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擔憂、我們堅信

作者:龐君華牧師



  上週衛蘭團契晚堂的團契時間,我們請到了香港《時代論壇》週刊的資深編輯羅民威先生分享九七後的香港。羅先生的特別從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談起,他提出了香港人身分認同的矛盾現象。

  特別是面對中國,他們一方面從香港對中國的貢獻的角度,看待香港人的特性。一方面也在從自身的歷史經驗中找尋其自身的身分的認同。前者隨著中國經濟及國勢的成長,沿海城市如上海等似乎已有取代香港的趨勢,那麼香港的特殊地位似乎是在她由英國殖民政府遺留下來所揭櫫的「自由」及其所衍生的種種價值。如中立的文官制度,獨立的司法,廉潔的政府,自由的市場等等。然而隨著特區政府領導的人及處事風格的變更,如事事上體北京的意思,或訂立「邪教法」、不准法輪功團體的活動、代表捍衛這種價值的公務員首腦陳方安生女士的辭職等等,過去香港所揭櫫的「自由」及其衍生的種種價值,似乎已經受到衝擊。相對於中國,香港人的身分的特色是什麼?是越來越另許多人憂心的問題。

  上週的聚會勾起筆者在香港最後幾年的回憶,特別是一九九六當筆者離開學校後,曾在一所基督教的文化機構「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Christian Study Centre for Chinese Religion and Culture」工作,機構的前任社長和當時香港的八個教會中的「非官方組織」聯合成立的「七一連線July First Linking」,目的在與香港內及世界性的非政府組織NGO建立聯繫,定期報告香港社會自由與民主的動態,並且於每年的七月一日在眾教會間舉行「七一禱告會」,喚醒信徒注意這個歷史的轉折,關注香港社會的轉變,呼籲積極的面對並參與創建更人性化、公義的香港社會。

  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我們也照樣的舉行「七一禱告會」,由於這是香港主權轉移的一年,所以禱告會的籌備格外的慎重,盼望在眾多官方的慶典中,更能反映香港人的真實的感受。

  在那年七一連繫的籌備會中決定了當年的題目「香港特區成立的第一天:我們擔憂、我們堅信…」。其他的與會者要我草擬當年祈禱崇拜中的禱詞,於是一邊開會我一邊開始撰寫,將當時接觸到的印象及心情稍作整理,於是寫了以下的禱詞: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七一禱告會」上的禱文)

  題目:香港特區成立的第一天:我們擔憂、我們堅信…

       天地的創造者,歷史的主宰

       香港特別行政區誕生的第一日

       屬你的兒女們,聚集在此

       願你的名,在這城市被高舉

       在過去米字旗下的歲月中

       我們經歷過你的眷顧

       在慶祝回歸的煙花消散後

       我們相信你的關顧仍然不會更改

       我們願意成為你的器皿

       參與創建一個民主、公義的香港,

       使生活在此的人,能夠彰顯你的形象,活出人性的尊嚴。

       求主加添我們的勇氣

       改善一切壓制人性的惡法與制度,

       竭力維護港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

       求主賜我們憐憫的心腸

       聽到來自船民、滯港民運人士及貧窮人的吶喊,

       感受到新移民、無證媽媽、婦女及老人的需要。

       求主為中華兒女締造和平

       使不同制度下的華人,學習彼此尊重,互相扶持;

       中國大地之上,亦綻放公義、民主及自由的鮮花。

       在您的國、您的義未成就之前,

       求主賜我們信心和毅力

       與香港市民攜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祈願香港成為中國及世界的祝福。

       奉耶穌基督之名,阿門

  我非常欣賞該次禱告會的題目「我們擔憂、我們堅信」,在七月一日的崇拜中,吸引了許多中外的媒體來採訪,事實上事後也有許多人回應,在眾多的活動中,七一的禱告會最能反應他們對回歸的心情與感受。

  面對群體或個人歷史的變遷,我們當然會感到擔憂,我們不必逞強,好像我們比上帝更屬靈(事實上香港許多名牧或名講員,叫人不要害怕自己卻用腳來投票─走人了)。然而要擔憂之餘,我們也堅信歷史一定有她的意義,因為必有上主的旨意在其中,猶如約瑟的信念,「你們的意思原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生命」,這是約瑟在自己不幸的前半生中,找到的意義。

  我們個人或群體面對前途或歷史的變動,難免感到不確定性,我們擔憂是正常的,然而我們還是從上帝是歷史的主宰,他不會放棄他所發動的計畫,所以我們可以堅信。其實,仔細想想目前在台灣的社會現象豈不也令我們擔憂,然而我們在此工作、服務卻是因為仍然堅信。更進一步說「擔憂與堅信」豈不是我們人生旅途上的靈性的寫照麼?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