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8

專題:交友與婚姻

 
  
 

主講:龐君華牧師
紀錄:劉博樺先生

姻,上帝給人的恩典,因此龐牧師認為不一定要雙方都是基督徒才可以證婚。婚約是教會的聖禮之中,與救贖沒有直接關係的禮儀。而因為婚姻是上帝給人的恩典,因此可推論獨身是較屬於特殊現象(並非說獨身不好)。

人若能與另一個人成熟的相處是很可貴的事情。婚姻由於關係更為親密,因此更為難得。因此成熟是要件,在婚姻中也會讓人更成熟。因此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其道理。如何使婚姻幸福呢?婚姻並非單單只有浪漫或是單單只有責任,它是責任也是享受。而因為婚姻有其不可避免的風險性(Ps:每四對中有一對離婚),所以如何選擇另一個伴侶,顯得格外重要。
雖然很難定義何謂良好的配偶或何謂成熟,但牧師舉出幾個選擇交友對象的條件可供參考,如:
  1. 不自私。一個不自私的人,要能為別人著想。當一個人能學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2. 能自己做決定(抉擇的能力)。意味著能自己負起做決定的責任,自己敢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3. 有無理想性。一個人的理想意味著他的價值與目標。此外有些人的理想只是夢想、空想,此亦不足取。男女雙方最好要有共同的理想。交往時要看對方是否有其理想,其理想是否與自己的相同?若不同是否有妥協之道?

  4. 對方是否誠實?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無傷大雅的謊,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別人對他的觀感。

龐牧師的個人看法:
戀愛的關係分為幾個層次:

  1. 團體層次。如果觀察到某人連在團體中都沒有辦法達到上述的要求,那還是敬謝不敏、按兵不動,暫時不要提升雙方的關係層次。

  2. 雙(double dating)。非完全的大團體,例如說三五好友一同相偕出遊。

  3. 單(single dating)。雙人一同出去。但不一定是一直同一人,但在此階段尚無婚姻的承諾。

  4. 固定對象的交往。以婚姻為前提的交往。

除了上述那些判斷交往時機是否成熟的條件之外,還要參考興趣、家人、等其他因素。最重要的,是雙方有沒有愛情,有沒有來電的感覺。

Q&A:

  1. 信與不信是否可以同負一軛?

    原意其實並非是用來指婚姻。不過不可否認,信仰若真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那麼很難與不信的人在一起相處。因為信仰會牽涉到個人的價值觀,若是價值觀不同,自然難以相處。尤其是信仰上的衝突更難以解決。

  2. 何謂好的告白?

    A:告白的時間點很重要。若對方根本對你沒有基本的認識,沒有一點心理準備,那麼很難告白成功。

  3. 那些同居很久的人可能會說,婚約不過只是一張紙而已,要如何面對這種說法?

    A:婚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約之一。兩個人在一起一定難免會有問題。但是有婚約的人,不會在每次發生爭執的時候回頭去討論那最基本的問題,亦即「我們是否真的適合在一起,是否要分開」的這個問題。如果一遇到問題,就回頭去想這個問題,那麼兩人永遠沒有辦法去學習「兩人一起共同面對問題」的功課,因為只要兩人分開來就可以逃避所遭遇的困難。

與人交往,座右銘:
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

提摩太前書1:5「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