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1

復活節第六主日--良友何處尋

 
  
 

復活節第六主日
證道主題: 良友何處尋

徒10:44∼48
約壹5:1∼6
福音書:約15:9∼17

證道:辛俊傑傳道 

前幾年,英國某個小報曾登過一道有獎徵答,題目是:「從英國到法國最快的方法是什麼?」題目刊登後,反應十分熱烈,有人回答:「搭乘飛機。」有人回答:「搭乘穿越英吉利海峽隧道的火車。」各種各樣的答案都有,但最後脫穎而出的答案卻只有兩個字:「朋友。」這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答案,點出朋友的重要。有了朋友,即使是漫長的旅程,都會變成甜蜜時刻或者是留下美好的回憶。

我們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走在羅斯福路或是忠孝東路人行道上,常常可以看到與你擦肩而過的行人,他們眼中流露出落寞孤單的神情。泰戈爾這位印度籍的文學家,他於1913年,以『頌歌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曾寫下這樣雋永的詩句: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用自己冷漠的心,掘了一條讓人無法跨越的溝渠。  

在這個冷漠、疏離的時代裡,人們多麼想要找到一個知心的、合得來的朋友,他了解我、他接納我,也使自己不會顯的那般孤獨無靠。前幾年周華健唱了一首歌,紅遍了大街小巷,也包括後來的幾年裡,每個學校的畢業典禮幾乎都會播放這首「朋友」,這首歌似乎也正反映出某種大多數人們內心的需要與渴望。

有一艘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其中有三個人被漂到了一座荒島。幾天之後他們在沙灘上發現有一個發亮的東西,近前一看,原來是傳說中的「神燈」。經過一陣摩擦,燈奴出現了,燈奴答應每一個人只能許一個願望。

第一個人說:「我認識一個美麗的女孩子,我不想留在這裡,我希望可以和她談戀愛。」「咻」的一聲,他實現了他的願望。第二個人接著說:「我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我不想留在這裡,我希望擁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當老闆。」「咻」的一聲,他實現了他的願望。看見前兩個人都走了,第三個人只是淡淡地說:「我不要愛情,也不要事業,我覺得這荒島的生活也不錯,只是一個人太無聊了,我希望他們兩個可以回來陪我!」「咻」的一聲,他們都回到荒島,三個人繼續杵在沙灘上……。

當然,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也看過另一種負面的損友,許多人虛情假意、各懷鬼胎、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彼此之間只有吃喝玩樂或是爾虞我詐或是利害關係,等真正需要他的時候,他只會袖手旁觀,由時還會賣友求榮,出賣自己背叛自己,日前在台灣曾上演ㄧ齣超級驚悚的太平洋SOGO股權案,就充斥著一堆這類所謂吃人不吐骨頭的商場朋友、高層朋友。章家以為李恆隆這傢伙是很有辦法的朋友,想請他找人幫忙紓困,萬萬沒想到章家是引狼入室,而且是一批狼豺虎豹進來,就這樣,整個公司就從人間蒸發!

中國的儒家大師孔子對選擇朋友一事上,因著他對人性的體會與觀察,所以他提出了「友直有諒友多聞」的建議。而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得著上帝所賜的智慧,他們在箴言裡顯出許多鞭辟入裡的透視。例如,27:5說:「公開的譴責強過做作的愛。」以及「泛泛之交的感情像一張薄薄的紙;深交的好友之情超過骨肉之情」(18:24)。真正的好朋友,願意冒著破壞感情的危險,也要把真話告訴他的朋友。而不只是看著他一再犯錯,卻不忍糾正他。27:9說:「香料和膏油使人歡喜跳躍;深厚的友誼使人得到鼓舞。」當然啦,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我們不要為了朋友的忠告而傷心,反倒要為此感謝上帝,賜給我一個忠誠、願意說真話的好朋友。

另外像是27:17中提到「朋友互相切磋,正如鐵和鐵磨利成刃。」這表示朋友間的相互影響,所造就出來的人格特性,如同「鐵磨鐵,磨出刃來」!所以,好朋友之間的互動交往,所磨成的利刃將是一把好用的工具,也許劉備、關雲長、張飛他們是不錯的例子。相反的,與壞朋友在一起,所磨成的利刃將是一把傷人又傷己的武器,所以,若是還有誰在幻想,想要與趙健銘、陳哲男、馬永成這類的大哥交朋友,就篤定是你自己人生災難的開始。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看法是:「一個人若沒有朋友,即使他擁有其他一切的好處,他活在這世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在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人,如果朋友是人在社會網絡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關係,那我們對「朋友」有多少的了解?想要認識何謂真正的朋友,最佳的典範就是犧牲捨己的耶穌。

在今天的經文中,「朋友」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思想。它代表著神對人的接納,對神人之間關係的肯定。它也意味著上帝與人之間一種自然、真誠、沒有拘束、沒有虛偽的連結關係。而這種上帝與人之間的朋友關係,是我們可以學習效法,是可以實踐出來的。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找張三李四做我們的朋友,但是作神的朋友不是我們的選擇,乃是出於神的邀請,舊約中有兩個人是神的朋友,亞伯拉罕與神親密同行,神稱他是祂的朋友(賽41:8),摩西呢?則是與神面對面像朋友、像情人一樣親密的談話,(出33:11)。在新約中我們更是看到耶穌不分種族、性別、階層、身份,他跟許多人交往,這些人包括漁夫、病患、宗教人士、市井小民、達官貴人等等。多少人因祂這無條件的接納,得到極大安慰,或者是因祂赦罪的恩,有勇氣改變生命,下決心不再犯罪。

出生於愛爾蘭的史克來芬(Joseph scriven 1819-1886),在1842年結婚的前夕,未婚妻意外落水溺斃,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打擊。13年後,他離開家鄉前往加拿大,在安大略省教書,他也兼任家庭教師,在那裡他認識了以利莎羅滋,兩人陷入愛河,決定結為連理。但1855年未婚妻以利莎突然病故,史克來芬再次經歷失去所愛的打擊,當他陷入生命中的低潮,也就在這樣痛苦的時後,他體會出唯有耶穌才是永遠的朋友,是患難痛苦中隨時的幫助,因此寫下了「耶穌恩友」這首我們耳熟能詳的詩歌。

中國人所敬重的友誼是那種有情有義、有恩報恩、兩肋插刀在所不惜的兄弟情懷,而耶穌卻才是真正樹立真實友誼的模範。祂離開天上的榮耀,為人類的軟弱來到世上,祂經歷背叛、折磨、殺害,祂願意犧牲願意付代價,正如祂自己所說:再也沒有什麼樣的愛比為朋友犧牲生命更偉大了,祂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救贖了我們。 

14節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耶穌並沒有說只有當我們為祂而死,我們才算是祂的朋友。我們只要順服祂的旨意接受祂的教導,我們就能成為祂的朋友。衛斯理約翰可以算是耶穌的好朋友,在黑暗的18世紀裡,他用ㄧ生的時間,為他的同胞犧牲奉獻,他按著主耶穌的真理教導,他盡心竭力的去服事那群社會的窮苦百姓,他不單是自己同胞的朋友,他也是耶穌的朋友,因為他確實遵行了主的吩咐。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衛斯理約翰是耶穌的朋友,那我們呢?我們是不是耶穌的朋友?我們是否願意讓耶穌這個真摰的朋友,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密友,成為我們一生的幫助嗎?我們又是否願意遵行祂所吩咐的,好讓祂透過我們去祝福更多的人嗎?

不論我們的體會如何,耶穌-祂永遠是最愛我們、祂永遠是我們最值得信靠的朋友!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