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課:以賽亞書50:4-9;詩篇118:1-2,14-2;腓立比書 2:5-11;路加福音 19:28-40
講道:龐君華牧師 整理:郭秀齡姊妹前言
今天這個主日有很豐富的意義,因為今天一方面是棕樹主日,一方面在傳統上這個棕樹主日同時又展開了 一個叫做受難週,有時候又稱這個主日叫做受難主日,在大齋期的旅程中,我們來到了一個關鍵點,就是耶穌進入聖城,是光榮的時刻,也是苦難的時刻。 在中國傳統上今天也是在清明節期,清明節我們要慎終追遠,要追憶我們先祖們為我們所開拓的家園;同時今天也是兒童節,我們看到這個幼小的生命,也嘗試看他們的將來,所以這個期待的日子。我們一方面回溯過去,一方面也期許未來。因此今天是一個多重意義、多重豐富意涵的主日。 進入聖城的王者
今天耶穌基督進入聖城,我們看到經文裡面,耶穌受到歡呼,進到城裡面去,門徒為祂預備一隻驢駒子,門徒把衣服披在驢子身上當作馬鞍,當耶穌走過之處,門徒和一些路人夾道歡迎,他們拿著棕樹枝,把衣服鋪在地上,大聲喊著說:「和撒那!和撒那!在天上的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所喜悅的人。」這個場景好像古時候的君王,要進入城裡去接受加冕。通常他們騎著白馬,帶著雄糾糾的武士,在大家的擁簇下,進到首都接受加冕,近代最盛大的一次加冕禮,要算是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禮,一九五三年二次大戰剛結束不久,他們要特別用一個新王登基的加冕禮來振奮國人,把英國傳統的禮儀在那個時候呈現給整個英國社會、以及她的殖民地。她登基加冕前,乘坐著皇家的馬車抵達教堂,然後坐在寶座上,由主教為她加冕,當皇冠加在她頭上,配合著她莊嚴的打扮,當權杖交到她手裡後,她更顯出一副雍容華貴的王者之風。雖然她是一個女性,日後她卻帶領英國進入戰後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皇家的禮儀是從宮殿出來到乘坐馬車,一路上受人歡迎,一直到坐在寶座上,可說享盡全世界最榮耀的場面。 可是我們看到耶穌進聖城,祂好像是做一個王者,受到某種程度的歡呼,大家拿著棕樹枝歡迎祂,可是祂的寶座卻不是在那個皇位上,不是在榮耀的宮殿或聖殿中,祂的寶座在哪裡?原來祂的寶座是在十字架,因為祂被高掛在十字架上。 上帝透過耶穌呈現出一個奧秘,就是上帝的兒子要成為君王,但是祂通過的耶路撒冷夾道歡迎的城門,如今日經課詩篇所言的「公義的城門」,然而,進城之後,祂卻在十字架上得到最大的榮耀。在此,我們看到上帝的奧秘,榮耀是在苦難之中呈現出來。當我們深入思索時,我們讚嘆上帝的工作。 成功的彌賽亞
講到這個過程就必須要講到猶太人的歷史,猶太人是一個長期受屈辱的民族,前一陣子看過一部電影叫做鋼琴師Pianist,鋼琴師裡面講到波蘭有一個很有名的鋼琴師,他彈鋼琴非常的好聽,在波蘭的電台安慰了不少人,而且他的琴藝造詣非常好,是非常有名的天才鋼琴師。起先這故事看起來蠻沉悶的,但是再看下去心情就更沈重,因為他是一個猶太人,大家都知道二次大戰德軍進入波蘭之後,開始一步一步對付猶太人的政策,他要求猶太人全部都要住在一個社區裡面,要求他們上街的時候都要戴一個臂章,一個大衛之星,掛在肩膀上,然後把猶太人住的社區用磚頭把它封起來變成城牆,只留一個大門口給他們出入,他們早上出來工作,剛開始還可以跟外面的人接觸,到後來波蘭人把他們當作瘟神一樣,就建一座橋給他們過馬路,不讓他們跟任何其它波蘭人接觸。 