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01

聖靈降臨節後第四主日--上主主動的作為

作者:郭曜郎
 
  
 

上主主動的作為

經課:創18:1-15;詩116:1-2 ,12-19;羅5:1-8;太9:23 ,35-10:8

郭曜郎

      進入聖靈降臨節第四主日,我們要繼續思想上帝如何在我們生命中作工。今天的四段經課,乍看之下沒有什麼關聯。我們看到亞伯拉罕殷勤接待上帝的使者,他們告知撒拉將要獲得後嗣;保羅教導信徒因著與上帝相合,可以有新的盼望;最後在福音書上看到耶穌差派門徒去安慰迷失的羊群。這些經文讓我們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上帝主動的作為。在創世紀十二章,我們第一次看到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得到土地與後嗣,那時亞伯拉罕七十五歲,他的妻子撒拉還年輕貌美;當他們躲避飢荒到埃及地的時候,撒拉還差點被法老搶去當老婆。從人的角度來看,如果上帝要賜福給亞伯拉罕後裔,應該在那個時候才對,絕對不是在撒拉都已經過了更年期,二十多年之後才實現他的應許。撒拉暗自偷笑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她自己也不敢相信上帝的應許真的會臨到她身上。因為覺得不可能,所以她笑了。但使者說:「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於是在隔年就賜給了亞伯拉罕後裔,就是以撒,而以撒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笑。亞伯拉罕生以撒的時候年一百歲,我們看到人的懷疑與軟弱並沒有阻止上帝的工作。上帝親自堅定他與亞伯拉罕的約。因此,我們不要預設上帝在什麼時間點上工作,用我們的判斷去限制上帝的作為。

      今天的新約書信讀到:「當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耶穌不是為有信心的人死,也不是為好基督徒死。不是先有好基督徒,然後祂才受難。也不是為那些瞭解信仰為何的人死,基督是為你、為我,在我們都還不明白、也不認識祂之前,祂就愛我們,為我們而死。死亡是生命的結束,愛卻是生命的開始,為了愛而選擇死亡,是多麼強烈的情感。九一一事件之後我們才明白,原來聖戰對某些激進的回教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因為這些戰士為了抵抗西方文明的侵蝕,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在他們的信念中,戰死的人,上天堂後有榮華富貴等他享受。在革命的年代,不論東方或西方,都有許多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為了理想,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

      好久好久以前,當我還在青年團契的時候,團契有個姊妹愛上一個弟兄,因為有些原因不能在一起,後來這位姊妹就選擇喝氫酸甲自殺,而且是在這位弟兄的面前一口喝下去,氫酸甲是劇毒,幾天後急救無效就走了,留下的是恨與無奈,還有一堆問號到今天都還無法解決。但耶穌犧牲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個人的自我實現,也不是因為得不到人的愛,由愛生恨,而是為了讓我們這些人能與上帝有和睦的關係,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愛是有血有肉,讓我們因著上帝的愛而有盼望,讓我們在患難中仍能歡喜。因為愛能產生極大的安全感。我們在患難中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經濟上的、身體上的或心靈上的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對人性來說是極大的折磨,會讓人非理性的反應,不能忍耐也不能歡喜。就像以前我團契那位選擇自殺的姊妹一樣。

      上帝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為祂作了什麼,而是因為祂就是愛。祂怎樣愛亞伯拉罕、撒拉與保羅,祂也怎樣愛我們。早在我們的想像,在我們的信心之外,祂就主動地愛我們了。短暫的愛只能有短暫的安慰,永恆的愛能有永恆的安慰,上帝用祂永恆的愛來愛我們,以致於我們能產生極大的勇氣與力量去面對有限的人生。我們看到保羅強調因信稱義的道理,不只是一個教義的宣告,很抽象的口號,好像與生活無關。不是的。當我們經歷上帝的愛,與上帝的關係和睦的時候,我們更可以忍受患難,在患難中仍然可以歡喜。初代教會領袖除了約翰以外,所有的使徒都是殉道而死,保羅自己也是在羅馬殉道。為什麼?因為上帝的愛在他們的心裡是顯明而不隱藏的。我們很可能認識上帝的愛,但只是停留在腦袋中,這樣的愛是隱藏的,但一個顯明的愛會帶來極大的熱情,這樣的熱情不會允許我們作一個差不多基督徒。今天的福音書,讓我們看到幾幕值得深思的畫面:

