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4.25

科普特教會 Coptic Church

作者:吳智賢
 
  
 

法老的後代

  金字塔、人面獅身、尼羅河勾勒出源遠流長的古埃及文明;民主、社會主義制度、回教基本教義派則是處在現代與傳統徬徨路口的現今埃及的寫照。然而,無論時空如何推移,埃及與基督教總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甚至還常常被基督教世界指作是一大片的「未得之地」。

  「我要使法老的心剛硬」,出埃及記這樣記載著。埃及的過去不但沒有耶和華的信仰,而且似乎只留下對耶和華不共戴天的仇恨以及難以癒合的傷痛。沒錯,現在的埃及是處在伊斯蘭所構建的氛圍當中,然而,殊不知埃及其實有百分之六,也就是四百多萬的人自稱是基督徒。這些基督徒當中,除了少數是希臘東正教徒或天主教徒外,十個裡面有九個是信奉科普特教義的信徒。原來,法老的後代,心並沒有剛硬。

「開山」聖徒:馬可

   「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耶穌昇天前對門徒的差遣,歷世歷代在馬可福音書作者,馬可(St. Mark)的心裡。據說,馬可是非裔猶太人,所以他一心想將福音傳回故鄉。馬可雖不是第一個在埃及傳講福音,但卻是對埃及最重要、影響最大的門徒。公元43年,馬可到當時埃及的首府亞歷山大傳教,隨後在此建立埃及的第一間教會,埃及地漸漸有基督的跟隨者。

  公元68年的復活節,馬可被捕,連續兩天被拖曳於地,沿街示眾。那個當年披著麻布跟隨耶穌受審,因被認出而逃跑的少年,如今卻為了福音的緣故,百遭折磨,氣力放盡,最後與眾多使徒一樣為主殉道。

悲情科普特

  早期教會在埃及蓬勃發展了起來,而且成為早期教父時期的基督教重鎮。可是放眼後來的埃及教會歷史,卻除了悲情還是悲情-先被狠狠地從基督教世界被抽離出去,最後更被回教侵蝕撕裂,在整片阿拉的子民中遺世而獨立。好像是被命定的孑然,埃及教會註定要形單影隻。

  公元451年的迦克墩會議(Council of Chalcedon)確定了耶穌神人二性的信仰,主張一性論(monophysitism)的埃及教會被視為異端,因而被逐出正統教會。西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傳進伊斯蘭教,稱埃及人為科普特人(Copts;意即是埃及人),埃及教會也因而被稱作科普特教會。回教帝國對於不改信者收取重稅,付不起重稅者的代價就是老命一條,加上後來幾個世紀埃及未再離開回教帝國的版圖,因而基督教信徒日漸減少。

  近代的科普特教會同樣愁雲慘霧。埃及獨立後,納塞(Gamal Abdu l-Nasser)推翻腐敗不堪的法魯克(Farouk)王室,進行社會主義式的改革。然而,改革反讓過去因重稅勉強存留下來的科普特信徒面臨絕境,因為他們世世代代的土地慘遭收歸國有的命運。於是,害怕再受迫害的科普特信徒,一批批地遠走海外,在美、加、澳等異鄉建立科普特式的傳統教會。

  沙達特(Anwar al-Sadat)隨後上任,科普特教會的日子也沒好過。由於沙達特與以色列談和,境內伊斯蘭基本教派氣不過,科普特教會遂成了代罪羔羊。雙方挑釁、衝突四起,埃及境內難有寧日。1981年,沙達特終於心一橫,大舉逮捕雙方人馬,大量的科普特教會的主教、修道士因而被捕,其中還包括了科普特教會的教皇。後來沙達特遭到暗殺,副總統穆巴拉克(HosniMubarak)繼任,科普特教會腥風血雨的歷史,才暫時劃下句號。

特殊的科普特教會

  由於過去與基督教世界決裂,科普特教會有自己的教宗與教會組織。科普特教會的教皇常駐開羅,其管轄的教會除了埃及的科普特教會以外,衣索比亞教會亦遙尊埃及科普特教皇。全埃及約有1200座教堂、1500個神職人員。黑帽黑袍,蓄著長長鬍子的神父,與一般天主教的神父形成強烈的對比。

  科普特教會所使用的年曆亦與其他教會不同,目的在於紀念羅馬統治時期(西元284-305年)科普特教會所遭受的迫害。科普特年曆至今仍是埃及農民耕作節期的參考年曆。此外,科普特教會相當重視禁食,一年365天中有210天以上必須禁食。齋戒時期日晝之時不能進食,晚餐僅能食用蔬果。最長的齋戒期應屬大齋戒期(Lent),信徒學習基督,連續禁食四十天。科普特教會與回教的齋戒相比,真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科普特教會有很多值得一提的貢獻。早期科普特教會有許多傑出的神學家,例如Athenagoras、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Didymus以及俄利根(Origen)。另外,重視靈修的傳統使科普特教會出現了基督教第一個修道者和修道院。此外,對於整體的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貢獻莫過於聖經的抄寫,一直到現在,科普特文仍是聖經研習的一個重點。


耶穌路過金字塔?

  科普特教會有許多特有的傳說軼事。馬太福音第二章十三到十五節提及耶穌一家為了躲避希律王的追殺,來到了埃及。這段經節對其他地方的基督徒而言或許稀鬆平常,最多就如十五節所言,此次旅程印證了先知何西阿的預言:「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然而,此段經文之於科普特教會可絕不僅於此。

  科普特教會一直流傳著耶穌一家逃難埃及的故事。甚至,由於科普特教宗西奧菲力(Pope Theophilus;384 - 412 AD )聲言聖母親自向其託夢描述這段經歷,而確立這些故事在教會的權威性。這些故事不僅描述路程的艱辛、上帝的看顧、彰顯聖子獨具的神力,更重要的是,小耶穌因著這次逃難蒞臨了埃及,成為了埃及人的祝福。每每「第一家庭」安頓了下來,總因為小耶穌讓該城的偶像傾倒頹圮、東倒西歪,而常常被趕出城,所以逃難過程實在相當顛沛流離。今天,「第一家庭」歇腳過的地方已變成了修道院和教堂,甚至埃及政府更在幾年前照著路線,重新造橋鋪路,好讓朝聖者與觀光客,能按著當時的逃難的路徑,緬懷朝聖一番。看來,耶穌基督雖不是埃及人,但基督信仰對埃及的信徒來說也絕非是外來宗教。

合一:科普特語言學

  科普特教會的教義認為,耶穌有全然的神性,亦有全然的人性,而神性與人性結合為一體,成為「道」(word)。可是如此說辭被當年的迦克墩會議認定科普特教會是一性論者,因而被一腳踢出正統教會。科普特教會認為這只是語意上的差異(semantic difference),科普特信徒事實上是接受耶穌具神人二性,甚至是對抗當時諾斯底主義(Gnostics)神人二分教義的先鋒。今天的科普特教會是普世教協(WCC)的一員,並致力與其他教派(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對話。

  從歷史來看,科普特教會早該滅亡,但歷世歷代對上帝信仰的堅持卻使他們存活至今。異端之名過於沉重,科普特教會仍期早日回歸基督教大家庭的懷抱。

資料來源:
http://www.odci.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
http://www.coptic.net/
http://www.saintmark.com/topics/thecopticchurch/church1.html
http://www.sis.gov.eg/coptic/html/copt000.htm
http://e5116.com/travel/02/02/aiji/files/ftrq.htm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