他即使是一個鋼琴家,剛開始還好一點,在猶太人經營、德國人出錢的餐廳裡面,大家在抽煙、喝酒,他在彈琴,一個偉大的鋼琴師就幫這些人彈琴,到後來,政策越來越緊,他連這份工作都不能做,他要去漆牆做苦工,最後他與他的家人被迫分離,本來要送去搭火車去不知名的地方,但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心裡有數,這些維持秩序的猶太警察都知道他們有去無回,他們在上火車的關鍵時,一位警察認出了鋼琴師,他把他硬抓回來,把他往旁邊一推,他說:怎麼回事?警察叮嚀他不要出聲!結果他的家人就上車了,鋼琴師留在下面,他和家人也從此永別了。後來他流落在城裡,最後救他的是一個德國的軍官,軍官大概因為自己會彈琴,所以躲在廢墟裡彈琴的時候,救了這位猶太人,就每天送食物給他,命運很反諷的就是,後來德國戰敗,這位軍官被俄軍俘虜,就死在集中營裡面,而這個猶太人他走過苦難之後,就成為一個有名的鋼琴家,一直活到80多歲。 這個濃縮的故事講述到猶太人千年來的苦難,雖然二次大戰他們是最苦的時候,但是不要忘記,他們在國家亡了的時候在世界各地受了很多的苦。這個受盡屈辱的民族,他們的先知不斷的安慰他說:沒有關係,你們受苦難,但是有上帝的榮耀!然而對受過屈辱的人們,當他們想到上帝的榮耀時,他想到的是那些屈辱他的人,總有一天要被屈辱,那些迫害他們的人,總有一天要得到報仇,所以舊約裡充滿了那種形態的彌賽亞的期待,期待那日子光榮的來到,但同時,也是個報復的日子。在下意識裡,他們的榮耀是建立在迫害者受到報應,那些曾經加害他們的人要受到報復,充其量就是這些人受到報應之後,他們再來看榮耀的上帝。這樣的「公義」之路,他們的國家才會進一步成為萬國的福分,這是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所以這是他們心中的榮耀。 這種彌賽亞的盼望,顯示彌賽亞不只是一個人,而且有一個非常偉大的象徵意義,就是他們的屈辱要被除去,就需要有一個強勢的彌賽亞,在現代人的觀念中,這是一種成功的彌賽亞觀,他們希望上帝的拯救、上帝的榮耀就是成功,擁有某種勢力,只要「擁有」就不怕被屈辱,所以我們是蒙上帝保守的人,所以我們是平安的人,這種觀念也籠罩在現在的基督徒當中。 受苦的僕人
然而,猶太人因為受屈辱,而對上帝的榮耀有所誤解,使他們忘記了舊約中另外一個傳統,這個傳統就是今天舊約經課中以賽亞書所說的,在以賽亞書裡面第三篇僕人之歌。以賽亞書在第39篇之後,連續講到僕人之歌,都是講到僕人怎麼受苦,今天第三篇僕人之歌,我們看到受苦的僕人被人把口水吐在他臉上,他也不把臉轉過去,人家打他,他也任由人打,在另外一篇的受苦僕人也講到說,他要受到鞭傷,他要被牽到宰殺之地。猶太人看見經文的時候,感受到自己的苦難就像是受苦僕人的寫照,他們企盼榮耀的基督來為他們申冤。可是他沒想到榮耀的基督跟受苦的僕人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上帝的奧秘,受苦的僕人同時也是榮耀的基督。飽受苦難後,這民族才能得著榮耀,這榮耀不是要欺壓周圍的人,不是比周圍的人更強勢,好像現在極端猶太復國主義所主張的觀念那樣。這些復國主義者覺得,如果我的武力比周圍國家差的話,那麼我們就不能榮耀上帝,因為我們國家會受到欺負,所以今天誰做初一,我就做十五,今天誰在我這國家放個炸彈,我就把他的領袖炸掉,這是他們一直以來所秉持的觀念,他沒有想到上帝的計畫裡榮耀不是用這種方式建立的。其實上主要我們在苦難中,慢慢形成一種觀念與能力:我們不是以別人的屈辱來榮耀自己,我們不是以我的成功、你的失敗,來顯示我的上主比你的神還大。或者我的神比你的神靈,這個不是我們的信仰。 十架上的加冕者
舊約用各種方式去告訴以色列人上帝的奧祕,可是以色列人還是一知半解,一直要等到耶穌將這個奧秘完全地呈現在我們面前,也就是耶穌以王者之尊,進入聖城,祂受到歡呼,他吸引眾人來參加他的加冕,不只是當時的人,也是在歷史中,讓人看到基督為王的歷程。然而,戲劇性地他的登基是在十字架上進行的、他的加冕是在極度苦難中完成的,十字架上所呈現是上帝的奧祕。 所以今天詩篇118篇講到,城門啊,請你敞開!那公義之門我要進去,我要進到那裡面去,稱謝耶和華,因為祂的慈愛永遠常存,那個被棄掉的石頭要成為房角石。 虛己的典範
