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3.23

生物科技對教會帶來的衝擊

作者:曾正男
 
  
 

       二十一世紀之初最受人矚目的科技大事莫過於生物複製技術。從陶麗羊被成功複製開始,生命倫理這個問題又重新在科學界與宗教界之間被炒熱。儘管有人不斷地對生物複製發出警告,複製技術的研究將如洪水般氾濫,無可壓抑,直到學界對其技術瞭解純熟為止。此時生物科技對宗教界的挑戰極大,也正好是我們反省神學與信仰的最佳時機。

       生物科技最直接撼動的就是所有宗教所賴以依存的根本信仰「人是一個有靈魂的個體」。當第一隻複製羊出現的時候,多數人對其採取觀望的態度;當第一隻複製牛出現的時候,我們開始相信生物複製科技已經到了某種成熟的階段。但無論是牛還是羊,許多人仍舊可以用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來面對。因為在教會內長久以來的教導就是「人是有靈的活人,其他動物是沒有靈的動物。」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實驗室內,第一隻複製貓CC(copy cat) 以剖腹生產的方式誕生,並且在兩個月大的時候問世。根據研究人員表示,CC和一般的貓咪一樣喜歡玩耍嬉戲,與正常生產的貓咪無異。

       對於不曾飼養寵物的人來說,這一篇報導與先前的複製羊並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對於有飼養貓咪經驗的人來說,這個消息的震撼非比尋常。沒有養過貓的人多半會說,貓咪和狗狗比較起來比較沒有靈性,可是有養貓經驗的人一定不這麼認為。所謂靈性程度與否到底是如何判斷的,其實只是在於人類是否能與其溝通而已。嘗試著想想看,一個能與人傾心吐意的鸚鵡和一個完全失去表達能力的重度中風患者哪一個比較有靈性,哪一個是比較像有靈魂的個體。現在科學家已經能教導猩猩使用簡單的手語,更有意思的,這些學會人類手語的猩猩還會主動的將手語教導其他的猩猩學習,成為他們溝通語言的一部份。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用手語和猩猩討論神學,我們是否會用手語對著猩猩說:「瑪麗女士,你是沒有靈魂的動物,然而我是有靈的活人。」

       要承認動物與人一樣有靈魂所帶來的痛苦程度,還比不上人可能沒有靈魂所帶來的痛苦。曾經有許多實驗都對此論述發出挑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將猴子急速冷凍,將其頭顱切下,身首異處。再將頭首接回,然後解凍。解凍後復原的猴子除了頸項上多了一道疤之外,與手術前並沒有什麼分別。如果同樣的實驗作在人類身上,該如何描述人類靈魂在頭首異處的當時是如何存在的?如果第一個複製人誕生了,我們該如何解釋其靈魂的由來,還是根本該否定靈魂的存在性?

       如果把身上的器官比喻作機器,把人腦比喻成硬碟與CPU,把血液與氧氣比喻作電流,那麼靈魂該比喻成什麼呢?靈魂只是一道訊號而已。這一道訊號被啟動之後在硬體間通過,提示硬體動作,透過硬體的動作也產生新的訊號回饋。透過不斷地回饋創造出複雜且活潑的動作,就像電腦一樣。當部分硬體損壞時機器會做出錯誤的動作。當硬體過度損壞或失去動力時,訊號也將隨之消失。一個訊號能夠轉換成資料並透過儲存媒體儲存,攜帶至另一台機器上重新啟動後繼續成為訊號。硬體損壞也能透過更換硬體的動作,使其效能恢復甚至提升。現在的生物科技在處理的不正是上述的例子嗎?一個瘸腿瞎眼的人可以購買新的器官更換,以致於可以重新的行走或看見。一個剛剛停止生命狀態的病人可以嘗試用電擊的方式挽救其生命。當人們腦部活動的狀態可以完整記錄時,是否能將一個人的「靈魂」完整的攜帶到另外一個軀體上並重新啟動?當科技越進步學理所能解釋的範圍將會越來越寬廣,神蹟終將被科技所取代。

       如果否定靈魂的存在,基督教神學是否還有立足之地?

       能否在否定靈魂存在的前提下,重新的創立一套基督教神學,重新解釋創造、罪與罪性、人的價值、救贖、恩典、重生、復活與末世的盼望。其中所要修正最大的部分,應該是關於重生、復活及末世論的部分。雖然這樣的一套神學體系未必有應用的可能,但若能預先準備相信在未來能讓教會受到較少的衝擊。事實上在這樣的神學體系下,基督教所獨有的重生與復活,反而顯出其意義。

       當耶穌來到世上面對接觸他的人群時,耶穌所看重的是這些人的靈?還是魂?還是身體?如果耶穌所看重的是靈魂體三元論中的靈,那麼耶穌又何必大費周章的花費時間在許多身體上的救贖,甚至讓拉撒路從墳墓裡走出來;讓天開了使眾人都看見拉撒路安享在天上父神懷裡不是更好嗎?如果救贖不包括人的身體,那耶穌又何必去預備地方呢?

       神所創造的人,是一個完整的人;神所要救贖的人,也是一個完整的人。耶穌對人死亡的狀態所做的詮釋是睡了,而不是靈魂離開了。當我們睡了的時候,你會感覺到靈魂離開;醒的一瞬間又感覺到靈魂進入軀殼了嗎?我們不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單純的睡了,然後又醒了。

       很難接受慈愛的上帝會設立一個永遠的刑罰,讓救恩之外的人持續的待在永遠的烈火當中。如果人沒有靈魂,而是一個完整的人,正在死亡狀態中被救贖的人是睡了,到那日要復活,享受永遠的生命,而在救恩之外的人仍舊沈睡。這樣的解釋是否讓上帝慈愛的屬性更為一致。相較於其他宗教,如果人沒有靈魂,就什麼都沒有了,因此復活的概念便賦予更高的意義。

       如果人沒有靈魂,是否生命便不再擁有意義?這的確是一種焦慮,但這不正好解釋了物種對於繁衍後代的急迫性嗎?生命與文明價值必須建立在不斷地繁衍與傳遞,你可以在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彷彿自己繼續存在一樣。即使是透過生物技術所延續的後代,仍然會有上一代的影子。存在的本身就有其意義。對生命的盼望就在於復活與永生。

       如果人可以被複製,是否人的價值便因此下降?

       就如同自然開採的鑽石與人造的鑽石一樣,價值的給予是在於主觀以及稀少性,自然開採的鑽石並不因為人造鑽石的出現而價值下降。在環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量複製人類的機會並不大。然而自然人必須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因為在複製的背後有一個超人期待,被剔除的基因排列,是人們覺得惡的或是不完美的;被保留的部分是善的,是完美的。因此自然人就必須透過各樣的努力,來讓自己達到如同超人的完美期待。縱使人們可以透過科技方法更容易的追求身體上的完美,人性的提升與罪行的避免仍舊是必須努力的目標,也是宗教團體必須負起的責任。

       上述關於靈魂的存在性以及對於神學的修正還是在一個不成熟的階段,當中必定有許多疏漏之處。盼望能透過這篇不成材的文章引起討論,集思廣益。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基督教信仰更能承受時代與科技的考驗。

 
     前期索引     上一則     下一則     寄給朋友     回應文章

Copyright 2002. All Rights Shared 回首頁http://wf.fhl.net