      第一,耶穌在差派門徒前先身體力行,在管會堂家中醫治閨女;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讓門徒有一個看得見的榜樣可以學習,以致於將來他們的侍奉可以建立在基督耶穌的基礎上。

      第二,耶穌面對群眾的態度是憐憫為懷,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耶穌看見的是人性的需要,看到他們困苦流離的一面,不論他們是否對耶穌有堅定的信心,耶穌一概憐憫。

      第三,耶穌看見這麼多有需要的人,祂並不覺得是一種包袱,或覺得是社會不公所造成,這些有需要的人在祂的眼中,是天國的莊稼,耶穌看到的是機會、是異象。

      第四,如果是我們,很可能快快地就打發門徒出去侍奉去幫忙收割,但耶穌並不這麼做,他邀請門徒先禱告,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來收割,因為這不是門徒自己的事工而是上帝的。

      第五,門徒在侍奉前都先從耶穌那裡領受了權柄與醫治的能力,門徒不是空空的就出去侍奉,而是被耶穌裝備過後才出門的。

      
第六,在差派的門徒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某某人的兒子或弟兄來作身份的區別,但有三個人例外,一個是稅吏馬太,一個是奮銳黨的西門,另一個是賣耶穌的猶大。在耶穌的時代,稅吏在猶太人眼中是羅馬政府的狗腿,形象非常差,因為他們替羅馬人收稅,而奮銳黨又叫匕首黨,因為他們的信念是:「上帝才是主,羅馬人滾蛋」,他們的工作就是打游擊戰或者暗殺政府官員,用暴力抗爭的方式顛覆羅馬政權。一個極右的稅吏與一個極左的奮銳黨員都成了耶穌呼召的的使徒,要一起生活並且一起侍奉,那種感覺就像要一個急統派與台獨派的弟兄跪在一起領聖餐,看似不可能,但耶穌做到了,因為從天上來的呼召把他們聯繫在一起,使他們能捐棄成見,同心侍奉上帝。

      賣耶穌的猶大也在耶穌呼召的行列中,這提醒我們,耶穌並不是選召一群聖人來侍奉。相反,耶穌找來的門徒都有自己的軟弱與明顯的缺點,貪財的、愛權的、小信的,但也讓我們看到門徒的軟弱沒有攔阻上帝的作為,一個願意順服的人,不管他是誰都能被上帝使用。耶穌勸勉門徒應該有的侍奉態度是,白白得來也要白白捨去;恩賜是白白得來的,所以要白白捨去;愛心是白白得來的,因此也要白白捨去。因著侍奉而得到的稱讚與榮譽,也是白白得來的,因此也要甘心捨去,歸給上帝。今天的福音書如同前兩則經課,讓我們看到上帝是那主動的神,這不表示我們乾脆兩隻手叉腰什麼都不作,這表示我們基督徒比任何人都有理由不悲情的看待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們把生命的主權交給上帝,信任祂是我們生命的主,祂知道我們的限制與需要,因為祂要與我們一起承擔人生。

結論:

      上帝的作為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上帝的時間表不等同於我們的時間表。年老的撒拉生了兒子,稅吏與奮銳黨信徒竟然成了耶穌的門徒,那個逼迫基督徒的保羅,最後竟然為了基督殉道,留下許多著作害我們每個主日都要讀。三到六月的更新課程已經告一個段落,七月份將是個嶄新的月份,在崇拜上我們會有新的調整,另一方面城中牧區也成立一年,(從整個牧區的角度來看),我們也要思考上帝給我們的應許,盼望透過崇拜、團契與各種造就系統,我們更多體認到上帝的愛,也讓這樣的愛穿透我們教會的牆壁,流到社區,成為好的見證。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