經課所講到的榮耀、公義、救贖,沒有一樣不是經過苦難來的,沒有一樣不是經過進入苦難而得榮耀。今天的書信正好回應了這段上帝的這個奧秘,腓利比書講到耶穌本有上帝的形象,但是卻謙卑,最後成為奴僕以致於死,被釘在十字架上,最後被上帝把祂昇到高天,得到最高的榮耀,這是一個虛己的過程,是有名的虛己論,講到耶穌如何虛己,虛己的意思就是self-giving,就是捨己,把自己給出來、呈現出來,一個虛己的人才能受苦,一個虛己的人才能承擔,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在他的心中,只有自己,那麼他不會想要受苦,他只會想到說:我怎麼自我實現?我怎麼樣能夠成功?充其量是用自我實現跟成功去實現上帝的榮耀,所以我們做見證的時候很喜歡找成功的人來講,本來我是多麼的成功,我信上帝,所以上帝怎樣地保守我平安;可是很少人找世人看來失敗的人來做見證,說:對不起,我信主之後就很就變得很失敗。想反地,我們都是要找成功的人來作見證。 其實,有時候受苦反而是一種美!我記得我朋友跟我講一個故事非常感人,他說,過去家長會的時候,從來不敢帶他的母親去參加,從來不敢把他的母親介紹給同學,有一次他的老師是個基督徒,就找他談,怎麼都沒看過你媽媽?就跟他聊,聊完之後他若有所感,有一次就帶他媽媽來參加學校的活動,原來他媽媽以前在為他煮食的時候,不小心引起了小小的火災,燒到了她的臉,雖然做過手術,可是還是看得出來。當他被老師開導後充滿自信帶著他媽媽來的時候,他講述他媽媽過去怎麼為他被燒傷。當時,所有的母親都打去參加母姐會、董事會,打扮得很整齊,他媽媽在其他人中間,從外貌來看是讓人看了不舒服,可是聽這位這位學生這麼一說,她的傷痕反而成為全場最美的,這個母親曾為他的兒女奮鬥過,她曾經隱藏自己,不讓她的小孩因為她覺得抬不起來或讓人見了難過,或讓小朋友誤解,但是今天她媽媽走出來,當他認真的接受他媽媽的時候,她的苦難就成了一種榮耀。 前面我講的榮耀的基督與受苦的僕人,如果沒有結合在一起,我們想到榮耀的基督而沒有想到受苦的僕人,我們的心中常常就只有自己,我們想到怎樣透過自己的成功來見證耶穌,常常不自覺的就把自己的成功擺在第一,等我們考試考好了再來服事,等我事業有成我再來教會,等我工作安定我再來教會,你永遠把基督擺在第二位,你不自覺的,你不是故意的,因為你也想榮耀上帝,可是你往往是想先讓自己成功,再來榮耀上帝,你不自覺的就會反客為主,儘管起初這不是你的心意。 受苦與榮耀這兩者從一開始就齊頭並進。當耶穌進入聖城時,就是他面對苦難的開始,也同時是他面對榮耀的開始,上帝的奧妙在舊約時,透過這個民族來講解清楚,可是這個民族並不十分了解,一直到耶穌將榮耀與苦難結合在一起,才呈現給世人,也成為了我們信仰的重要課題。 結語
今天這個棕樹主日,就好像要進入聖城一樣,我們整個大齊節期的行程,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許多的默想、許多的反省,其實今天好像進入一個城門一樣,一個turning point,一個轉捩點,進入城門意味著我們要肩負一些責任,意味著我們要把自己放下來,把自己放下來,上帝就給一個成熟的我,一個能承擔苦難的我,這是一個挑戰,這是要進入城門之前我們必須要認真思索。接下來這個禮拜就是聖週,這週教會有很多的活動,在活動之前,讓我們先有這樣的覺醒,先有這樣的感悟,讓我們知道我們今天進入的不只是自我的實現,而是上帝的榮耀過我們的責任來實現。這個棕樹主日,受難週的首日,想一想,你是否預備好承擔基督的苦難,並以此榮耀上主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